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老布什被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任命為駐聯合國代表。當時,老布什的同僚並不看好他出任這一職務,因為那時的他對美國的外交政策還一竅不通,幹不好的話就意味著得不到選民的選票。不過,老布什卻有一個“殺手鐧”——超強的人際溝通能力。他十分擅長與人打交道,熱衷於結交各種國際友人,各國領袖、特使和外交部長等都是他結識的物件。透過日常寒暄,老布什和許多國家的大使都“打得火熱”,他還常常會給別人寫感謝信,那些收到過信的人自然而然也會對他產生不少好感。
水門事件爆發後,尼克松於1974年8月引咎辭職,福特上臺。福特總統有意讓老布什去英國或法國做大使,而老布什卻選出了一條令人們感到意外的道路:去中國北京。
1972年尼克松訪華後,雖然中美關係有所改善,但並沒有正式建交,美國只在北京設立了一個駐華聯絡處。聯絡處的級別低於使館,最高職位是主任。所有人都覺得老布什到北京的這一決定是“自毀前程”,媒體還說他是“政治上的失敗者”。
在一眾反對聲音之下,老布什依舊堅持選擇去中國。福特總統問他為什麼要堅持去中國,老布什回答說:“我看到世界的未來在北京。”
福特很驚訝,這並不奇怪。事實上,48年前的中國還很貧弱,很多西方人並未認識到中國會凝聚起多大的力量。而老布什在駐聯合國時就已經產生了這種強烈的意識:世界的未來在北京。
1974年10月,老布什帶著自己的妻子芭芭拉住進了位於建國門外國使館區的美國駐華聯絡處主任官邸。他們到北京後不久就受到了中國官員的熱情接待,這對老布什來講算是身在異國的一抹溫暖。
一到北京,老布什就開始瞭解這個他認為是世界未來的地方。雖然有語言等隔閡,但別忘了,老布什可是一個社交能力十分強的人。
最開始,老布什外出會坐著他的克萊勒斯轎車,不過他發現這令他和這座城市有點格格不入,沒法深入瞭解到北京。於是,一個月後,老布什夫婦出行就棄了轎車,而騎上了北京滿大街都在騎的腳踏車。這一個舉動拉近了他們和北京市民的距離,他們經常騎著腳踏車從日壇使館區到故宮再到鼓樓,或者是從使館區到琉璃廠,一路上可以碰見各種各樣的人。北京人也對這對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好奇又友好,時常和他們交流。
為了更好地適應北京生活,老布什夫婦還會學習中文。他們學漢語的方法跟我們初學英語的方法類似,將漢字用英文發音標註,再一步步瞭解漢語。
除此之外,老布什還會約見他國駐華大使見面,並同第三世界國家的駐華大使交往。他還很喜歡去國際俱樂部打球,其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從他國人的口中瞭解中國。
在北京,老布什發揮著他突出的個人外交魅力。而老布什的夫人芭芭拉女士卻痴迷於中國的藝術、繪畫、建築和美食,她就曾跟著中國大廚學習過中餐,希望做給自己的家人們吃。夫婦倆最喜歡的中國美食便是北京烤鴨。
在北京,老布什也算徹底走出了“水門事件”給他帶來的陰霾,重新點燃了外交熱情。
在福特執政後期,因美國黨派意見不統一,剛回暖的中美關係不似之前那般熱烈了。基辛格就曾指示老布什要減少活動。不過老布什可沒有那麼聽基辛格的話,沒過幾天就去參加了阿爾及利亞和蘇聯駐北京大使的宴請活動。
後來老布什回國就任中情局局長,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在中國的這段經歷。離開中國後的老布什曾多次訪問中國,感受著中國的變化。
老布什夫婦對中國有著深厚的情感。芭芭拉女士曾說過:“假如問我同布什婚姻生活中最愉快的時光,那就是派駐北京的那些日子……那時我們經常遊覽北京的各處名勝,真是快活極了。”
而布什也曾說過:“芭芭拉和我永遠珍惜在中國的那些日子,我們對中國人民懷有深厚的感情。”
1988年,老布什在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他就任總統後打破了歷任總統首次出訪西歐國家的慣例,於1989年2月訪問中國,這也充分說明了中國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來到北京的老布什很親切地向中國人民揮手,並走出車門和群眾握手,他用中文說:“真高興再見到你們!”
老布什在1992年的總統競選中輸給了克林頓,從此過上了退休生活,他並沒有因此而淡出歷史舞臺,反而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到中美關係中。他利用自己在商界和政界的影響力,在各種場合呼籲重視中美關係。
參考資料:
《老布什與中國的不解情緣》
《老布什的中國情結》
圖片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欄目主編:顧萬全 張武 文字編輯:趙旭陽
來源:作者: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