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墓葬裡有幾處不是景區但十分出名的,其中之一便是七王墳。也就是清朝晚期醇賢親王奕譞的墓園寢室。問過七王墳村森林防火的守衛人,平日裡到訪七王墳的人很多,有的是本地人,有的專程從外地過來。在筆者決定“三訪北京地區清代王爺墳”前,就曾先後三次尋訪七王爺墳。一次是從鷲峰出發,一次是從鳳凰嶺出發,卻未成行。後來從七王墳村底下的北安河路上山,走到七王墳村委會時,已經下午六點多天色將晚,只好作罷。然而始終未見到七王墳的真容,筆者絕對是不甘心的。
至今年四月中旬,趁著組團去鳳凰嶺登山的機會,又從鳳凰嶺徑直奔往七王墳。本欲從那裡抄近路,不料山脊溝壑縱橫,山路曲折迴旋,倒是走了很多的冤枉路。從龍泉寺上陡峭高山到南線景點入口發現此路不通,又下山向南過車耳營村,到七王墳公墓,又翻過海淀駕校後的荒山,到一水庫,才上七王墳路來到七王墳村。沿此公路向上走到盡頭竟然就對著七王墳登山的百級石階,黃色琉璃瓦的碑亭赫然入目。只是入口處有一大媽值班,稱每年十一月至六月森林防火期,不允許閒雜人等入山。顯然,這個季節上山,又錯了!後來幾經交涉無果,只好下山返回。這是筆者第四次計劃尋訪七王墳,也是第二次成行的行程。卻仍然不得登山一看,實在是莫大的失望。至於本文的配圖,已經是第五次尋訪時,才得以進去參觀的。
冬春季節不得入山,只有等到夏秋了。倒是訪問過七王墳的人很多,留下的資料也很多。七王墳的遺存資訊也都有據可查。七王墳目前基本保留了塋墓建成後的面貌,不僅有陰宅還有齊備的陽宅。所以,七王墳可以稱得上是北京境內儲存最為完整的清代王爺墳。據森林防火值班員介紹,七王墳碑亭已經封閉,碑亭後的南北朝房、宮門、享殿都在,享殿後是寶頂四座。王爺墳的陽宅在北面,現在被某機關佔用。她還說,七王墳常年不封閉,遊人可以自由出入參觀。有如此完整的建築和常年免費開放的特點,加之“七王爺”醇賢親王奕譞的名氣,難怪參觀者很多。早在上世紀90年代馮其利先生寫作《清代王墳》一書時,就曾呼籲,對七王墳保護開發,與周圍的九王墳、大覺寺等一道開放成景區。此次尋訪七王墳,筆者也有同樣的感慨,並同守林員交流這一想法,她表示認同。開放七王墳景區,既可以為村子或政府帶來旅遊收益,也能夠更好地保護古墓遺址,結束無人看管的狀態。同時也不會有更多的人因為森林防火期的限令被禁於門外。在筆者到訪前,剛有一個小夥子同樣被攔了下來。
再來看看墓主人醇賢親王奕譞。直接說奕譞可能仍然有很多人不解,但是若提到清末二帝,光緒皇帝載湉和宣統皇帝溥儀,恐怕無人不曉。奕譞是光緒生父,溥儀的爺爺,清末軍機處的實際掌權者。他是道光皇帝第七子,生於道光二十年(1840),較其六哥恭忠親王奕訢小了七歲。奕譞所經歷的時代,實際上就是慈禧太后統治的時代。咸豐十一年(1861),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在密雲半壁店逮捕肅順的正是奕譞和睿親王仁壽。慈禧太后一生髮動過三次宮廷政變以鞏固她的權利,這第二次又牽扯到奕譞。光緒十年(1884)慈禧突然下令解散並罷免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軍機處全班成員,史稱“甲申易樞”。政變之後,奕譞逐漸走上權利的高峰。但是作為光緒皇帝的生父,奕譞始終過得戰戰兢兢,且十分低調。到其後期,不惜挪用軍費重修頤和園討好慈禧,已經可見他對於慈禧的太后的恐懼到了極致。長期生活在恐懼之下的奕譞活得並不算長,光緒十六年(1891年),51歲的醇親王奕譞薨逝,慈禧親自探視並賜諡號賢。
縱觀奕譞一生,確實老老實實,並未重犯過慈禧太后。同時他也能嚴於律己,保持足夠的低調和理性。由於其是光緒生父、溥儀祖父的特殊身份,且受到慈禧太后優待,醇賢親王園寢也有許多高於一般親王陵墓的地方,最明顯的便是採用了黃色琉璃瓦。奕譞的嫡福晉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婉貞,為他生育了四子:載瀚、載湉、載洸。其中第三子滿月夭折未取名,長子載瀚、四子載洸均幼年而卒。第二子載湉,就是後來的光緒皇帝。此外,側福晉劉佳氏還為他生了五子載灃、六子載洵、七子載濤。其中載洵出繼給瑞敏郡王奕誌為嗣、載濤出繼給鍾端郡王奕詥為嗣。五子載灃承繼醇親王爵,並於宣統初年出任監國攝政王。載灃有子四人,長子溥儀、二子溥傑、三子溥倛、四子溥任。(摘自筆者文章《三訪清代王爺墳11·醇賢親王奕譞墓最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