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東部局勢日趨緊張之際,七國集團——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英國和美國的外長們來到德國城市慕尼黑,舉行G7外長會議。這距離這些外長的上一次在英國利物浦聚會,僅相隔2個月。烏克蘭局勢成為這次會議的焦點。熱熱鬧鬧開了幾場多邊、雙邊會議後,外長們釋出了一份針對烏克蘭局勢的聯合宣告。
呼籲緩和局勢 矛頭卻指向俄方
這份宣告的開頭,先是把七大國搬出來,敲打俄方。宣告指出,俄羅斯集結軍事力量,是冷戰結束以來在歐洲大陸最大規模的部署,對全球安全和國際秩序構成挑戰。
西方國家將“責任”劃分清楚了,關鍵問題也擺出來了,接下來就是怎麼解決。
宣告提到,呼籲俄羅斯選擇外交道路,緩和緊張局勢,從烏克蘭邊境附近實質性撤軍。而如果俄羅斯有進一步的行動,將產生巨大的後果,包括對廣泛的部門和個人實施金融和經濟制裁。
對於俄羅斯關心的北約東擴構成的安全威脅,宣告也強調,西方國家承諾就歐洲安全、降低風險、透明度、建立信任和軍備控制等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對話。
雖然再次提到對話,但是對話能否解決問題,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問題,宣告內容沒有展開,想必雙方也都心中有數。畢竟,在局勢升級之前,俄方與美國、法國、英國、德國等國家進行了多次對話,能談的都談了。局勢之所以會升級,原因就在於有的國家拿不出誠意,有的國家說了不算。既然如此,局勢再升級就在所難免,因為它可以讓各方認真考慮對話的必要性。
說完了俄羅斯,該說說烏克蘭了。
宣告提到,七國集團重申聲援烏克蘭,支援烏克蘭努力加強民主,鼓勵改革取得進一步進展。讚揚烏克蘭面對持續挑釁和破壞穩定的努力所採取的剋制姿態。
談到烏克蘭,宣告中的“呼籲”“敦促”字眼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支援”“讚賞”。
七國集團的外長們提出,烏克蘭強調堅決履行《明斯克協議》以及準備做出建設性貢獻,俄羅斯應當抓住這一機會採取外交途徑解決。
這一點倒是與俄方的訴求一樣。俄方一再強調,《明斯克協議》是解決烏克蘭問題的唯一途徑。
但是現在的問題在於,烏克蘭東部局勢日益惡化,交火事件持續增加。烏政府和頓巴斯地區都在相互指責對方違反了這一協議。
七國集團對此也有十分鮮明的立場:對自稱“人民共和國”的頓巴斯地區採取的措施尤其感到擔憂;譴責俄羅斯聯邦繼續向烏克蘭非政府控制區的居民發放俄羅斯護照;俄羅斯必須利用其對自稱共和國的影響力來保持克制和緩和局勢。
整份宣告從頭到尾,七國集團還是在拉偏架:只要局勢升級,責任就在俄羅斯和烏東部的頓巴斯地區。很難想象,極限施壓的做法,究竟是能緩和局勢還是導致局勢惡化。
西方國家從未如此“關心”一國主權
這份宣告還有另外一個有意思的細節,一向標榜“人權高於主權”的西方國家,十分罕見地反覆提到“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宣告提到,任何對國家領土完整和主權的威脅或使用武力,都違背了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及《赫爾辛基最後檔案》《巴黎憲章》和歐安組織所載的其他原則宣告。
七國集團重申對烏克蘭在其國際公認邊界和領海內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承諾,重申任何主權國家有權決定自己的未來和安全安排。
這可能是西方國家第一次對“國家主權”如此“尊重”,如此“嚴肅”對待。畢竟,無論是伊拉克戰爭還是阿富汗戰爭,亦或是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動盪衝突,干涉別國內政、侵犯別國主權最多的就是這些國家。
它們這次怎麼說人話了?
其實,按照《明斯克協議》,親俄的頓巴斯地區雖然享有自治權,但它屬於烏克蘭領土的一部分。這是各方都承認的事實。但是,西方國家尊重這一事實,表面上是尊重主權,實際上是為了遏制親俄勢力。
做出這個結論,這並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為如果換個地區,比如臺海,七國集團恐怕早就把“國家主權”拋到九霄雲外,高高舉起“民主自由”的旗子了。
所以說,七國集團的“筆桿子”們在寫到這一部分時,忽略了一個前提條件:如果對於西方國家有利,就支援國家主權;如果不利,就支援民主自由。不然,到時候必然是妥妥的打臉。
G7越來越像冷戰“小圈子”
七國集團成立於上世紀70年代。其背景是第一次石油危機重創西方國家的經濟。世界上七個主要工業國家坐在一起,關起門來說事情,初衷原本只是“頭腦風暴”,想想對策,維持住“你好我也好”的西方經濟秩序。
但是,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西方主要國家覺得光談經濟還不過癮,於是,政治、軍事等各方面的話題逐漸提上議程。2009年後,G7峰會的經濟功能被20國集團峰會(G20)所取代。
現如今,這七個國家的政客們坐在一起,討論最多的就是維持冷戰結束以後的全球安全和國際秩序。顯然,這是為了迎合美國而確定的主題。因為冷戰後的秩序,其實就是美國作為唯一一個超級大國確立的。
去年5月和12月,七國集團的外長們召開了兩次會議,都公然插手臺海事務,被中方批評為開歷史倒車的集團政治。這一次,他們又把目光盯上了烏克蘭局勢。
其實,參會的七個國家,基本都是北約集團成員或者美國的附庸。其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出發點,自然避不開冷戰思維,歸根結底是幫助維護美國製定的“國際秩序”。#媒體人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