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年(2021年2月18日至2022年1月28日),A股市場三大指數的表現可謂是遭遇了熊市,全年滬指累計下跌了8.03%,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下跌16.50%、14.79%,個股方面,兩市個股年漲跌數為2906:1706,如果剔除全年新上市的約480家企業(絕大部分上漲,少數倒黴蛋破發),個股漲跌差不多是六四開的樣子,這是個股大分化的一年。
跌幅榜而言,全年跌幅腰斬(-50%以上)的個股達到了91只,-30%以上的465只,-20%以上的770只,-10%以上的1228只,佔了下跌個股總數的近72%,牛年的個股要麼不跌,否則一跌就是大跌,讓股民損失慘重。
其中,中公教育以-83.24%成為牛年A股跌幅榜第一的企業。中公教育的前身是亞夏汽車,在2018年被國內知名教育品牌中公教育借殼上市,並承諾在2018年至2020年合併報表範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數分別不低於9.3億元、13億元和16.5億元,三年合計38.8億元,在當時教育培訓行業發展火熱,疊加高業績承諾帶來的高增長預期下,中公教育在二級市場上演了3年10倍+的瘋狂走勢,巔峰市值去到了近2700億元。
不過邁入牛年後,教育培訓行業遭遇了雙減政策浪潮,相關股票紛紛重挫,雖然中公教育主要從事的是公考等職業教育,並非雙減政策直指打擊的K12教培機構,但是也是被殃及池魚,加上公司業績承諾期一過,業績旋即變臉,不僅沒有了高增長,還陷入了鉅虧(2021年預虧20億-24億元),以及被證監管立案調查,多重利空纏身的中公教育在牛年遭遇了急挫,並以-83.24%的跌幅加冕牛年A股跌幅王。
中潛股份以-78.78%位列牛年A股跌幅榜第二。中潛股份是一家主營潛水游泳裝備製造及貿易的廣東惠州企業,公司在2016年登陸A股創業板,在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僅一年時間就創下15倍+的漲幅,最高到182.78元/股的巔峰,對應市值372億元。
讓投資者無語的是,該公司從上市至今,只有2017年一年利潤是正增長的,2020年開始更是陷入了虧損,2021年又預虧1.1億元到1.5億元,並且2019年年度報告還確認存在虛假記載(財務造假),重重利空發酵,企業正在上演“價值迴歸”。
而ST凱樂則以-76.37%位列牛年A股跌幅榜第三。ST凱樂戴帽前的上市簡稱是凱樂科技,是一家主營專網通訊業務的湖北企業,公司2021年遭遇了專網通訊業務“爆雷”的一幕,資金鍊出現了危機,生產經營受到較大影響,業績隨之陷入了鉅虧,2021年上半年就鉅虧了57.14億元,2021年預虧71億元到87億元,且預計期末淨資產將淪為負值:-4.62 億元到-20.62 億元,公司股票存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風險,退市警報響起,糟糕的局勢讓ST凱樂二級市場股價持續承壓。
附牛年跌幅榜前30強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