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石是現代社會中極為常見的疾病,腎臟里長上了“石子”,不但會引起疼痛、血尿、還會引起尿路感染。如果“石子”長期阻塞泌尿道,造成腎積水,連腎功能都會受到損害。但我們在門診經常會看到患者手裡拿著B超單子說,醫生,出大事,我腰子里長了結晶了,怎麼辦?是否就是需要進行微創手術啊?
那麼腎結石與腎結晶到底有什麼關係?兩者是不是一樣呢?
腎結晶並不等於腎結石,兩者區別如下:腎結晶和腎結石更多可以看作是同一個疾病的不同階段,腎結晶屬於腎結石的先兆。腎結晶也就是指尿中出現的結晶。其成分除包括草酸鈣,磷酸鈣,磷酸鎂銨(磷酸三鹽),尿酸及尿酸鹽等結晶外,還包括磺胺及其它藥物析出的結晶。產生尿結晶的現象稱晶體尿。腎結晶相對於腎結石來說,是比較輕微的,只要平時多飲水,多運動,注意飲食習慣,保證一日三餐,就可以預防結晶轉變成為結石。
對於那些尿酸高的患者來說,則小便中易產生尿酸結晶,小結晶在排出小便的時候就可能有引起排尿時痛,此時便需要到醫院檢查治療,防止形成尿路結石。日常生活應多注意正確飲水以及飲食清淡。
1.不要大吃大喝,限制超量營養。因為大吃大喝多為高蛋白、高糖和高脂肪飲食,這樣會增加腎結晶形成的危險性。此外,適當限制攝入過多的高草酸食物,如菠菜、濃茶。容易和體內的鈣質相互結合形成草酸鈣,草酸鈣是腎結石的主要成分。
2.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適當多飲水可增加尿量,稀釋尿中的結晶,使其容易排出體外。同時,即使已形成的細小腎結石,也可能及早從尿液中沖刷出去。有學者指出,最好每天飲水2500毫升以上,維持尿色清淡。
3.泌尿系統感染是尿道結石形成的主要區域性因素,並直接關係到尿道結石的防治效果。由變形桿菌、葡萄球菌和鏈球菌造成的尿路感染,最易誘發腎結石,這些細菌能將尿素分解為氨,使尿變為鹼性,因而尿酸鹽易於沉澱而形成腎結石。同時細菌及其引起的膿塊、壞死組織也可做為結石的核心而慢慢形成腎結石。
腎結石或者說腎結晶雖然不像癌症那樣可怕,但也不能放任不管。結石長期在腎臟中慢性刺激,會引發腎積水、尿路感染,甚至是尿毒症等併發症,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視。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