日前,《中俄睦鄰友好條約》在成功走過20年的歷程後再次續簽,中俄兩國領導人共同以影片方式出席紀念儀式並講話,肯定成就,展望未來。
可以說中俄之間肩並肩背靠背,不是兄弟、勝似兄弟的關係。
在當今美國走向沒落之途、愈發四處搞事彰顯其存在的時候,尤為珍貴。
而中俄之間這種戰略伙伴關係,令美國等西方國家猜忌不已。
有的認為會走向結盟,這樣一個軍事政治同盟,將令美國陷入極度危險之中。
而有的認為不會結盟,但是依然會對美國造成威脅。
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人疑惑:中俄為什麼不結盟?
說法不一而足,對於這種議論,著名學者金燦榮說過一句很有趣的話:拉來一個朋友招來十個敵人,不划算。
不管這句話是否有失偏頗,但絕對是一句大實話。
1、肩並肩背靠背的好夥伴
中國與俄羅斯互為最大鄰國,兩國擁有4300公里的國界線。
雖然在歷史上,沙俄曾侵佔我國上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但是當雙方都將發展放在首位後,在共同的意願驅動下,雙方劃界工作圓滿完成,這使得中俄能夠拋棄歷史的包袱,專心於各自的發展。
從歷史來看,中俄曾有過睦鄰友好,但更多的是經歷過相互傷害。
因而經過多年的接觸和努力,逐漸消除猜忌,雙方在多重因素促動下才越走越近。
終於在20年前,中俄簽訂了《中俄睦鄰友好條約》,結成戰略伙伴關係,並逐步升級為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從那時起,“世代友好、永不為敵”被確定為兩國關係發展的基本方針。
雙方都認識到,鄰居不能選擇,那麼就必須相向而行,成為好鄰國。
這是兩國關係最為重要的地緣戰略現實,也是雙方在鄰國關係中唯一正確的選擇。
互為最大鄰國的中俄,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雙方相互是對方國家安全的“半邊天”。
兩國不但交界,而且擁有著共同的周邊地區,如果雙方意見相左,極易引起周邊區域動盪不安。
在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推動下,雙方在東北亞與中亞這兩個雙方共同的周邊地區加大合作。
中俄一起面對阿富汗的重建,防範伊斯蘭極端勢力特別是東伊運的不時泛起,致力於朝鮮半島穩定,共同面對日本右翼勢力復活軍國主義等共同安全挑戰。
中俄雙方共同維護這兩個共同周邊地區的安全穩定、促進其經濟社會發展,將兩國核心利益高度重合的地區打造成為“睦鄰友好帶、安全穩定帶和經濟合作帶”,為兩國的和平發展奠定基礎。
在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牽引下,中俄一起致力於上合組織的建設,力爭將其打造成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新型區域合作組織,塑造成為新興力量的集結平臺。
近日在塔吉克舉行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21次會議,同時舉行上合組織和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成員國領導人阿富汗問題聯合峰會。
阿富汗的重建和地區恐怖主義有所抬頭,使得上合組織成為阿富汗問題對話和包容性政治解決程序的極佳平臺。
屆時,中俄兩國將極大地發揮兩隻頭雁的引領作用,在西方軍隊撤離的阿富汗興都庫什山區以良性影響力來推進重建工作。
中俄睦鄰友好和建設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使得中國建設“海洋強國”擁有了穩定可靠的陸上戰略縱深。
作為陸海兼備的中國,發揮獨特的地緣位置優勢,紮實立足大陸,並已開始經略海洋。
當前美軍不斷加強對第一島鏈的佈防和祭煉,形成從日本經臺灣、新加坡、菲律賓到印度的包圍圈,對中國圍堵之勢已成。
特別是臺灣海峽和南海海面更是風起雲湧,中美艦機往來,隨時有擦槍走火的可能,一旦臺海和南海有事,中國與俄羅斯的友好態勢將使得中國“避免兩線作戰”的可能。
中俄結伴而行,是因為作為同被美國戰略遏制的主要物件。
中俄一直堅持本國的歷史傳統價值觀、發展道路以及政治社會制度,時常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視為修正主義國家,被認定為異類。
認為是現行國際秩序的挑戰者,為美國霸權主義體系所不容,動輒予以打壓,其真實意圖是打斷中俄的發展和上升勢頭。
另外,俄羅斯因為北方四島,中國因為釣魚島問題都同日本針鋒相對。
日本一直不曾悔改侵略罪行,並想要依託美國的印太戰略對中國進行挑戰,改變東亞秩序,甚至在東亞謀求霸權。
特別是這次日本現任首相菅義偉不再參選自民黨總裁,想要上位的河野太郎等人的思想意識傾向右翼保守主義,對中俄的態度極為惡劣,對於亞洲的安全極為不利。
