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千人之歡,不如釋一人之怨;
希千百事之榮,不如免一事之醜。
導讀:一個在家脾氣很壞的人,為什麼在單位上班時卻和藹可親,是人格分裂還是善於偽裝呢?
每個人都有兩面性,一面是魔鬼,另一面是天使。
正所謂:“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一個人在家脾氣很壞,在單位上班和藹可親,這就是一個善於偽裝,演技爆表的好演員。
但即使是與最親近的人相處,也要本著和平共贏的原則,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切不可唯我獨尊,凡事只想自己說了算。
在外保持溫和形象與人設
工作單位是一個資源相對固定的環境,同事之間存在著天然的競爭關係。
正所謂:“職場如戰場”,職場在一定意義上比戰場更可怕,因為同事不是戰友,沒有人會把後背毫無保留地交給同事。
對於大多數打工人來說,單位是飯碗,是面子,是升職加薪,也是解決衣食住行的主要來源。
它既是安身立命之所,也是一個角逐名利的地方,表面看上去一團和氣,背地裡卻是勾心鬥角,哪怕我們沒有參與其中,也能經常看到或聽到。
在暗流湧動的職場中,我們可能會遇見君子,但也可能會遇到小人,要想在如此複雜的環境下生存下去並獲得長遠的發展,就要時刻保持著良好的情緒。
倘若不分場合、不分物件地亂髮脾氣,最後禍從口出招致四處樹敵,在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孤立無援,這無疑是自毀前程。
我們時刻面臨著角色轉換,在單位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包括領導、同事和客戶等,在領導面前是下屬,在客戶面前代表著公司。
在這種角色轉換中,我們的大腦會自動計算哪一種狀態更為“省力”,不可否認控制自己的情緒絕對是一個最“省力”的方法。
因此絕大多數人選擇表現出自己最好的情緒狀態,在外面對別人客客氣氣、恭恭敬敬,樹立自己的形象和人設,讓大家覺得自己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
那麼無論是工作還是團建,相處起來都尤為輕鬆,這樣一來,我們的形象和人設往往能讓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家自然釋放委屈和壓力
當我們進入一個充滿危險、或者可能帶來危險的環境時,做出的本能反應是保護自己,而不是發洩情緒。
只有當我們進入相對安全的環境,各種情緒才會逐漸顯露出來。
也許家裡存在著生活的各種不如意,但我們在這個環境裡感受到更多的是愛與責任,而不是職場上所謂的利益爭端,關係相對來說更為簡單,因此自然釋放壓力和情緒才是本能的表現。
類似於之前提到的工作關係轉換,我們在家裡的角色也會進行轉換,在父母面前是孩子,在愛人面前是丈夫或妻子,在孩子面前是家長,但每一段關係都是真心的對待。
在這種狀態下,我們的大腦就會釋放出另一個訊號,讓自身更加“舒適”。
這也就是人們忙碌一天之後希望早點下班回家的原因,可以在家裡可以完全放鬆精神,不用提防隨時可能出現的暗箭。
也許每個人釋放情緒的方式不同,但在輕鬆的環境中,我們總是能表露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就像心理醫生幫助患者催眠一樣,只有讓你進入完全放鬆的狀態,催眠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家對於許多人來說,是溫馨的港灣,也是自己精神休憩和情感依託的地方,每個人在潛意識裡都認為“家”沒有風險。
至少在心理上是安全的存在,不存在勾心鬥角,更不存在爾虞我詐,情緒潛意識下就會釋放,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完全卸下了在單位裡刻意控制和偽裝的包袱。
在修煉中摘下兩張“面具”
許多人在單位裡帶上面具,盡全力偽裝自己,把最好的脾氣展示出來,面對同事能做到不厭其煩、耐心細緻,一回到家就原形畢露。
試想,為什麼我們喜歡朝最親近的人發脾氣?
心理學家經過實驗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我們覺得安全。
朝外人發脾氣會得罪他們,可能還會被人記恨不斷使絆子,導致後患無窮;反之,朝親近的人發脾氣則相對安全。
無論是基於血脈親情,還是出於同舟共濟的心理,家人對彼此的發脾氣都是能忍則忍,能讓則讓。
但是忍耐也有限度,再親密的關係也要保持適度的距離,再要好的兩個人也不能形同一體。
每個人都有正常的心理依賴和需求,沒有誰會像機器人一樣任憑對方操縱自己,偶爾的壞脾氣轉化為生活常態,性格再好的人都會難以忍受,再深的感情也會被傷害得日漸淡漠下去。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也要不斷進行自我的心理建設和成長,學會接納自己、接納家人,以及接納自己原本看不慣的事。
這樣才能夠與自己和睦相處,才不至於看上去是兩副面孔。
摘下生活中的“第二張面具”是長達一生的內心修行,一個人的壞脾氣或許不能徹底除根,但只要付出努力就可以日漸改善。
正所謂:“人生在世,事在人為”,自我可以成長,家庭可以建設,脾氣可以調節。
對於在單位和藹可親,在家卻脾氣很差的人來說,與其消極被動地煩惱抱怨,不如積極主動地改善現狀,成為比昨天更好的自己。
文/老夏分析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