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北京有這樣一篇報道,吃瓜的人都忍不住笑了:
一對戀愛兩年的小情侶,一起胖了80斤。
關於戀愛前後的體重變化,女孩喜出望外,自嘲道:“過年的時候我媽沒讓我親戚去。”
不少網友表示羨慕,表示也希望談一場可以把對方養肥的甜蜜戀愛。
關於“幸福胖”,我調查了一些權威領域的科普研究。
然後發現,關係穩定、舒適、親密的人,焦慮和自律性會略有下降,身心健康指數也會相應提高。
而且,在愛情中,人們會自動忽略另一半在外貌或生理上的缺點,從而更專注於另一半的獨特魅力。
比如我之前看了一個扔狗糧的影片。一個帥氣的小夥子有一個200斤的女朋友。影片中,他們之間的愛情一天比一天甜蜜。
彈幕裡也有一些鍵盤俠對女生的長相和體重做出不恰當的評價。
在後來的影片中,女孩似乎也有更焦慮的樣子。
她不安地問男朋友:“我都這麼胖了,你怎麼還這麼愛我?”
男朋友沒有逃避,很認真的向網友解釋,剛認識的時候,女生很瘦,只有80多斤。
雖然我現在胖了,但是不影響感情。
她男朋友也對她說:“你瘦的時候,你活在我心裡。胖的時候卡住了,出不去。”
雖然甜,但也讓圍觀的人嘴角上揚,呼籲配。
綜上所述,雖然“幸福胖”並不代表幸福,但“幸福胖”確實是大多數人在幸福戀愛中的衍生品。
01
有些人會維持不愉快的關係。
研究表明,自卑的人通常對親密關係不太滿意。
之前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裝置藝術,是一個可以順時針逆時針旋轉的大轉盤,上面有一男一女。
大轉盤代表一個人的一生。隨著它的轉動,女孩會面對很多次靠近自己的男人,但每次推開對方,她都下意識的迴避和拒絕。
在這個裝置藝術中,女生代表了一種在愛情中選擇處於逃避狀態的人。
而傾向於迴避依戀的人,一般“值得”感低,防衛感高。
比如綜藝節目《少女的愛》中,遭受嚴重燒傷、經歷婚姻破裂的Selina,在面對弟弟張軒睿的表白和走近時,脫口而出傷人的話語:
“你可能燒腦了,所以你可能喜歡我。”
在心理學上,有價值感和缺乏感是正相關的。
在社交平臺上,我經常看到這樣令人苦惱的小姐姐們,她們通常會有這樣的想法:
男朋友不喜歡我胖,我就減肥抽脂。
男朋友覺得我鼻子不直不直,就要整容。
就算男朋友想做愛,那我也會強迫自己去取悅他;
而且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在戀愛中過於謹慎很容易被你利用。
北京大學法學院學生鮑莉被男友PUA擊敗一案就是鐵證。
無論男女,在戀愛時,一旦收到對方使用大量侮辱性言語甚至精神虐待的訊號,都需要提高警惕,選擇離開。
那些經常選擇待在不快樂的關係中的人是極度不被愛和沒有安全感的。
即使他們在一段關係中經常感到不舒服或尷尬,但他們離不開它。
只有當這種帶有焦慮、依賴和壓迫的情緒超過接受者所能承受的峰值時,這個人才會選擇離開,嘗試進入另一段全新的關係。
但其實即使我們關係不好,也不用太擔心。
因為有時候,我們只有準備好了,才會離開一個人。
在此之前,如果我們在一段感情中一直處於弱勢,也不必強迫自己馬上放棄。
也可以保持覺察,記錄自己的情緒變化,觀察情緒背後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愛情中,所謂的沉沒成本是不存在的。
在愛情中,不要執著於沉沒成本的損失厭惡,而是幫助我們做出更適合自己的決定。
02
對當前情緒狀態不滿意的原因
心理學教授羅蘭·米勒的《親密關係》一書中提到了社會交換的概念。
在感情中,每個人都是提供者和接受者,獲取和支出是兩個槓桿。
人在戀愛的時候,在和伴侶相處的過程中,會下意識地去衡量這兩個槓桿,相當於衡量彼此交往的得失。
我們大多數人在做戀愛決策時考慮的是預期結果,結果等於回報減去成本。
在回報太少或者成本太高的情況下,維持比放棄更划算。
比如綜合愛情故事《90後婚姻介紹所》裡有一位女嘉賓,母親和寶寶都是單身,獨自生活了10年。
小姐姐面板白皙漂亮,談吐優雅,客觀條件極佳。
最終,她沒能牽手。關鍵原因是她每天都和朋友保持著良好的親密聯絡,愛情不是她的必需品。
肖小姐對目前的獨居生活極為滿意。如果一個男人在這個時候被允許進入她自己的生活,她將需要提供一個巨大的代價。
對於這位小姐姐來說,目前的感情狀態已經是她想要的,也是她滿意的。
如果你想再獲得一段感情,放棄現在的安逸是不划算的。
評論區的一位網友也說得很好,有一天,這位小姐的所有朋友都選擇了訂立戀愛關係;
當她對獨自生活的滿意度降低時,她自然會想進入一段關係。
還有一類人,比較完美主義,對伴侶有嚴格的要求和標準。
這種情況一般是因為我們從小就在心裡建立了理想伴侶的標準。
當現實生活中的伴侶出現時,我們會把標準投射到他身上,進行對比。
當發現如果沒有現在的伴侶,或者選擇另一個伴侶,會有更好的生活時,“攀比感”就會產生困擾。
這個時候,我們的內心會開始強調,愛情的結果沒有達到我們期望的差距,我們會失望。
還有一類人,他們的伴侶達到了他們的期望,但他們過於擔心失去,往往會給自己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擔心和近憂。
或者這種關係充滿了愛的激情,卻缺乏安全感和親密感。
03
如何提高戀愛滿意度?
在諾獎得主丹尼爾·卡內曼的著作《思考快與慢》中,有這樣一個研究結論——
熱戀中的人即使在堵車的時候也可能會覺得開心,而哀痛中的人即使看了搞笑的電影也可能會繼續難過。
所以,一個人要想提高自己的愛情滿意度,需要綜合考慮客觀和主觀兩個維度。
這裡要提到兩個概念是條件預期和行為預期。
期望是指“你希望對方成為什麼樣的人”,行為期望是指“你希望對方如何對待你”。
我們通常建議,對伴侶的期望應該是現實的,自律的標準應該是理想化的。
類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言,愛具體的人,不愛抽象的人,愛生活,不愛生活的意義。
一個過於抽象的期望,其實是一種毫無意義的幻想。
其實男女之間的相同點比不同點多,都同樣需要愛和尊重。
如果你想讓你的伴侶對待你自己,試著用你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去對待他。
每個人對幸福的感受和表達都不一樣,沒有人生來就是相知的。
但彼此定期溝通有利於建立信任關係,增進相互瞭解。
另外,在溝通的過程中,可以儘量多表達“我需要”這樣的軟語,少表達“你應該”這樣的硬語。
多正面關注伴侶,少負面攻擊,肯定有利有弊。
作者|王靜的小說創作者,古典文學的痴迷者。他涉獵中外哲學,信而不迷信。我喜歡鑽研個體心理學,堅信個體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任何事情都有三種或三種以上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