基於這種相似的處境,以及共同的發展需要,中俄只能透過相伴而行,才能夠在核心利益維護方面得到相互的支援和幫助,更好地應對美國霸權的遏制和日本的挑釁行徑。
而且中俄作為安理會兩大常任理事國,對於整個國際和地區重大問題均有極大的發言權,對於維護全球戰略穩定、創造和平發展環境具有極強的制衡和穩定作用。
與之相反,美國雖然總體上日趨衰落,但是“相對霸權”仍將長時間存在是不爭的事實。
在此期間,它必然會竭力打壓任何可能挑戰其霸權的國家。
當前的俄羅斯和中國就首當其衝,其中任何一國都無法抑制美國維護霸權的掙扎。
因而中俄兩大國必須加強戰略協作,聯手履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國際責任。
努力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新型大國關係,才能有效地維護各自自主的政治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
2、創造不結盟政策的新境界
長期以來,“結伴而不結盟”已經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一大特點。
中國從新型國際關係理念出發,依據平等性、和平性和包容性的原則,推行“全球夥伴關係網路”,是“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探索走出的一條“新路”。
在歷史實踐中,中國的“結伴而不結盟”理念,顯然更為順應時代潮流,更能團結新興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更有利於抵制霸權國家的冷戰思維,更有利於夥伴國對國際關係進行縱橫捭闔的戰略運籌。
當前,中國已經在全球構建出70多對夥伴關係,但惟有中國和俄羅斯所結成的夥伴關係較為特殊。
它不同於一般的“戰略合作伙伴”,而是“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
“新時代”意味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面”意味著兩國合作在各領域、各層面展開,“戰略”意味著兩國合作具有戰略內涵和價值。
而“協作”一詞是“協同動作”的意思,強調“協調一致的行動”,要求遠高於“合作”,但卻絕不是同盟關係。
因而中國與俄羅斯的夥伴關係要超出一般性質的關係,但卻是與同盟關係又截然不同的。
中國當今的新的不結盟理念既是寬泛的,同時又極具靈活性和可信性,中國在與夥伴國家相處時既不用做出不可逆轉的重大承諾,同時所做出的安全承諾卻又是嚴肅可靠的。
這是因為,新的不結盟理念的根基在於中國經濟實力的上升,還在於中國國防工業的發展,以及中國夥伴關係網路的全面鋪展。
中國不像美國那樣,從二戰之時起,即組建起各類聯盟。
但正因如此,美國也要花費相當大的精力去協調盟友間的關係。
日前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簽訂一項特別安全協定,美英兩國將幫助盟友澳大利亞修建核潛艇,這本來是加強三國所謂冷戰式同盟的合作,但是卻阻礙了法國的發財之路。
5年前,法國與澳大利亞曾經簽訂過一個高達660億美元的常規潛艇訂單,這次卻被美英所取代。
法澳間的合同幾乎肯定會被取消,對此,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誓不罷休,一定要捍衛法國的利益,這是一起典型的同盟內訌事件。
而中國在這方面卻有後發優勢,在絕大多數地區安全焦點問題上沒有歷史包袱、沒有特定的敵友關係,沒有必須遵循的政策傳統。
當前中俄兩國結伴不結盟,使得雙方在國際上進退自如,而中國運用不結盟思想,同時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再加上“一帶一路”倡議,使得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越來越緊密,中國走出一條不結盟的新路,創造了不結盟政策的新境界。
3、中俄不結盟合情合理
中俄兩國關係目前是處於歷史上最好水平,兩國在政治經濟和軍事安全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合作。
兩大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全球事務上的發言權是相當重要的,因而才能在阿富汗、巴以衝突、敘利亞、伊核問題、朝鮮半島問題上發揮出積極的推動作用。
另外,在一些事關各自核心利益的問題上,雙方也能夠靈活處理,比如即使俄羅斯與烏克蘭幾乎勢同水火,但中國依然能夠成為烏克蘭重要的貿易物件。
如果是同盟國家,中國與烏克蘭的交往將有可能受到俄羅斯更多的掣肘。僅由此事就可以看出,中俄不結盟是有很多原因的。
