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看到像天書一樣的底款,是不是都徹底懵了?
這些奇形怪狀的文字,真的不認識,也不知道怎麼認,就這一張圖片,提問者也提供不了任何背景資訊,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著手查文獻資料。
草記款的瓷器大多數產自清代中晚期的民窯:有六字篆字方款,亦有“嘉慶年制”四字款,大多十分草率,有的僅寫半邊字,還省減筆劃,因為十分難認,故稱為草記款。草記款是民窯瓷器一種款識的俗稱。
這是非常典型的清代「減篆文六字方款」。
有網友說這個「款識」有「朱」字,左右兩邊的「屮」字形符號確與篆文「朱」字非常相似,但不是篆文「朱」。四個「屮」字形從左至右分別為:「年制」、「大清」的減篆文。
這是這兩點原因,導致又潦草、又粗糙的「草記款」非常難認,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果不是對瓷器有過專門研究的人,根本不可能認識。進行比對一些清代草記款後,可以發現盤子上的字最有可能的是:「大清道光年制」。
「民窯」不但意味這工藝水平與官窯有差別,而且製作瓷器的工匠的文化、藝術水平也都不是很高,並沒有籀篆等古文字這方面的訓練和修養。
所以,他們寫款文的古文字就不是很地道,結體、筆法、章法顯然是很外行的,而且因為民窯的產量非常巨大,「物勒工名」的落款顯然要追求速度,在書寫的時候,就省去了一半部件,求簡求速的「草記款」就應運而生了。
大清乾隆年製的篆文款:
大清乾隆年製草記款:
大清嘉慶年製篆文款:
大清嘉慶年製草記款:
民窯瓷器除了朝代款以外,還有紀年款、吉言款、供奉款、室銘款等多種款識,其中常見一種書寫潦草的朝代款識,無論是字形、筆劃都不規整,有的只寫年號的半個字組合起來,有的甚至於都認不出款識上面的字,這種潦草的民窯朝代款以清乾隆朝較為多見,嘉慶、道光朝也比較普遍。
清乾隆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紋盤
清嘉慶 粉彩花卉紋碗(底款)
實際上明末清初的民窯瓷器上就已經出現類似的款識,其特點是僅寫一潦草的字,外圍青花方框線,如清順治青花秋葉洞石紋盤、清康熙黃地五彩龍紋碗、清康熙青花五彩牡丹紋碗等底款,都很有時代特色。
清乾隆 豆青釉青花山水紋盤
乾隆朝民窯中有一種獨特的豆青釉地青花瓷器,民間比較常見,此類瓷器紋飾以山水人物為主,器型以盤最多,其次有碗、瓶、罐等,器底均用青花書“成化年制”四字楷書款,字型不甚規整。
有藏家對其不瞭解,將此類瓷器往明成化朝去聯想,其實是清乾隆朝的一種偽款瓷器。
清乾隆朝民窯中的“成化年制”款
清代中晚期的景德鎮民窯常燒製一種哥釉青花瓷器,以雙耳瓶最多見,瓶身以哥釉為地,繪青花紋飾,多繪人物故事或花鳥紋,瓶底中心部位施一小方塊醬色地,其上刻劃“成化年制”四字偽款(也有刻劃“康熙年制”者),呈圖章樣式,款識刻劃潦草,筆道纖細。
清中晚期的“豆腐乾”款,清中期 哥釉青花花鳥紋雙耳瓶(底)
此種瓷器款識因其色地形狀形似豆腐乾,因此俗稱為“豆腐乾”款。經常有藏家將清康熙、雍正朝民窯中的青花小方塊兒花押款稱為“豆腐乾”款,這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