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國一般不會讓幹部在出身地任職,以避免出現針對親屬的徇私舞弊行為。但這個人卻是例外,他自加入黨組織的那天起,便一直在故鄉耕耘,不論官職多大,始終為人低調簡樸,一心為群眾謀福祉,拒絕給親屬開後門,深受各界誇讚,他就是謝非。
謝非的幼年生活極為慘淡,父親早逝,母親隻身供養他和兩個哥哥。青年時,他被紅色思想所感染,加入共產主義隊伍,擔任當地區委民運組長,後因工作出色轉調區委委員。七七事變後,謝非的工作重點轉移到抗日上。他聯合區委宣傳部門,廣泛深入鄉村地區,表演愛國戲劇,散播救亡圖存的思想。
當時的他不到18歲,面對數千觀眾毫不怯場,慷慨激昂的陳述民族大義,引得大家一陣陣歡呼。有一次表演間隙,日軍飛機突然襲來,在場的人驚慌失措、四散奔逃。謝非卻鎮定異常,冒著生命危險站在高處呼籲大家不要叫喊,熄滅燈火。果然,敵機盤旋了一會兒,找不到目標便轉頭飛走。一位老者見此情況,直誇謝非前途無量。
國共鬥爭期間,謝非奉命在敵後領導遊擊隊配合主力部隊作戰,擴大解放區。1948年初,地委召開工作會議,敵人收到風聲立即派兵突襲,謝非立即安排其他幹部化妝轉移,結果自己陷入重圍。危急時刻,他戴起斗笠,抄起一柄鐮刀跳進農田中割稻穀。敵人厲聲盤問他,他一言不發。一旁的老鄉急忙打圓場,稱謝非是個聾啞憨漢子,敵人這才放鬆警備離開,謝非悻悻躲過一劫。
不久之後,謝非擔任情報部門負責人,某位下屬意志不堅定投身敵營暴露了他的行蹤,敵人馬上前去抓捕。潛伏在敵營的我方臥底得知這個訊息後,立即跑到謝非的藏身處通風報信。謝非卻一點也不害怕,從容偽裝成放牛郎,從敵人眼皮子底下溜走,再次化險為夷。
1949年,謝非被委派為陸豐縣委書記,後進入幹部培訓班學習,1973年調入廣東省委,歷任文教辦公室副主任,省委辦公廳主任,1991年被擢拔為廣東省委書記。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謝非欽定了四個縣市作為經濟“四小虎”,其中最令他牽掛的當屬順德。順德雖然已經經過兩輪改革,但仍存在公私經濟涇渭分明、資源配置不均衡的問題。
謝非廣泛聽取了各方彙報,親自牽頭為順德制定了發展計劃。此後將近兩年時間裡,他頻繁前往順德考察,熬夜看材料判斷經濟走勢。後來他因過度勞累住院治療,還不忘向下屬詢問順德狀況,叮囑他們穩抓建設決不能懈怠。
謝非手握一方大權,卻不驕不躁,生活極其簡樸,休養時就回破舊的老家,一日三餐與尋常人無異,傢俱用了十幾年也捨不得花錢更換。表弟得知他飛黃騰達,便找上門來請他安排一個“清閒”工作。謝非一口回絕,擺明自己以公為大的立場,勸說表弟自己打拼。
結語
1997年,謝非突然身患惡疾,被迫離開工作單位住進醫院療養,3年後因病去世,享年67歲。謝非是一個天生的紅色革命者,他自小便展現出過人的鬥爭天賦,臨危不亂數次脫險。更難能可貴的是,在組織最艱難,前途最渺茫的時候,他也沒有背棄理想。人民政權建立後,他又迅速投入到建設中去,殫精竭慮為廣東的發展鋪路,一手促成了珠江經濟奇蹟。雖然他離開了我們,但我們永遠銘記他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