首先,中俄雙方都沒有強烈的結盟意願。
在當今世界,結盟主要是軍事同盟,必然事關兩國安全領域,為求得行動的一致,雙方均須改變各自的外交原則和方針,有很大可能會讓渡部分國家主權。
甚至還有可能要為對方不合本國理念與利益的行為“背書”。
這就是金燦榮說的意思,拉來一個朋友卻可能為自己招來十個敵人。
目前的俄羅斯與歐盟和北約的關係極為不睦,北約的步步進逼,導致俄羅斯與烏克蘭兄弟鬩牆、俄格戰爭、波羅的海三國的背離,以及亞塞拜然靠向土耳其,這使得俄羅斯在歐洲幾乎處處敵人。
而中國如果與俄羅斯結盟,則這些問題就順理成章地會成為中國需要面對的問題,這對於中國的國際關係極為不利。
另外,還存在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那就是結盟必然會出現“盟主”,不可能兩方都各自做主,肯定是一主一次。
就如同日美同盟、韓美同盟一樣,日韓兩國均需要依靠美國,在兩國境內均設有美軍的軍事基地。
美國要為日韓承擔軍事義務,而日韓也要為美國的亞洲戰略提供資源和後勤服務。
而中俄兩國在同盟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太好劃分,因而結盟反而有可能對雙方關係的發展造成障礙。
當前雖然中國東海和南海以及臺灣海峽均風雲變幻,但是還不存在大規模戰爭的威脅。
而俄羅斯也同樣如此,雖然北約東擴後大肆擠壓俄羅斯的安全空間。
甚至烏克蘭對俄羅斯還偶露猙容,但依然是雷聲大雨點小,難以撼動俄羅斯的根基。
其次,中俄各自的戰略目標與結盟存在結構性衝突。
中俄兩國的戰略目標均是成為世界大國、強國,最終是多極世界中的獨立一極。
如果雙方結盟,則出現相互掣肘的可能性大增,而且雙方也不存在中俄共組一極的可能。
當前俄羅斯經濟一直振興乏力,基本是在全球前十之外,與其軍事強國的地位極為懸殊。
中國卻僅次於美國位列第二,並且與美國差距進一步縮小。
因而俄羅斯從一貫大國主義的站位出發,一時難以適應中國的超越,甚至擔心成為中國的“材料附庸國”,更不願意向中國“小夥伴”的方向發展。
另外,俄羅斯又已組建獨聯體這個由其主導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暫時也不需要與中國結成軍事同盟。
再加上俄羅斯國內親西方勢力的抵制、極端民族主義勢力的叫囂,兩國民意對於締結軍事同盟關係仍然存在某些疑慮也均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其三,中俄結盟可能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
美國現在正在滿世界拼命拉盟友、組聯盟,與歐盟組建數字聯盟,組建歐洲民主國家陣線聯盟、亞洲民主國家陣線聯盟,以此來威懾中國。
妄圖將中國也帶上美國的節奏,走上結盟比拼的冷戰老路。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在美國依然是世界霸主的當下。
在趨利避害的常規思路下,即使中俄組成軍事同盟,即使再有幾個國家加入,也無法與美國打造了幾十年的各類同盟體系相較量。
這種弱勢聯盟效力是非常值得懷疑的,或者更現實的說很有可能只是帶上幾個累贅而已。
而且一旦中俄結盟,就正好踏入美國的戰略圈套,在美國的強力打壓和誘導下,極易催生出一個強弱不對稱的兩極世界結構。
可能過早地引發與美國的全面對抗甚至新的冷戰,兩國崛起的程序很容易被打斷,並且會陷入更大戰略困境。
而且,中國與少數國家結成軍事同盟,也不利於中國構建更加廣泛的“全球夥伴關係網路”。
甚至一些力求中立的國家會被迫加入美方陣營,從假設中俄結盟來看,後果是弊大於利的。
中俄不結盟是中國大力推行不結盟政策的結果,目前來看,不結盟政策在一定時間內具有較好的防禦能力。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主權國家都追求獨立自主。
而中國不結盟的理念可謂深得世界上中小國家之心,最起碼使那些不想加入美國同盟體系的國家有獨立自主選擇的機會,這也使得美國同盟體系很難再新增成員。
不結盟政策能讓各國置身事外,迎合了小國不願意公開站隊的心理狀態。
與被動效仿美國進行聯盟的方式進行比較,不結盟政策的防禦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至少要比結盟更好一些。
那些與中國有密切經貿關係的美國盟友在對華立場上會更傾向中立化,這樣對美國的助力自然就會弱化,對中國顯然更有利一些。
不結盟政策符合中國一貫以來的外交哲學,它使得中國能夠盡最大可能擴大朋友圈,因而在中國沒有超越美國之前。
不結盟政策將會是我們在國際上獲取友誼最好的方式,因而我們會一直高舉不結盟的旗幟,走在獨立自主的自由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