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最新訊息,2022年國家繼續在稻穀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在綜合考慮種植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市場價格及產業發展等因素,經國務院批准,2022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每市斤分別上漲0.02元、0.01元和0.01元,分別為1.24元/斤、1.29元/斤和1.31元/斤。
這是繼2019年以來,稻穀最低收購價格連續4年出現持續上漲,即便如此,最低收購價格依然沒有達到2014-2016年價格水平。
眾所周知,水稻是我國主要口糧之一,但近年來,與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的持續上漲相比,卻有種“被冷落”的現象,市場銷售價格明顯達不到種植戶的預期,隨著化肥等農資價格的上漲,種植成本隨之上漲,水稻種植利潤空間貌似越來越小。
為保證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發改委此次稻穀最低收購價格的上調,也給廣大水稻種植戶吃個定心丸,特別對於水稻種植大戶來說,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託底。
當然,有了最低收購價格的保障,只是給廣大種植戶吃個定心丸罷了,真正取得經濟效益,還得看市場價格的走勢,對此,很多水稻種植戶搞不明白,作為我國第一口糧的水稻,為啥市場價格會出現不溫不火現象呢?在其他主糧競爭中,為啥就輕易處於下風呢?
其實,這和我國主糧種植結構有關,和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相比,水稻種植面積比較大,也比較穩定(2021年約4.5億畝),多個地區還能種植兩季稻,個別地區甚至是三季稻,隨著水稻良種的不斷更新,以及種植新技術的不斷應用和完善,水稻畝產量也頻頻重新整理最高紀錄。
2021年在水稻種植面積略有減少的前提下,稻米產量依然突破2億噸,創下我國稻米產量歷史新高,同時我國稻米產量位居全球第一,在諸多糧食進口數量中,水稻進口的數額最小,甚至還遠低於高粱的進口量。
除此之外,水稻雖然貴為主要口糧,在四大主糧之中也是當之無愧的“王者”,但和其他糧食作物相比,水稻的用途也相對單一,除了作為口糧外,並不具備其他主糧的功能多樣性,如小麥既可以作為主糧,又能作為飼料用糧,在玉米價格高於小麥價格時,小麥的及時補充,對飼料需求缺口也起到極大的彌補作用,同時還極大地緩解了玉米的供求壓力。
豐富的市場供應,加上用途的單一性,這就造成了玉米當前略顯尷尬的市場行情,據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如果稻米食用油能夠得到大力開發並推廣,一旦具有極高的價效比,就能體現出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植物油所不具備的產業優勢,畢竟這是我國的資源優勢,一旦找到拓展的突破口,稻米的市場穩定性還是可以得到延續的。
當前,在化肥等農資價格上漲的前提下,最低收購價的提高,只是為農戶吃個定心丸,選擇種植稻麥口糧作物,不至於出現大漲大落的市場行情,但種植戶若想提高種植效益,還是要在品質上下功夫,畢竟優質稻米的市場需求市場還是比較大的。
除此之外,對於種植效益較差的非水稻優質種植區域,種植戶應根據當地種植環境及市場變化,靈活改變種植模式,選擇玉米大豆等市場價格堅挺的糧食作物,想必也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