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歷史,我們首先想起的便是那些文人墨客,比如李白、杜甫、蘇軾等等。這些歷史名人從小接受家世文化的薰陶,苦學讀書,最終成為了名垂青史的大名人。這一切似乎都要歸功於一件事——讀書。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勵學篇》 宋真宗趙恆
說到讀書這件事,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是大家心中的頭等大事。前不久剛過去的高考,就引得千萬人關注。學生急成績,老師盼結果,家長憂未來。
在現代,我們經歷了我們經歷了從學齡前兒童,到小學生,到初中生,到高中生,到大學生,甚至於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等身份的轉變。每一次身份的轉變都要經歷層層考試的檢驗,只有突出重圍的學子才能夠獲得晉級的榮譽。
在古代,對於學子的磋磨則更加嚴苛。只有經過“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的層層篩選,他們才能夠獲得“秀才—舉人—貢士—進士—探花—榜眼—狀元”這樣的稱號。而想要透過這些考試,沒有一定程度的學識基礎可是很困難的。
我們看那些古代相關的書籍也好,電視劇和電影也罷,讀書似乎都是古人生活中的主旋律。再比如我們熟知的鑿壁偷光、懸樑刺股、韋編三絕等等,都是來自於古人用功讀書的典故。
讀書很辛苦,我們都知道,很多寒門子弟可能沒有良好的讀書環境(沒蠟燭,吹寒風),也沒有完備的讀書條件(無藏書,需手抄)。但儘管條件如此惡劣,他們還是破除萬難,努力讀書學習。
這是為什麼呢?一番研究之後,我發現原因其實有很多。而且這些讀書人也分為不同的段位,且聽我一一道來。
青銅段位:打發時間,缺少其他的娛樂專案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資源相對比較匱乏,平時也不見得有什麼好玩的娛樂專案。你可能要反駁我,有的呀,比如捶丸、蹴鞠、麻將、牌九、擲色子、鬥蛐蛐、鬥雞這些不都是嗎?對,這些的確也是比較常見的娛樂專案,但要知道能夠玩這些專案的人都是誰?是有錢人家的子弟!普通家境的寒門子弟哪裡有條件去參與這些活動呢?
比如鬥雞,“諸王、世家、外戚家、貴主家、侯家,傾帑破產,市雞以償其值。”一隻優質的鬥雞時價高達千金或抵百匹駿馬,這麼貴的娛樂活動,除了鄉紳富豪和王公貴族,誰又能夠負擔得起呢?唐代詩人王勃曾經就因寫《檄英王雞》而觸怒高宗,被怒逐出府。
再比如捶丸、牌九等等,哪一樣不需要花錢呢?所以這些建立在金錢基礎之上的娛樂活動,對於寒門子弟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
而簡單一點不需要花太多錢的,比如猜燈謎、行酒令這些,就要跟文化搭上邊了。比如《紅樓夢》中就有一幕專門描寫賈家猜燈謎的場景。賈元春出的燈謎是:“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振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謎底是爆竹。賈迎春的燈謎是:“天運人功理不窮,有功無運也難逢。因何鎮日亂紛紛,只為陰陽數不同。”謎底是算盤。賈探春的燈謎是:“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裝點最堪宜。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願離別。”謎底是風箏。賈惜春的燈謎是:“前身色相總無成,不聽菱歌聽佛經。莫道此身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謎底是佛前海燈。這麼燒腦的謎面,沒點知識儲備,還真的拿不出手。
所以為了不丟人,青銅段位的讀書人可不得好好讀書,研究研究書中的知識奧義。既為了打發時間,也是為了在今後的某個時間場合驚豔他人。
白銀段位:努力生存,找到一份好工作來改變現狀
我們口中的學子,大部分都是寒門子弟。為什麼中下貧民中努力讀書的人會那麼多?就是因為他們想要改變現狀,想要改變命運。如果不讀書,可能父親輩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身力氣百身汗”,到了自己仍舊是擺脫不了“泥腿子”的命運,只能靠體力活度日。
但是誰又會喜歡錢少事多還很累的工作呢?每個人都盼望著錢多事少還輕鬆的活計吧。再加上古代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讀得起書,所以古人對讀書人有一種天然的敬畏感,社會各界的資源也會向讀書人傾斜。
《范進中舉》大家應該都知道,范進雖然到了五十多歲才中舉,但是當他中舉之後當地其他百姓對他的態度完全不一樣了,他的老丈人胡屠戶竟然還給他送肉來討好他,這就是妥妥的翻身農奴把歌唱。
對於讀書人來說,只要透過院試獲得一個秀才的身份已經很不得了了,可以去做賬房先生、私塾老師等要求比較高的工作,人們也多會用“秀才”的頭銜來稱呼這些學子。
《武林外傳》中的呂秀才,其實也是樣貌平平,條件一般是吧,但就是因為他有一個秀才的頭銜,所以他可以做客棧裡錢多事少的賬房工作,而沒有“文憑”的白展堂和李大嘴就只能當辛苦的跑堂和廚子。
所以為了美好輕鬆的未來生活,白銀段位的讀書人肯定也要發奮讀書,過五關斬六將,成為普通人中最不普通的那一個人。放在現代,這也是父母和老師從小給我們灌輸的,不是嗎?
