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長假儘管也就幾天,但筆者還是在母親大人的命令下回家,畢竟已多日沒有回家,一家人之間甚是想念。當然,此次母親之所以讓我回家,其實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幫忙收糧食。
筆者家裡種植著5畝水稻和3畝玉米,在一塊零散地塊上還種植著花生。而每年的秋分時節前後,剛好是莊稼收穫的季節。因前幾天父親的腳崴了,出行不方便,耽誤了農作物收穫。
而今年的中秋剛好和秋分相隔一天,正是農作物收穫的時候,因此筆者也就風塵僕僕回到家鄉。
到了家裡後,筆者瞭解到,目前正是玉米、花生的收穫季節,而水稻還要等一段時間,老媽說國慶假期回家剛好收稻穀,不耽誤。
還沒休息多久,筆者就穿著我爸的衣服來到農田裡,因玉米秸稈比較高,為避免身上刺癢癢,需要多穿上一些,但陽光又毒辣,實在是熱得受不了。當然,玉米收穫也不是什麼難事,我和老媽分工,一人拔玉米棒,一人砍玉米秸稈,要不了半天就結束了一畝地。
用了兩天時間,3畝地玉米和半畝花生就收穫返鄉,看著滿滿的收成,筆者內心也有一絲的成就感。不過經過這幾天的勞作,筆者發現不少人家土地撂荒,還有一些土地儘管種上了莊稼,但田野裡的雜草遍地都是,也沒人進行清理,糧食產量明顯減少,玉米棒子比較小。
如此來看,農民種地不如以前認真,記得以前人們都將土地當成寶,有點雜草就要清理出去,避免其吸收土地中過多的營養,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筆者和父母親聊到了這件事,父母親聽了後心事重重,他們感慨道:“如今農民的種糧心態已經變了,很多人不再將其當成寶,還不如出去打工賺錢。”
1、土地不願種
過去,農村中別說土地撂荒了,就連那些貧瘠的撂荒土地,都有人將其開墾種植作物。在大家眼裡,這些土地可是寶貝,每個家庭都十分重視,將其當成吃飯的東西。
不過如今就不同了,農村人已不願再種植土地,主要是一畝地收入不太高,很多人情願出去打工也不種地。如果能將土地流轉出去,大家就流轉,這樣能賺上一筆小錢。如果流轉不出去,那就只能任由其荒廢。
2、糧食不願管理
去年糧食價格迎來了一波大漲,確實吸引了很多人的種植熱情,不少人紛紛提高地租費用,但依舊有人承包。
本以為今年的糧價能夠繼續堅挺下去,誰知從3月份開始,三大主糧集體走低。而如今玉米、稻穀迎來了上市期,但新糧報價並不理想,如玉米從1.5元跌至1.2元一斤,東北地區已探底1.15元左右;水稻也從1.5-1.55元跌至1.25-1.3元一斤。
但相比之下,農資成本卻在持續大漲,尿素從90元一袋漲至50元一袋,如此巨大的漲幅,讓農民的種地成本增加,再加上糧價降低,農民的熱情也被“澆滅”。
很多人見狀,只好去往外地打工,希望能多賺上一筆錢,彌補在種地上的收入不足。如此一來,土地的雜草也多了起來,沒人願意管理。
3、年輕人不種地
如今種地的主力軍也已從年輕人轉移到中老年群體,我們村子裡,種地的多是60歲左右的人,他們的年齡大了,無法承擔工地上的體力活,只好留在家裡種地。
反而那些年輕人,他們寧願在外面工作也不願意在農田種地,在他們看來,種地是一件“丟人”的事情,會被人家笑話。
父母這番話讓我百感交集,如今的農業確實面臨著這一怪象,很多人遠離農業,畢竟糧食價格太低,還不如一瓶礦泉水值錢,一家10畝地年收入也不過萬元左右,去掉成本更低。
今年的尿素成本又大漲,農藥成本也在增加,在成本增加的同時,糧價反而走跌。農民只能被迫選擇進城,這樣收入更高。
像在工地上打工,有技術的一天300元不成問題,一個月就能賺上近萬元,等同於一年的勞作,如此巨大的收入差,自然是讓更多人選擇進城工作。
為了能夠留住農民,國家近年來也加大了對種地上的惠農補助,如耕地地力保護補助、一次性惠農補助金,這些都是對種地農民的一種激勵。而對種糧大戶,國家也給出了一筆規模化種地補助。
同時,國家也展開了職業農民培訓工作,預計打造出1000萬名有素養、有技術的職業農民,大家咋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