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徐志摩是我國近代史上十分有名的一位詩人,他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留下過許多讓人傳唱的作品,那一句:“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更是讓人感動不已。
他的詩中盡是細膩而又瑣碎的真情實感,而現實生活中的徐志摩在面對感情的時候做出的決定,總是讓人扼腕嘆息,今天我們就來帶大家瞭解一下這個浪漫詩人的愛情故事。
徐志摩的第一個女人
徐志摩出生於清朝末年,在那個時代,婚姻自由,簡直是天方夜譚。成長到了適婚年齡的徐志摩,也是理所當然的被家中的長輩安排了一段婚姻。
然而徐志摩在當時是名副其實的進步青年,曾經就讀於杭州府中學堂的他,不願意接受自己父母所安排的婚姻,一門心思想要出國留學,增強自己的文化素養。可是父母之命大於天,徐志摩再倔強也沒能逃過這樣的命運,只得草率的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
徐志摩的第一個女人名叫張幼儀,家中條件也十分不錯,作為一個女孩,她自然是十分期待和自己如意郎君的幸福生活,但是徐志摩在成婚之後卻一直沒有主動去見張幼儀。
他在為了學習而奔波期間入學了北京大學,又參與了一些學生運動,是一個時代的憤青,不和妻子往來是他抗爭封建禮教的獨特方式,無辜的張幼儀就這樣守了活寡。
徐志摩的父母也很無奈,但是他們很快就想到了對策,因為他們知道徐志摩的一直以來願望就是出國留學,於是他們和徐志摩保證,如果徐家有後,那麼就放他出國。
徐志摩聽聞這樣的訊息喜上心頭,於是就硬著頭皮和張幼儀有了男女之實,終於張幼儀生下了一個名叫徐積鍇的孩子。
這個孩子的小名叫阿灰,長得十分健康,白白胖胖,煞是可愛,但徐志摩也沒有多看一眼,在“完成任務”之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家,奔赴往了國外留學。當時的他還太過年輕,也許沒有理解肩頭的責任,到底是什麼東西,出國後的徐志摩再也沒有關注家裡的妻子和襁褓之中的兒子。
徐志摩的決定
1920年,遠在國外的徐志摩向家中來信,想讓張幼儀前往國外去陪他,張幼儀以為徐志摩終於願意接受她這個妻子,於是毅然決然的錢去國外找他,把年僅兩歲的孩子留給家中的公公婆婆照顧。
見到徐志摩後,兩人的確過了幾天幸福的生活,但徐志摩很快就向張幼儀表明瞭自己請她來的真實目的,原來徐志摩在國外已經暗戀上了一個名叫林徽因的女人,希望張幼儀能夠答應與他離婚。
張幼儀聽到這樣的訊息,心都要碎了,因為他肚子裡已經又一次還上了徐志摩的骨肉。關於這些,徐志摩絲毫沒有在乎,他已經陷入了徹底的瘋狂,他逼著張幼儀去打胎。但是張幼儀身上的母性卻絕對不會允許他這樣做。在兩人拉拉扯扯近一年之後,張幼儀還是同意了徐志摩的離婚申請。
在這之後,張幼儀便和徐志摩斷了聯絡,隻身一人在國外謀求發展。雖然她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但是所生下來的第二個孩子卻早早夭折了。傷心的張幼儀決定回國去陪伴自己離散多年的大兒子——阿灰。
徐家後事
徐志摩生性風流,這從前兩段感情也看得出來,在熱烈的追求林徽因,最後敗給梁思成無果之後,他又喜歡上了一位名叫陸小曼的女人,好巧不巧,這個陸小曼正是徐志摩朋友的妻子。
徐志摩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愛情,但是他可能怎麼也沒想到陸小曼這個女人花錢十分大手大腳,以徐志摩現在的經濟狀況要供養她十分的困難,而徐家的父母長輩早就已經切斷了對徐志摩的經濟援助,一個飽受聲譽的詩人竟陷入了沒錢花的境地,這讓徐志摩的壓力很大。
反觀另一邊,張幼儀卻過得十分幸福,在回國之後和自己的大兒子相處甚好,阿灰很懂事,給了張幼儀很大的心理安慰,徐家的父母也把張幼儀當作親生女兒看待,這樣一來張幼儀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不僅如此,她有了自己的事業,也不再依附於任何人。
徐志摩之死
命運總是這麼愛捉弄人,風流一世的徐志摩傷了自己的髮妻,最後也得到了自己的報應。
那時候,徐志摩雖然追求林徽因無果,但還是她成為了要好的朋友。一次,林徽因邀請徐志摩去參加自己的演講,徐志摩因為陸小曼的緣故已經是囊中羞澀,只能乘坐免費的郵政飛機前去。卻沒想到這座飛機並沒有把它安全的送到林徽因身邊。
1931年徐志摩所乘坐的飛機撞上了一座高山,在一片火海之中,徐志摩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在這之後徐家一家都很悲痛,雖然後面幾乎已經沒有跟這個兒子有過往來,但徐志摩畢竟是實打實的自家孩子,之後徐志摩的遺孀陸小曼也被送到了徐家一起生活。
面對這個女人,張幼儀顯得十分大度,知書達理的接受了她,但阿灰很是抗拒,張幼儀沒有想到的是,一直到陸小曼生命結束,阿灰都沒有原諒這個女人。
陸小曼死後,曾想與徐志摩合葬,被阿灰果斷的拒絕了。阿灰給出了這三個理由:陸小曼和徐佳的關係一直不好;陸小曼和徐志摩生前的最後一次談話是以爭吵作為結束;陸小曼在徐志摩死後和其他男人同居。
在阿灰這樣強烈的抗議之下,一代才女陸小曼最後竟無處下葬,骨灰只能儲存於殯儀館中,實在讓人唏噓不已……
結語
我們在評價一個歷史人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客觀,徐志摩在文學領域的成就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他在感情生活的處理上卻極其失敗,也是給後世的才子佳人們敲響了一記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