黃金段位:施展抱負,實現為國為民的理想
其實到了這個段位,我們已經昇華到理想層面了。前面兩個段位的讀書人努力讀書的目的還是比較淺薄的,而進入黃金段位,這一批讀書人讀書的目的就不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天下百姓,為了自己的國家。所以他們的名字能夠被無數後人所記住,也能夠成為名垂青史的人。
比如我們熟知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一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道出了杜甫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如果沒有厚實的文化底蘊鋪墊,就算杜甫想要表達自己的的情感,也沒有辦法寫出這樣的語言辭藻。
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金榜題名,狀元及第,是古人一生中的高光時刻。無數的學子抱著報國為民的想法一頭扎進科舉的羅網之中,雖然希望渺茫,但是為了心中的這股念頭,他們還是奮不顧身,一試再試。有些人寒窗苦讀數十載,多次敗在貢院前;有些人則是百折不撓心氣使,一鼓作氣躍龍門。
可能也是因為古代封建制度的影響,做官是大部分人的終極目標,而進入官場最直接,也是最公平的途徑,就是透過讀書科考。所以為了實現自己的熱血抱負,黃金段位的讀書人自然是要懸樑刺股,為了狀元之名拼一把。
鑽石段位:精神昇華,成就自己價值的提升
還有一些人,他們努力讀書,只是為了內化於心,實現自己的價值,所以他們更多的是成為有名的教育家,或是隱於山林,超脫世外。
南北朝時期的著名學者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指出,讀書是一個人,也是一個家族生存和延續的最重要基礎。顏之推在年輕時曾遭遇戰亂,也親身經歷了幾個短命王朝的更迭,又曾在北方成為俘虜。後來他憑藉自己的一身才學在北方站穩腳跟,重振家業。基於自己的親身經歷,顏之推堅信“人生在世,會當有業:農民則計量耕稼,商賈則討論貨賄,工巧則致精器用,伎藝則沉思法術,武夫則慣習弓馬,文士則講議經書。”他認為一個人擁有一技之長才能立足於世,而讀書則是其中最高貴、最重要的技能。
學會讀書,努力讀書,才能夠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也能夠幫助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當然,這也符合古人心中“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理念。
也有一部分人,則是單純為了修煉自身而讀書。唐代詩人王維晚年之時,已經看淡紅塵,決心投身佛門,潛心問道。他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建造了屬於自己的別墅,設計了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裡叩問心靈。每天看看書,寫寫詩,輸出自己的人生感悟,在書籍中尋找自己人生價值的提升。
所以鑽石段位的讀書人,已經不再侷限於讀書所帶來的物質層面上的獲得感,而是更多地透過讀書來尋找自己精神層面的提升和滿足。
正如蘇軾所說:“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雖然這四個段位的讀書人,他們選擇讀書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我們要知道,這些目的的實現都離不開努力讀書。
選擇當文盲還是當學者,這完全取決於我們在讀書上付出的努力。
不要羨慕那些風光無限,事業有成的人,要想想他們為了這些,在讀書學習上付出了多少努力。
多讀書,便胸中有丘壑;多讀書,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
喜歡的話歡迎點贊,關注,評論,轉發哈~
我是@晶說人物,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從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左上]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