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電視劇《尚食》官宣檔期,2月22日晚8點開始,在芒果TV正式開啟首播模式。早前一日,電視劇《婚姻的兩種猜想》官宣定檔湖南衛視,2月21日正式開啟首播模式。《尚食》早前一度被傳聞,將要定檔湖南衛視金鷹劇場,但最終未果。顯然,這部於正團隊出品的電視劇,算是最終無緣湖南衛視的上星播出了。
對於湖南衛視而言,放棄《尚食》,選擇更為適合自身衛視風格的《婚姻的兩種猜想》,無疑是非常正確的選擇。人對於《尚食》的於正團隊而言,自身團隊“千篇一律”的創作風格和內容問題,顯然也是值得警惕的了。如果於正團隊繼續堅持以往的這類“古裝偶像劇戲說”風格的話,那可能會有更多的上星平臺對這類電視劇說不了。整體來講,於正團隊的“假空舊”問題,在《尚食》等作品當中,持續存在。
首先,是題材內容上的“假”。具體到電視劇《尚食》當中,立馬就要面對歷史戲說的問題。於正團隊以往的古裝偶像劇當中,經常出現清宮戲,這批劇作,已經被不少劇迷認為是過分戲說,過分虛假的。稍後,於正劇的不少作品,開始架空歷史,在一個相對虛構的空間當中創作。這算是一種規避歷史戲說的方式。但也因為這種架空,造成了觀眾層面上的“更加不信任”,理所當然地認為於正劇就是戲說了。
這次的《尚食》,沒有把故事放在一個虛構的朝代當中,而是進入到了明朝中葉,有了具體的皇帝和皇后。但是,這種女主勵志成為皇子身邊人的故事,又面對了正史當中“並無此事”的問題。尤其是在《尚食》的劇情梗概當中,提到了具體的皇帝,並且,在部分資料平臺當中,給女主標註為了“孫皇后”。這簡直是糊弄了。姑且不用說正史當中的孫皇后並非廚子出身,就是這種女主晉升之路,也和孫皇后完全不同啊。
這種題材內容上的“假”,可能也是衛視平臺們播出非常謹慎的原因。歷史不容戲說,早已經是業內達成的共識。不知道為何,於正團隊的這部《尚食》,依舊在歷史戲說的邊緣上“重複自己以往熟悉的內容”。歷史戲說劇當下,不僅面對業內的瞧不起,也開始面對觀眾層面上的差評與負面口碑了。作為有悠久歷史的我們,在歷史劇創作當中,堅持有一說一原則,不胡編亂造,不誇大其詞,不惡搞戲說,這些,實在是應該每一位影視工作者都應該堅持的。
其次,是“空”的問題。於正團隊出品的電視劇,無論是什麼故事模子,最終都是男女主角的愛情劇,說白了,一切的故事路數都是空泛的,只有讓男女主角在古裝的環境當中按照偶像劇的路數談戀愛,才是實質的。當下的市場環境當中,古裝偶像劇的市場已經收窄了,大量的觀眾也開始摒棄這類電視劇。多部古裝偶像劇的上星收視率非常尷尬。這可能也是湖南衛視最終沒有選用《尚食》的原因。
於正劇面對一個普遍性的問題,那就是情感上的不務實,只務空。像這部《尚食》,官宣的內容當中美其名曰是女主角對於中華美食的探討,但實質性,又是觀眾們熟悉的女主和男主談戀愛的故事。這種千篇一律的戀愛模式,硬要夾雜上“中華美食”,反倒是顯得自身的不誠實。影視劇作品核心情感上的空,最容易造成觀眾口碑上的滑鐵盧了。
第三,則是“舊”。於正劇,看一部,就知道全部,這是最為可怕的地方。目前,於正團隊出品的電視劇,無法在創新上做文章,只能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當中,持續產出。最終造成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觀眾們都知道,於正劇就是談戀愛,尤其是古裝劇,除了談戀愛,其它的,都是陪襯罷了。而於正劇談戀愛的模式,又是絮絮叨叨的,臺詞也是刻板腔調的。這種“舊”,會喪失電視劇本身的故事性。
對於這部《尚食》,我還有更加擔心的地方,便是劇作當中,是否會出現美食內容和歷史上的真實食材不對應的問題。明朝末年,有很多糧食和蔬菜傳入中國。而這些東西,在《尚食》的明代中葉的時候,就根本上不會成為皇家的食材。同時,很多食材的現代稱謂,和古代稱謂,是不同的。而且,不少食材,在明代中期的稱謂,和晚期的稱謂,也不同。這是學術上的細節。我特別擔心於正團隊只搞皮毛,不願意學習這些細節,最終造成這部電視劇作品當中大面積的常識知識錯誤。
希望,這個問題,在《尚食》當中不會出現。希望《尚食》能夠讓觀眾眼前一亮。希望,於正劇,能夠煥然一新。希望,這些希望不會淪為失望。(文/馬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