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中國主要糧食品種之一,身兼糧食作物和畜產品養殖業飼料的雙重身份,在國民經濟和人們生活中佔據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我國先民從商代就開始種植大豆,可謂歷史悠久,大豆用在食用油、醬油、豆腐(當然還有辣條)等很多方面。
中國大豆需求不斷增加
20世紀時,我國大豆無論生產量和出口量長期居世界第一位,張學良統治東北時期,東北大豆是奉系軍閥的主要出口商品,依靠著這筆不菲收入,張家養活了20萬軍隊。
而在大洋彼岸,美國大豆產業也在蓬勃發展,1941年美國農業部開始第一個政府大豆價格支援計劃,鼓勵農民生產大豆。結果到了一年之後的1942年,美國的大豆產量就超過了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產國,一直保持到今天。到1973年,大豆已經成為美國的頭號經濟作物,並領先於小麥和玉米。
美國大豆產業之所以領先中國,可以說依靠的正是美國農業高度現代化。科學的管理,高產的品種,都是美國大豆產量節節攀升的堅實後盾。憑藉著先進的科技,美國大豆其出油率從17%提升到了22%,可別小看了這5%的提升,對於榨油企業來說,出油率每提升1%,每噸利潤將提高150元。
一直到1995年,中國還是大豆淨出口國,但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城鄉居民肉禽蛋奶魚等動物源食品攝取量大幅增加,促進了豆粕飼料加工的擴張。與此同時,豆油已成為中國第一大植物油品種,食用消費佔總量的85%以上。在這種形勢下,中國開始大量進口國外大豆。
2004年,美國發動大豆戰爭
2003年,我國加工能力達到了6000萬噸,而中國大豆產量只有1000萬噸,廣泛依賴進口,其中大部分都是進口自美國。
中國擁有13億的龐大人口,擁有廣闊的市場,其實早在1974年,聯合國糧農的第一次世界糧食會議召開,當時的西方專家定下了一個結論,中國養活不了10多億人。有缺口,就有利益。1974年開始,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和路易達孚這四家外號ABCD的糧商就盯上了中國。
而隨著中國大豆需求越來越高,美國盯上了中國的大豆市場,2004年,美國農業部率先調低大豆產量,導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價格連續上漲,漲幅近一倍。大豆價格原先為每噸2300元,2004年4月時漲到了4400元。
中國的大豆企業一聽到這個訊息,開始慌了,開始囤積大豆,2004年4月,中國企業按照4300元一噸的價格搶購了800萬噸大豆。
而隨著中國糧油企業開始大量囤積大豆,美國農業部又調高產量資料,國際基金緊跟著反手做空,大豆價格突然直線下降。於是,巨大的價格落差一下子將眾多中小企業逼向絕境。
中國慘敗,國內大豆市場被壟斷
在“2004年大豆戰爭”之後,國內油脂壓榨企業損失慘重,有近70%的企業停產,大量企業倒閉。美國ADM、邦基、嘉吉、路易達孚和豐益五大糧商趁此天賜良機進入中國,賤價收購這70%倒閉的壓榨工廠。參股中國多家大豆壓榨企業。控制了中國85%的大豆加工能力,
而隨著美國控制了上游加工產業,它們又將手伸到了下游食用油市場。美國糧油巨頭ADM的“馬甲”益海嘉裡佔據中國食用油市場絕對的老大地位,我們熟悉的XX魚、XX門、X花等主要品牌都有四大糧商的參股,此後,它們甚至開始反過來操控中國食用油定價權。美國在中國形成了轉基因育種、生產、加工、零售、品牌等全程產業控制。我國大豆市場定價權旁落他人,對外依存度極高,甚至影響了我國糧食安全。
在四大糧商的主導下,豆油和豆粕價格從06年開始暴漲。短短兩年時間,豆粕的上漲導致肉類和家禽類價格翻了一倍,豆油更是暴漲了3倍。
因為美國控制大豆產業,中國豆農種植的大豆收購價格連年降低,例如,東北地區的豆農2009年種 1 畝大豆的純收益由原來的 110 元左右下降到 20 多元,甚至零收益,大豆成為東北地區效益最低的農產品,許多豆農的大豆只能爛在自己家的倉庫裡。此外,我國雖然是美國最大的大豆買家,而現在大豆又是買方市場,可我們卻拿不到定價權。大豆生產國一般可將雜質控制在 1%以內,但我方與美方簽訂的大豆進口合同卻放寬為 2%。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中國主要大豆產地的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出現迅速萎縮。黑龍江省是中國最大的大豆產區,產量佔國產大豆1/3強。2006 年該省大豆種植面積為 5905 萬畝,比 2005 年減少了 416 萬畝,而2008 年大豆麵積已降至 4700 萬畝以下,再減少 600 萬畝左右。,2010—2012年,全省大豆種植面積下降到不足4000萬畝,同期產量下降到不足400萬噸。
直到現在,中國大豆市場依然被美國壟斷,2020年,巴西、美國、阿根廷這三個轉基因大豆主產國,合計貢獻中國大豆進口總量的97.3%,其中巴西佔比64.1%,美國佔比25.8%,阿根廷佔比7.4%。但以嘉吉、邦吉為代表的美國跨國糧商巨頭,幾乎壟斷了南美大豆貿易,最終都是美國資本在壟斷著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絕大多數的大豆市場。
中國在這場大豆戰爭中慘敗,國外大豆憑藉價格和質量優勢迅速佔領了中國市場;而農民種大豆無利可圖,耕種面積日漸減少,只有中糧等國企為了保證國家糧食安全,靠著政府的補貼下還堅持播種。
中國尋找破局之道
目前,中國也在尋找措施應對,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單產水平,改善產品品質,努力增加大豆有效供給,提高我國大豆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透過補貼大豆種植、完善大豆儲備、多元化進口、降低飼料蛋白含量等一系列 " 開源節流 " 的組合拳,應對大豆戰。
除此之外,中國大豆振興計劃正不斷朝“1.4億畝的大豆種植面積”目標邁進,並提高單產和品質,確保用於豆製品等的食用大豆國內自給。
中糧集團這些年一直在於外資交手,隨著國家扶持的不斷提高,以及技術的不斷投入,中糧競爭力不斷提高,除此之外,中糧還在不斷推動進口來源地多元化,提高抗風險能力,僅2019年12月,中糧就從俄羅斯進口3884.33噸大豆。
2019-2020年度排名前10位的壓榨集團,中糧集團已經擁有18%的市場份額,希望在未來,我們可以徹底挫敗美國糧食巨頭,奪回大豆市場以及大豆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