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解放軍的全面進攻,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早已不復往日的囂張。蔣介石眼看著自己的軍隊節節敗退,決定逃往臺灣。正當他逃到福州地區時,卻得知了段氏兄弟的所作所為。可是如今已經為時晚矣,蔣介石一下子癱在椅子上,哀嘆:“段氏兄弟斷送了我的半壁江山!”
段氏兄弟究竟是誰?他們又做了哪些事情?為何會讓蔣介石發出如此哀嘆呢?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走進這段歷史,瞭解段氏兄弟的不平凡的經歷。
其實,文章開頭提到的段氏兄弟指的是段伯宇和段仲宇。
1937年9月,段伯宇在父親的安排下,以軍醫的身份加入了國民黨第32軍,然而看著國民黨軍隊面對外敵入侵時,卻一直想著打壓共產黨軍隊,段伯宇的心中十分不平。1938年6月,他以探親為由向部隊請假,來到了延安地區。
在延安,他進入了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旁聽。課上所講的共產主義深深地吸引了段伯宇,在畢業前夕他提出了入黨申請。隨後,在地下黨員王興剛的介紹下,段伯宇在嶽麓山腰的一個小土地廟中秘密進行了入黨宣誓,成為了一名中共黨員。
1938年底,國民黨第32軍被分解到了幾個不同的戰區,段伯宇最終被調派到了重慶,在國民黨軍委會戰地黨政委員會工作。在重慶,段伯宇並沒有放棄與地下黨組織的聯絡,他尋找機會聯絡到了八路軍駐重慶的辦事處,及時地向組織報備了自己的動向。
考慮到段伯宇的特殊身份,黨組織同意讓段伯宇留在戰地黨政委員會工作,並安排了周怡與他單線聯絡。如今身在國民黨的戰地黨政委員會,段伯宇能夠接觸到國民黨的諸多重要人士。他在自己的崗位上也十分盡職盡責,努力做好國民黨上層人士的統戰工作,為團結抗戰做出了重要貢獻。
段伯宇出色的工作能力引起了周恩來的注意。在周怡的安排下,周恩來秘密接見了段伯宇。當段伯宇提出自己也想上前線衝鋒陷陣的時候,周恩來語重心長地說道:“重慶也是第一線,留在這裡,你能夠充分利用你父親的人脈關係,更好地爭取抗日力量。”
周恩來還特地叮囑說:“如今你在白區工作,如果遇到什麼困難也不要害怕,儘管放手去做,不要怕犯錯誤,有時候犯錯誤也能鍛鍊人……”後來回憶起這次見面,段伯宇依舊感慨良多:“周副主席的這番話讓我深受啟發,也深深地影響著我後來的工作。”
1939年,段伯宇以第七名的優異成績被陸軍大學成功錄取。在陸軍大學的學習期間,段伯宇一直不忘記廣泛聯絡校園中的愛國進步青年,他利用同鄉會、聚餐等形式,啟發並團結了一大批進步同學,而這其中就包括他的弟弟段仲宇。
段仲宇比段伯宇小十歲,但是同樣有一顆報效國家的赤膽忠心。1944年,他便跟隨中國遠征軍前往印度,憑藉著自己卓越的能力,段仲宇成功勝任了駐印度總指揮部的軍務處處長一職。
從印度回國之後,段仲宇便留在了蔣介石的侍從室,擔任上校參謀。侍從室是蔣介石的直接辦事機構,這裡每天都能接觸到許多重要軍事情報,侍從室對於軍事、政治、黨務等事項的審議和意見,也成了蔣介石所依靠的重要憑證。
蔣介石一直將這裡作為自己最重要的幕僚組織,而隨著侍從室的權利不斷擴大,他們一度有能力決定呈現什麼樣的情報給蔣介石,甚至決定蔣介石身邊人員的任用和罷免。段仲宇在侍從室工作時間久了,自然知道其中的關竅。
段仲宇也多次建議哥哥跟自己一樣,在總統府的侍從室工作。他說:“侍從室如今可以說是國民黨的最高軍事機關了,你可以在這裡發揮你的作用,繼續開展工作。”
當時蔣介石正為了繼續拉攏自己的勢力,著意提拔重用身邊的親信。當得知段伯宇是自己的老同學段雲峰的兒子時,蔣介石十分高興。何況段伯宇是以第七名的成績考入陸軍大學的,文字能力十分優秀,又懂外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蔣介石的安排下,段伯宇被調到了侍從室,主要負責情報工作。侍從室的情報科負責著來自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軍事情報,段伯宇的職務則是負責把這些情報整理之後,彙報給蔣介石。
