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彭德懷,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立人和領導人之一,他一生忠於黨,肝膽赤誠;一生忠於革命,功勳蓋世;一生忠於人民,敢於擔當……正因為如此,彭德懷在中國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人民親切地稱他“彭總”,將他視為大公無私,剛正不阿的“包公”。
可惜的是,這樣一位“包公”,婚姻家庭卻並不美滿,彭德懷一生經歷了兩段婚姻,每一段婚姻的結局都不圓滿,他的一生更是沒有一個子女,留下終生的遺憾。
令人感動的是,彭德懷雖然沒有親生子女,卻以自己血濃於水的親情,一人撫養了7名侄子、侄女,並以自己剛正不阿的品質為孩子們樹立了一個光輝的榜樣。在人生的最後時刻,彭德懷在無限落寞中留下最後的遺囑:我想和弟弟葬在一起……
直到1999年,彭德懷這個臨終遺願才終於實現……
彭德懷元帥戎馬一生,叱吒風雲,給人的感覺是粗獷不羈、剛烈嚴厲,但實際上,彭德懷元帥是一個感情十分細膩的人,對待自己的愛人和親人更是慈心柔腸,不僅是一位好丈夫,也是一位好父輩,只是他的兩段婚姻並不圓滿。
彭德懷的初戀是自己的表妹周瑞蓮,兩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原本有希望成為幸福的一對,但在15歲那年,彭德懷因為參加“鬧糶”鬥爭被官府通緝,被迫逃離家鄉。臨行前,彭德懷與周瑞蓮交換信物,定下終身,表示自己將來一定把表妹娶回家。
可不久之後,彭德懷得到一個噩耗,反動派毀了舅舅全家,惡霸地主落井下石,要把表妹周瑞蓮抓去抵債,性情剛烈的周瑞蓮抵死不從,為保持清白之身,毅然跳崖身亡。
在跳崖的那一刻,她深情呼喊的是彭德懷的乳名——“真伢子”。
得知噩耗的彭德懷憤怒了,他選擇了投軍從戎,他立志要親手打倒地主惡霸反動派,砸掉一箇舊世界,建立一個新世界!
1922年,24歲的彭德懷回到家鄉,在媒人的介紹下迎娶了一個叫劉細妹的姑娘。
劉細妹當時只有12歲,但父母對外都說她14歲了,當時湖南鄉下流行早婚,女孩子6、7歲出嫁當童養媳,10多歲生娃當娘都是見怪不怪的平常事,但彭德懷一向忠厚耿直,當他知道劉細妹只有12歲時,為細妹的身體健康著想,堅決拒絕和細妹同房。
不過,彭德懷還是很喜歡乖巧懂事的細妹,他給細妹講自己成長鬧革命的故事,細妹聽得很入神,產生了深深的嚮往之意;彭德懷還耐心地教細妹識字讀書,只讀過兩年私塾的他成了細妹的第一個啟蒙老師,而細妹學得也很認真。
有一次,彭德懷突然問:“細妹子,你叫什麼名字呀?”
劉細妹睜大了眼睛,奇怪地問:“我就叫細妹呀,你不是叫我細妹嗎?爹孃也這樣叫我。”
彭德懷笑著說:“細妹是你的乳名,我的乳名叫‘真伢子’呢,但我還有一個大名叫‘彭得華’呢!你呢,你有大名嗎?”
劉細妹搖搖頭,“我沒有大名呀,爹孃沒給我起名。”
“哦,那我給你取個正式的名字好嘛?”彭德懷說。
劉細妹眼睛亮了,“那太好了,取什麼名字好呢?”
