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愛凌奪冠,瑞幸和一眾企業笑開了花。去年夏天各種真人大小的立牌就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鋪開,相信好多人可能當時都像我一樣,對她還無感。短短半年後,這個名字可謂家喻戶曉。不僅是因為她賽場的表現,賽後釋出會面對外國記者提問,用中英文自如切換,回答既生動又得體,不時像“不喜歡我的人我改變不了,這是他們的損失”還透露著一種乾脆利落的爽利勁,叫人怎麼不為這位姑娘點贊?
蘇翊鳴奪冠,CCTV6笑了。大家搜尋這個大男孩名字,發現早就在各種電影,電視劇裡大展拳腳。最有名的應該是徐克版《智取威虎山》。從小就在鏡頭下長大,自然也是不怯場。賽後答記者問落落大方。
徐夢桃奪冠,登陸B站與新華社記者,百大UP主寶劍嫂聯線。講老實話,我是為新華社記者捏一把汗的。如果不是寶劍嫂的嗨勁,徐夢桃的善談,這場直播可能會很尷尬。其中有一個插曲,寶劍嫂中途上洗手間,王迪爾直接說“那我們等寶劍嫂回來再聊好了”,作為後方支援團隊可能每個人聽到這都心裡一緊。
反襯出我們的這批新晉奧運冠軍們,真的談吐不錯,而且年齡都不大,都是二十歲左右的年齡,頗有點像我們小時候說的“德智體美勞”俱佳的三好學生。
學會說話是走向成功最短的捷徑。好好說話,說好話是從小我們追求的目標。但是捫心自問,長大後到底是怎麼了讓我們忘了初心?上海有句老話叫“一句說的人跳,一句說的人笑”,講的就是同樣的話不同說法帶來截然不同的後果。直到現在我都保留著“說的人跳起來”的能力。
言語不等同於資訊堆疊,說話的語音語調語氣神情等等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語言效果
要培養說話技巧,我覺得首先是環境。谷愛凌,蘇翊鳴,徐夢桃的家境都還不錯,家裡三代內都有一些成就很高的人。這就容易創造出一個更包容的語言環境,他們從小就在交流氛圍濃郁的環境裡說話,就跟呼吸一樣自如。
反觀我們小時候,大人們是絕對權威,小孩沒有說話的地方,更不用說反對長輩,師長,所以懂事的孩子從小就說話就像大人一樣引經據典。但是總是拾人牙慧。
學會說話智慧很重要。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停頓,什麼時候應和,什麼時候反對都是多一分少一分都不合適的。在我上一篇文章《接受平凡是走向卓越的開始》裡有一個理論就是量的積累是很重要的,短時間看了條抖音教你職場裡遇到領導敬酒怎麼說,基本上學了沒用。只有不斷重複練習才會產生知識。
我們說話太少了,從小到大我們被教育少說話,不管是在課堂,在家裡,還是公司。少說多做一直以來都是近乎於誠實一樣的優良品性。以至於我們很多人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如何總結工作,如何提出反對意見,如何參與討論。口由人動,人由心控,幾遍後天用一些職場裡學到的技能匆忙武裝自己,有的人變得圓滑,有的人說話刻薄,但是彌補不了長期缺乏鍛鍊的思維短板。
談吐也是自信的體現。過去我們的運動員很木訥,不善言辭的形象一去不復返。最早一批登陸NBA的中國球員,姚明,王治郅,巴特爾一度都給人沉默東方人的感覺。特別是姚明,菜鳥賽季開頭幾場比賽一直沒找到感覺,得分沒有上雙,以至於巴克利打賭“要是姚得分上雙他就親吻他的屁股”。那時候面對質疑姚明打的一直很沉悶,緊緊抿著嘴,叫著勁。後來姚明打順了,實力被認可了,他也漸漸變得更自信,打破了這個刻板印象,用東方智慧和幽默征服了西方觀眾,最終讓他步入了名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