有了這樣的職務之便,段伯宇首先想到的就是繼續給我黨工作。利用手中掌握的諸多情報,他完成了諸多地下工作,但是段伯宇想要做的,遠遠不止這些。
如今國共正值內戰,國民黨內部依舊存在一部分希望能夠和平建國的有志之士。段伯宇想要利用自己積累的人脈資源,儘可能地團結這些有志之士,在國民黨內部建立了一條堅實的地下戰線。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他立刻找到自己的弟弟段仲宇商量。段仲宇也十分支援哥哥的革命事業,表示願意和哥哥一起跟隨共產黨的腳步,捍衛祖國和人民的利益。
早在陸軍大學讀書期間,段仲宇就常常與身邊的進步同學一起舉辦聚會,批判蔣介石背叛三民主義、反共反人民的狼子野心。如今有了組織武裝、反對蔣介石的計劃,段仲宇便立刻開始著手聯絡昔日的老同學,等待著合適的時機號召大家起義。
1948年9月,隨著國民黨軍隊在濟南戰役中戰敗,國民黨內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蔣介石的內戰方針,產生了動搖心理。11月份,國防部預備幹部的代局長賈亦斌忽然給段伯宇打電話,邀請他到家中商議。
段伯宇應邀前往,發現賈亦斌的家中來了許多自己昔日在陸軍大學的同窗。大家對於蔣介石發動內戰一事議論紛紛,有人痛罵道:“國民黨內部腐化嚴重,一些高層更是利用手中權力搜刮民脂民膏。這樣的黨派、這樣的政府還會有未來嗎?”
也有人說:“如今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蔣介石敗局已定,咱們不如早日發動暴動……”聽到大家的種種意見,段伯宇的心中有些激動,但是他還是保持著冷靜的頭腦分析著局勢:“如今我們手中的軍隊數量有限,而南京確是被重兵把守著,此時我們發動暴動,無疑是以卵擊石。”
“各位,我們這場起義是一場意義重大的革命行動,絕對不能頭腦一熱就去做,必須在行動前進行籌劃,要有組織、有計劃。我們必須要在有足夠的武裝力量的前提下,等待時機。”段伯宇的這一番話,成功地勸說住了在場的各位有志之士,大家紛紛表示同意。
此次會議結束之後,段伯宇立刻找到了弟弟段仲宇和老同學宋光烈,與他們商議著起義一事,併為此奔走忙碌。直到1948年末,他們已經成功在國民黨部隊中組織了一支隨時準備起義的十萬多人的武裝力量。
在組織武裝力量的同時,段伯宇也一直在積極地尋找著與黨組織的聯絡。為了儘快得到黨組織的指示,段伯宇以生病為由,離開了軍務局,來到了上海地區。最終在中共黨員溫尚煜的幫助下,段伯宇成功聯絡到了中共中央上海局的策反委員會書記張執一。
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再度找到了黨組織,段伯宇的內心十分激動。他詳細地向張執一彙報了自己的工作情況和這些年的經歷。得知在地下戰線上還有這樣一位同志在默默奮鬥之後,張執一也十分感動。
如今段伯宇所動員和掌握的武裝力量都十分重要,張執一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指派專人跟他進行聯絡。在他的牽線下,段伯宇結識了中共黨員李正文。段伯宇深知黨組織的領導,才是決定這場起義成敗的關鍵。
隨後,他將那些準備參與起義的國民黨高階將領,比如賈亦斌、段仲宇、劉農畯、王海嶠等人召集到家中,一一介紹給了李正文。不僅如此,段伯宇還建議組織派出一些黨員同志前往部隊中,積極加強黨組織與起義部隊的聯絡。就這樣,他們在起義部隊中逐漸建立了地下黨組織。
隨著淮海戰役的結束,人民解放軍成功解放了長江以北的地區。此時,國民黨企圖構建的壁壘已經全盤瓦解,但蔣介石卻依舊不思悔改,他企圖依靠著長江這道防線,在長江以南地重新建立自己的帝國。
