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類食物,不同的品種在營養成分及營養價值上是有所不同的,日常生活中應當對此有所瞭解。比如每天吃2-3兩豆製品是糖尿病飲食控制所要求的,主要是因為豆製品中富含的優質蛋白耐消化抗飢餓,有助於減少進食量。
綠豆與黃豆,吃哪個呢?
兩者在營養成分是有很大差別的,綠豆相比於黃豆,澱粉也就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要高得多,而蛋白質含量又偏少,所以綠豆被稱為是澱粉豆,可以看做是主食的替代食物。
黃豆則是機體獲取優質植物蛋白的主要來源之一,且在加工成豆腐、豆腐乾、腐竹等豆製品時,常會用到含鈣的凝固劑,還成為了有益於補鈣的食物之一。
所以對有糖尿病的人來說,每天吃豆要選黃豆及由其加工成的豆製品,如果吃了綠豆就應少吃相應的米麵等主食。
胡蘿蔔生吃與熟吃有啥不一樣?
胡蘿蔔有“小人參”之稱,主要原因之一在於它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等多種維生素,如何吃更有利於對胡蘿蔔素的吸收就顯得很關鍵。
胡蘿蔔素存在於植物細胞中,而胡蘿蔔的細胞壁相對來說比較厚實,直接做涼拌菜生著吃,會增加孩子與老人的消化負擔,影響對胡蘿蔔素的吸收率。而蒸煮或燉著吃胡蘿蔔,經過加熱的細胞壁會變軟,通透性增大,有助於裡面的胡蘿蔔素能釋放出來,胡蘿蔔素的吸收率會得以提升。
此外,經常有人說胡蘿蔔必須葷吃才能吸收其中的胡蘿蔔素,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胡蘿蔔素雖然是脂溶性維生素素,需要與脂肪結合在一起才能被吸收,但人體是在小腸中吸收各種營養的,只要到達小腸的食物包含脂類食物,胡蘿蔔素就可以被吸收。
所以,吃胡蘿蔔時不一定要用油炒,只要做到不挑食偏食,每天肉奶蛋、果蔬、五穀雜糧都包含就可以。
粗山藥和細山藥,有什麼區別?
山藥是一種藥食兩用的食物,屬於肺脾腎三補的食材,且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多酚氧化酶等,因為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所以是一種很好的主食替代食物。
在市場上選購山藥時會看到,有粗山藥和細山藥之分,二者的主要區別是:
粗山藥含水量大,皮薄,毛須少,脆性大,不耐煮,所以被稱為是菜山藥,適合清炒著吃。
細山藥則正相反,且富含的氨基酸、蛋白質、山藥多糖等營養成分更多一些,常用它來入藥,以鐵棍山藥最為出名,更適合燉煮著吃。
需要提醒的是:吃了山藥,就要少吃相應數量的主食,尤其是需要控制主食的糖尿病人、需要減重減肥的人一定要注意。
【點選關注天天聽健康,天天與您說健康】
推薦閱讀
有糖尿病的人,一日三餐蔬菜怎麼吃?有三個講究要從選什麼菜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