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遠方的瞭解,可能是道聽途說,也可能是曾讀過一些古詩,或看過某篇文章,也可能是觀看影視作品,但從瞭解到喜歡,甚至嚮往,往往起作用的是一首古詩或幾首歌。
內地人嚮往大海,源自於在年幼時,早就聽人唱過《大海啊!故鄉》、《紅珊瑚》、《軍港之夜》。
東部人嚮往沙漠,源自於流行歌曲《熱情的沙漠》。
生活在平原和丘陵地帶的人,嚮往高原,源自於韓紅演唱的《青藏高原》,還有一首歌《我要去拉薩》。
南方人嚮往草原,源自於兒時讀過的一首古詩《敕勒川》: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如果你沒學過這首古詩,有關草原的歌曲會常環繞在耳邊,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陽》、《敖包相會》、《草原的夜色》、《天邊》等,不由自主會對草原產生嚮往。
我是南方人,生長在有山有水的丘陵地帶,從小就看過有關草原的電影《草原英雄小姐妹》,讀過有關草原的古詩,聽著歌唱草原的歌長大,怎能不對草原產生特別的神往。
近期飛赴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雙腳站在青青的大草原上,頭頂穹形藍天,白雲在悠閒地飄動,牛羊成群,啃食著青草。遊客三三兩兩散落在草原上,或嬉戲打鬧,或擺pose拍照,或騎馬徜徉,盡情享受著草原的遼闊和美麗。
我作為文化人,也想抒懷幾句,誰知想出的幾句都是拾人牙慧,毫無新意,就像唐朝詩人李白登臨黃鶴樓,滿懷豪情,也想賦詩一首,看過崔顥題在上頭的詩,他覺得精彩絕倫,無論從形式到內容,他都難以超越,於是打消了寫有關黃鶴樓詩的念頭,寫下兩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殘絕,就此擱筆。
我向往草原四十多年,魂牽夢繞,有關歌頌草原的金句絕句早已銘刻在心,如今感受到了草原之美,絞盡腦汁,也描繪不出新詞來,只好拿出手機,一個勁地拍照攝像,想把草原的美留在影像裡,供自己今後玩味。
草原之美的新鮮感還未消退,美中不足隨之而來,那就是草原上的蚊子,有大、中、小,好幾個品種,成群結隊在眼前飛舞,發出嗡嗡嗡的聲音。在草原上,人到哪裡,蚊子跟飛到哪裡,運氣“好”的話,還會收到“紅苞”,多少有點影響心情。所以在草原上游玩,男的不能穿短袖短褲,女的不能穿裙子。好在一回到賓館,蚊子就不見了。
草原上,牛羊好似珍珠撒,這是一道美景,但美中不足的是,隨處可見牛羊排洩出的便便,味道可聞,一不小心還可能腳及,在草原旅遊,這兩點務必注意,否則會影響旅遊心情。
詩和遠方,一個是靈魂,一個是肉體,兩者結合,才算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