在蔣介石的安排下,湯恩伯與白崇禧部隊在長江以南鞏固防線。1949年春,段伯宇以故友的身份,前去湯恩伯的參謀長辦公室探望。看到參謀長的桌子上正擺放著國民黨的江防地圖,段伯宇憑藉著自己驚人的記憶力,不動聲色地將它記在了腦海裡。回到家以後,段伯宇立刻將那份國民黨江防地圖臨摹出來,並將它交給了地下黨員艾毅根,由他報告給中共中央。
1949年4月7日,賈亦斌收到訊息之後,立刻召集手下的起義人員,制服了反對起義的副隊長黎天鐸。隨後,他以要去莫干山舉行軍事演習為由,將部隊帶出了國民黨的軍營,在嘉興進行起義。
圖:1989年,賈亦斌(前排左二)與部分參加起義人員在當年起義舊址合影
賈亦斌所帶領的部隊是國民黨悉心經營多年的王牌部隊,而嘉興則是如今國民黨盤踞的核心地區,這場起義不僅極大地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地區的影響,同時也對其他國民黨部隊起到了震懾作用,瓦解了國民黨部隊計程車氣,其政治意義十分深遠。
得知嘉興起義之後,蔣介石暴跳如雷,他痛罵蔣經國用人失策。但是敗局已定,蔣介石迅速改變計劃,準備逃往臺灣。在這種情況下,他約談了傘兵部隊第三團的將領劉農畯,企圖將第三團部隊帶往臺灣。
劉農畯表面同意了此事,隨後他立刻將這件事情告知了段伯宇。段氏兄弟商議之後,決定將計就計,他們根據情況制定了起義計劃,報告給中共中央上海局審批。得到批准之後,劉農畯便帶兵撤退。
為了保證起義計劃的順利進行,段仲宇利用自己在國民黨內部的職務之便,劃分了一艘美式大型坦克登陸艦給劉農畯軍隊。這艘登陸艇有三千噸的巨大排量,能夠容納大量的部隊和武器。表面上,劉農畯是帶領部隊撤往臺灣,而實際上,當第三團部隊出海之後便立刻改變了航向,直奔我黨所在的連雲港解放區。
1949年4月15日,傘兵第三團起義軍成功在連雲港登陸,起義部隊受到了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毛主席和朱德司令特地發來電報:“祝賀你們脫離了國民黨反動集團,加入人民解放軍的這一英勇舉動。希望今後你們能在政治和技術上努力學習,繼續為中國的新傘兵事業奮鬥。”
而作為國民黨國防部工兵部隊第四團的團長,王海嶠也十分希望能夠早日起義。當時蔣介石等人正在進行最後的掙扎,他們將大量軍事物資和部隊運輸到臺灣。國防部多次勒令王海嶠帶領部隊撤往廣州。
段伯宇、段仲宇與王海嶠商議之後,決定儘可能地爭取時間,延緩蔣介石部隊的潛逃之路。為此,王海嶠表面上按照蔣介石的命令,將部隊撤往臺灣。實際上則是一拖再拖,他按照計劃,用分散移防的方式,將手下三個營的部隊散佈在了鐵路沿線。
工兵部隊的移防本來就牽扯許多,他們帶著許多笨重的機械裝置和大型機車。這些物資在鐵路線上緩慢移動著,佔據了國民黨大量的鐵路資源和時間,以至於浙贛路鐵路沿線一度陷入癱瘓狀態。拖延計劃完成之後,王海嶠便乘坐飛機前往解放區,脫離了國民黨集團。
此時,蔣介石正在逃亡福州,當他得知手下的王牌部隊都紛紛起義之後,氣得破口大罵。當身邊人告訴他這些部隊都是在段伯宇、段仲宇的謀劃之下進行起義的時候,他不禁哀嘆:“段氏兄弟毀我半壁江山啊!”
其實,我們仔細看來,蔣介石的反動統治必然會走向覆滅。國民黨集團內部明爭暗鬥,各個腐朽墮落,早已失了民心。而解放軍的百萬雄師在長江以南早已蓄勢待發,凡是解放軍所到之處,當地人民都夾道歡迎。
國民黨的節節敗退已成必然趨勢,而段氏兄弟在隱蔽戰線上的工作則起到了催化作用。在他們的積極宣傳之下,越來越多的人看清了蔣介石反動集團的真實面目,必然會選擇英勇起義。
段氏兄弟的地下工作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新中國成立之後,他們依舊緊緊追隨著黨組織的腳步,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