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常說:
“小酒怡情、大酒傷身”
“偶爾吃飯的時候小酌一杯,對身體是沒有什麼影響的”
“專家說,適當喝酒可以活化血管,喝酒是有好處的!”
類似的說法還有很多,但小九想說,常喝“小酒”的危害其實比偶爾喝“大酒”的要大。
一、“小酒”比“大酒”更傷身!
2019年,刊登在《歐洲心臟病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心臟健康方面,經常規律性少量飲酒其實比酗酒危害還大,更易增加房顫風險。
該研究涉及978萬人群,所有參試者均未患有房顫,研究人員對參試者的飲酒習慣進行追蹤隨訪,結果發現在確診房顫的患者中,每週飲酒次數是最大的風險因素:
與偶爾“喝大酒”的參試者相比,每天“喝點小酒”的人房顫風險更大,而每週飲酒≤1次的參試者風險最小。
二、“經常喝酒,活到九十九”?
不少人常說,“我身邊那麼多人喝了幾十年的酒,不也活到了七八十歲”。可人人都有癌細胞,也並非所有人都患有癌症呢。身邊的人沒有因喝酒“出事”,也不代表喝酒對身體沒有害處。
據世界衛生組織釋出的《2018年全球飲酒與健康狀況報告》顯示,2016年約有300萬人因飲酒而死亡,佔全球所有死亡人數的5.3%,其中大多數為男性。
《報告》還指出在全球範圍內,飲酒量呈下降趨勢,但中國除外。據統計,2016年,中國有6%的男性和1%的女性居民死於與飲酒相關的疾病。
所以大家不要以為身邊的人經常喝酒,卻沒有任何“影響”,就認為這只是“小酌怡情”,其實在你攝入酒精的那一刻開始,你的身體可能正在悄悄地發生著改變。
2018年《自然》雜誌發表了一項研究稱:酒精會導致DNA雙鏈斷裂、染色體重排、並永久改變DNA序列。也就是說,酒精可以使健康的細胞發生“異變”,且這種變化是“永久”的。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異變”的幹細胞可導致癌症。
另外,乙醇早已被列為一類致癌物,它至少與人體有7個部位的癌症相關。
2016年在《成癮》發表的來自紐西蘭的一項關於酒精與癌症的研究中,明確了“劑量-效應關係”:喝得越多,患癌風險越大。關於癌症,飲酒沒有安全閾值,只要喝了,就會增加風險。
酒精這個東西,對於全人類都是“危險品”,尤其是亞洲人更甚。有研究發現,東亞人群中,至少40%的人存在酒精代謝異常。對於這類人群,即使喝的量不多,患癌的風險也會比無酒精代謝異常者更高。
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還是聽小九一句勸:菸酒不分家,珍愛生命,遠離菸酒。
三、經常喝酒,小心“惹”上酒精依賴症
大家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一類人:明明知道喝酒的危害有多大,但依舊忍不住會喝,親人、好友怎麼勸也沒用。其實,他們可能是患上酒精依賴症了!
酒精依賴症不是生理疾病,而是長期反覆飲酒而引起的,對酒渴求的一種心理狀態。得了酒精依賴症的危害可不少:
- 過度飲酒可對內臟、神經系統等造成嚴重損害,表現為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高血壓、冠心病等,也可能造成末梢性傷害、小腦病變;
- 過度飲酒的軀體也會出現營養不良的併發症;
- 伴隨著酒精依賴,甚至還會產生人格的改變,如道德感減低,對家庭、工作關心減少;
- 不少患者還伴有焦慮、易怒、抑鬱等情緒改變。
四、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酒精依賴症?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患上酒精依賴症,可從以下4個方面來判斷:
1、精神依賴
今天不喝酒,就感覺心裡空落落,甚至產生幻覺,四處找酒喝,喝不到就會做出異常危險的行動。
2、軀體依賴
就如同沒有進食一樣,氣色陰沉,會感到周身發冷,身體沒有力氣,一直在震動。
3、耐受性
飲酒量逐漸增大,啤酒喝著喝著,換成紅酒;白酒從一兩變半斤……
4、戒斷綜合徵
突然停酒會產生很多症狀,如噁心、嘔吐、失眠、頭痛、手抖、出汗,嚴重者會陷入昏迷、甚至死亡。
如果發現上述4點都中了,那麼非常遺憾,你已經是一位深度的酒精依賴症患者了。
而酒精戒斷是一個十分痛苦的過程,僅憑個人的意志力,很少有成功的案例。因此藉助外力是最有效的方式:
①在醫生幫助下,透過藥物和心理干預等戒除酒癮,並根據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
②良好的家庭成員是患者戒除酒癮的強大動力,家庭成員要當好監督員的角色,營造良好的戒酒環境,尤其在節假日等特殊時期,更要加強監督;
③對戒酒困難或戒斷後復飲者,社會要予以重視,開展戒酒互助活動,可以邀請成功案例者分享他們的經驗,給戒酒者建立信心。
戒酒無論早晚,只要肯邁出第一步,就是好的開始。不要相信所謂“小酌”無傷大雅,頻繁喝酒一樣傷身傷心,花錢買罪受,得不償失。
參考資料:
[1] 《一項涉及978萬人的研究告訴你:“常喝酒”比“喝大酒”更傷身》.生命時報.2019-12-17
[2] 《小飲怡情?No,酒精危害這麼大你都不知道嗎》.醫學界. 2018-01-06
[3] 《中國人喝酒更易致癌?《柳葉刀》涉及50萬人的研究給出答案!》.湖北疾控. 2019-06-0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