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李德尚玉 北京報道 近日,人民銀行副行長劉桂平在《中國金融》撰文稱,人民銀行已完成第一階段氣候風險壓力測試。測試結果表明,如果火電、鋼鐵和水泥行業企業不進行低碳轉型,在壓力情景下,企業的還款能力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劉桂平提出,金融機構要逐步建立氣候風險管理架構,將氣候風險納入公司戰略和偏好管理。金融體系要做好氣候風險管理,用好壓力測試這個氣候風險“監測器”和“儀表盤”,合理把握“立”與“破”的節奏和力度,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區域性、短期和中長期的關係,支援實體經濟平穩、有序轉型,推動“雙碳”目標如期實現。
目前,國際上主要經濟體的金融管理部門普遍透過開展壓力測試對氣候相關金融風險進行量化評估。我國金融體系也正以開展氣候風險壓力測試為抓手,提升氣候風險管理能力。
2021年8月-11 月,人民銀行組織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氣候風險敏感性壓力測試,評估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轉型對銀行體系的潛在影響,增強銀行業金融機構管理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能力。
今年2月11日,人民銀行釋出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專門開設了“ 探索開展氣候風險壓力測試”專欄。據專欄介紹,2021年,人民銀行組織全國23家主要銀行開展第一階段氣候風險壓力測試,參試銀行包括2家開發性/政策性銀行,6家大型商業銀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和3家城市商業銀行。
23家主要銀行透過壓力測試
據央行介紹,本輪測試針對火電、鋼鐵、水泥三個高碳行業,重點對三個行業年排放量在2.6萬噸以上二氧化碳當量的企業(參考生態環境部關於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的界定標準),考察碳排放成本上升對企業還款能力的影響,以及進一步對參試銀行持有的相關信貸資產質量和資本充足水平的影響。
結果表明,由於23家參試全國性銀行火電、鋼鐵和水泥行業貸款佔其全部貸款比重不高,因此其整體資本充足率在三種壓力情景下均能滿足監管要求。
截至2020年末,參試銀行撥備覆蓋率 222.56%,貸款撥備率 3.22%, 資本充足率 14.89%。到2030年,在輕度、中度和重度壓力情景下,23家主要銀行整體資本充足率將分別下降至 14.57%、14.42%和 14.27%,高於監管要求。
“氣候風險壓力測試是氣候風險管理的重要工具。”劉桂平介紹,氣候風險具有長期性、全域性性、結構性等特徵,一些傳統的風險監測分析方法難以適用,因此具有前瞻性的壓力測試在氣候風險管理中尤為重要。從測試物件看,參試金融機構以銀行為主,個別經濟體還覆蓋保險機構和養老基金。測試的目標行業一般為高碳行業或全部行業。從測試風險型別看,絕大多數經濟體著重分析轉型風險對金融機構信用風險的影響,部分經濟體還分析轉型風險對市場風險的影響,或物理風險對承保風險的影響從測試時間期限看,多數經濟體評估的時間期限為30年,以反映氣候風險的長期性。
劉桂平表示,金融機構要逐步建立氣候風險管理架構,將氣候風險納入公司戰略和偏好管理。一是將氣候風險管理納入中長期發展規劃,評估氣候風險對金融機構業務的中長期潛在影響。二是將氣候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明確“三道防線”職責分工,將氣候風險因素融入風險管理全過程。三是將氣候風險納入投融資業務全流程,加強投融資分類管理。四是豐富氣候風險壓力測試實踐,前瞻性指導投融資結構調整和風險防控。
轉型金融成高碳行業轉型升級的“穩定器”
綠色金融需防範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據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介紹,綠色金融體系有兩個功能,一方面是動員社會資本參與綠色低碳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範由於氣候變化和環境因素帶來的風險。
據馬駿介紹,氣候風險可被分成兩類,一類是物理風險,包括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和各種極端氣候事件對財產的損害,例如颱風、洪水、乾旱、極端高溫天氣和森林火災等。目前已有巨災模型等金融產品來應對這一物理風險。
另一類需要關注的風險是轉型風險。馬駿認為,在未來三十多年中,所有高碳產業、高碳企業都將面臨轉型挑戰,如果不能有效減碳,金融機構所做投資可能會出現相應的金融風險,比如銀行壞賬、股權估值大幅下降等。相較於歐洲金融機構,許多中國金融機構對高碳資產的風險敞口會更高一些,我國更需要有一套方法和工具來防範氣候相關的風險。
轉型金融被視為高碳行業轉型升級的“穩定器”。
劉桂平表示,金融體系在管理氣候風險、發展綠色金融的同時,要立足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和傳統高碳行業仍在國民經濟中佔據重要地位的現狀,正確看待碳排放密集型市場主體、經濟活動和資產專案綠色低碳轉型的融資需求。在用好支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的基礎上,加快確立轉型金融標準,明確符合轉型特徵的活動分類及其技術指標,鼓勵金融機構設計推出更加豐富的轉型金融工具,加大對傳統高碳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支援力度,實現轉型金融與綠色金融的良性互動、優勢互補。
國際上主要經濟體的金融管理部門普遍透過開展壓力測試對氣候相關金融風險進行量化評估。據瞭解,目前工商銀行董事會已經批准將氣候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金融穩定理事會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披露工作組(TCFD)成員、中國工商銀行支援碳達峰碳中和暨氣候風險工作組首席專家劉瑞霞介紹,工商銀行已建立氣候風險資料庫,頂層應用層包括碳排放統計和監測、氣候風險壓力測試等。同時,將氣候風險納入智慧化風控體系,為氣候風險的全流程管理提供系統化支援;並參考國際經驗構建氣候風險壓力測試體系;包括物理風險和轉型風險壓力測試,對金融企業來說需要做到企業層面,因為整體行業不會全部違約,而是某個企業違約,所以要弄清企業層面的轉型路徑影響以及財務影響。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