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我們迎來了新年的第二個節氣。在這一節氣裡,雨水增多,氣溫起伏比較大。在自然界,蟲魚鳥獸們已經開始萌動了。在白雪覆蓋下,在淙淙的流水中,詩經女孩帶你從這5首詩詞中,來感受一下早春的美好吧!
一、唐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詩聖杜甫之所以備受人們關注,最重要的在於他體會到民間疾苦。顛沛流離的生活看起來沒有盡頭,飽受苦難的他來到了成都,定居已經兩年了。他親自耕種,與農民交談,深知這場雨的重要性。
你看這場及時的雨好像知道時節似的,在春天來到的時候就伴著春風在夜晚悄悄地下起來,無聲地滋潤著萬物。田野小徑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邊漁船上的一點漁火放射出一線光芒,顯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時候,那潮溼的泥土上必定佈滿了紅色的花瓣,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景象。
雨水到來,意味著這一年又有了好的收成,農民能過上一個豐收的年景,所以這場雨叫做喜雨。
二、唐 元稹《詠廿四氣詩·雨水正月中》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見龍。祭魚盈浦嶼,歸雁過山峰。
雲色輕還重,風光淡又濃。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雨水節氣是寒潮最多的時令之一。雨水節氣有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這首詩就很好地寫出了雨水時節花鳥蟲魚的變化。
你看在春雨的洗練和滋潤中,一望無際的原野上,春風染綠了樹梢,遠處似乎看到了一條龍在低空飛舞遊動。在水中,魚感水暖上游,水獺捕食,往往吃兩口就扔於岸上,看上去像是以魚祭天。老百姓也學著舉魚祭天,祈求風調雨順;歸來的大雁,落在山口處,小憩著、訴說著、分享著。
遠看,天上的雲兒縹緲著,一會兒輕如鴻毛,一會兒重似千鈞,把天空描畫得忽明忽暗;近看,在原野上,風光如此美麗,一會兒淡如清水,一會兒濃似凝香,山說近也遠,森林說綠還黃,水面說平也皺,風說急也緩,心說寒也暖。
時間即將踏上二月的門檻,春天還只是剛剛開始;但花兒的影子,似乎一重一重的,有誰不期待那山花爛漫春滿園。
三、宋 劉辰翁《七絕·雨水時節》
郊嶺風追殘雪去,坳溪水送破冰來。
頑童指問雲中雁,這裡山花那日開?
劉辰翁這個人我們大家不熟悉,但是要知道他出身窮苦,進士加深。無奈南宋朝廷不行,當年文天祥起兵抗元,劉辰翁曾短期參與其江西幕府。宋亡以後他隱姓埋名,不問世事,以此終老。所以他的文學作品數量很多,居宋朝第三,僅次於辛棄疾、蘇軾。
你看這首詩,意思是郊外山嶺上的殘雪在風中逐漸消散了,山坡上的溪水嘩啦啦地奔騰流下來,破除著河裡的冰塊。調皮的孩子指著雲中飛來的大雁問到:這裡的山花哪一日才會盛開?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期盼春天到來的急切心情。因為春天意味著希望,從雨水開始,江河冰破,水獺開始捕魚並擺在岸邊猶如祭祀;五天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草木開始萌芽,大地回春。
四、唐 孟郊 《春雨後》
昨夜一霎雨,天意蘇群物。
何物最先知,虛庭草爭出。
孟郊也算個田園詩人,他的詩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就這首詩題目也格外簡單,估計小學生都會寫,僅僅“春雨後”這三個字就讓人產生無限遐想。
這首詩的語言也特別樸實。春雨過後,萬物復甦,花花草草爭相冒出來了。下過春雨之後,世間萬物都遵守上天的旨意紛紛復甦而出!彷彿世間一切皆有靈氣一樣,上天一聲令下就鑽了出來,可愛得讓人忍俊不禁。
萬物生長在孟郊的眼中也只剩下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草,也是,大自然中最不起眼的,生命力最旺盛的植物,就是這小草了,就和我們芸芸眾生一樣,平凡而偉大。
五、宋 周邦彥 《春雨》
耕人扶耒語林丘,花外時時落一鷗。
欲驗春來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除了寫豔詞,周邦彥正經起來,其實也是一個好的詩人呢。這首《春雨》你看並未正面寫,而是代雨停以後,寫下來詩人憑高遠眺看到的情形:山林中農夫扶著犁低聲說著話,花叢外面不時落下一隻白鷗。想要檢驗春雨的雨量,只看那野塘中漲滿的春水,可以自由迴轉一隻小船。
全詩樸實無華,借春雨之事,寫耕人,寫沙鷗,寫野塘,此三者均含世外之意。這簡單的畫面勾勒,與所選的意象結合起來,真的使人讀後,頓感安逸清新,令人心馳神往!
你們還知道哪些描寫雨水的詩詞呢?和我一起來評論區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