彭德懷想了想,“男為乾,女為坤,你應該做女中楷模,我看就叫'坤模'吧。”
劉細妹高興地拍手叫好:“好,好,我以後就叫劉坤模了。”
彭德懷鼓勵劉坤模好好學習,做一個獨立的新女性,他帶給了劉坤模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個以前從不敢想象的世界。在丈夫的鼓勵下,劉坤模一天天長大了,各方面進步都很快,而彭德懷也更加成熟,他逐漸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選擇了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彭德懷準備發動平江起義,為了安全著想,決定讓妻子劉坤模回老家等他。兩人分手之時,彭德懷答應待革命勝利後回家接她團圓,劉坤模雖然充滿不捨,但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一個英雄,縱橫天下才是他真正的舞臺,她順從地回了老家。
劉坤模一天天盼著丈夫勝利的訊息,盼著丈夫早日歸來,但在平江起義失敗後,彭德懷被國民黨通緝,不得不轉戰各地,根本無法回家,從此與劉坤模失去聯絡。
作為彭德懷的妻子,劉坤模的處境也十分危險,她在老家呆不下去了,不得不背井離鄉,四處漂泊輾轉,一路歷盡艱辛,不足為外人道,她一直盼望著能和彭德懷團聚,但在當時的白色恐怖和戰亂形勢下,這個願望始終沒能實現。
1935年12月,漂泊8年的劉坤模心力交瘁,不得不另嫁他人,結束了與彭德懷的緣分。
1979年,劉坤模親自給《彭德懷傳記》編寫組寫信稱:“我和德懷結婚是1922年農曆三月七日,因為我當時年紀小,不滿12週歲。德懷為了照顧我的身體,雖然生活在一塊,但未過夫妻生活。”正因如此,彭德懷和劉坤模沒有自己的子女。
其實,彭德懷一直在等待著妻子,期間儘管有其他年輕女性主動向他示好,但都被彭德懷拒絕了,一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劉坤模在報紙上看到彭德懷已經是八路軍副總司令,才給彭德懷修書一封,講述了自己這些年的經歷。
彭德懷給劉坤模回了信,劉坤模則不遠萬里到了延安,兩人已然斷了夫妻關係,不可能破鏡重圓,但得知劉坤模再婚的彭德懷仍然沒有再娶之意,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都很關心彭德懷的婚事,經常提醒甚至催促。
不過,當時抗日戰爭形勢嚴峻,彭德懷一直在前線指揮打仗,很少考慮自己的婚戀之事,不管誰提醒,總是一口回絕。
1938年,喜歡開玩笑的陳賡決定為彭德懷做紅娘,他把浦安修介紹給了彭德懷。
浦安修是上海人,出生在北京,長大後在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讀書,多次組織發動學生運動,大學期間就入了黨,抗戰爆發後來到延安,因為長得年輕漂亮,工作出色,在延安的年輕女生圈裡很有影響,被譽為“延安四美”之一。
浦安修和彭德懷年齡差距足有20歲,但這不妨礙兩人之間擦出愛情的火花,彭德懷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而浦安修年僅20歲,正是情竇初開,鍾愛英雄的年齡,兩人“妾有意郎有情”,上演了一出“美女愛英雄”的傳統故事。
彭德懷是個直性子,結婚之前就開誠佈公,把自己的缺點諸如脾氣不好、大大咧咧、粗心大意,一一向浦安修坦承,儘管兩人在年齡、教育程度、生活習慣、性格特點等方面有很多差異,但婚後彭德懷很是疼愛浦安修,兩人婚後的感情也是很融洽的。
從1938年結婚到1962年離婚,彭德懷和浦安修走過了24年的婚姻生活,這期間兩人相互扶持,相濡以沫,儘管沒有一個圓滿的結局,但彭德懷對浦安修是尊重的、感激的,即便是浦安修主動提出離婚,彭德懷也沒有怨言,而是選擇了同意。
兩人最大的遺憾是生活24年,沒有自己的子女,這也是彭德懷一生的遺憾。
儘管彭德懷一生沒有子女,但他卻獨自撫養了7個侄子侄女,並且對他們悉心教導,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孩子們做出表率,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彭德懷是家中的老大,他有兩個弟弟,彭金華、彭榮華。
受哥哥彭德懷的影響,彭金華、彭榮華早早就參加革命,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彭德懷長期率軍與國民黨反動派戰鬥,讓國民黨吃了不少苦頭,敵人對他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後快,甚至在背後搞陰謀,捅刀子。
1940年9月,剛剛指揮取得百團大戰勝利的彭德懷收到一個噩耗,國民黨反動派在湖南湘潭對他的親人狠下毒手,二弟彭榮華、大弟彭金華先後遇害,彭德懷立即致電蔣介石要求嚴懲兇手,蔣介石卻語焉不詳,避而不答。
兩個弟弟犧牲後,留下了7個孩子,其中彭金華有2個孩子,彭梅魁、彭康白;三弟彭榮華有5個孩子,分別是彭啟超、彭愛蘭、彭康志、彭正祥、彭鋼。
1950年,正在率軍征戰西北的彭德懷收到中央組織部一封電報,電報內容是:
“彭德懷同志,你的五個侄子侄女,梅魁、輝邦、何蘭、玉蘭、正祥已來京,他們到你處還是在京讀書,你意如何,希告。”
這五個孩子都是革命烈士的子女,又都是彭德懷的侄子侄女,以彭德懷當時的地位,組織上完全可以幫助解決5個孩子的上學問題,甚至安排適當工作。
但彭德懷沒有向組織上提出任何要求,而是簡潔地回覆道:
中央組織部:侄子侄女等請就近送學校讀書,不能造就者,請強令其回家耕地,麻煩你們。
不搞特殊化,是彭德懷給孩子們上的人生第一課。
幾個月後,彭德懷回到北京,和侄子侄女們相聚,年過半百的他沒有自己的親生子女,他真心把這幾個侄子侄女當作自己親生的子女,組成了一個大家庭。
從此以後,彭德懷就像一棵參天大樹,護佑著這個特殊的家庭,養育著這7個孩子。
在彭德懷的7個侄子侄女中,大家最熟知的是侄女彭鋼,跟隨彭德懷最早的則是彭啟超。
父親彭榮華犧牲時,彭啟超只有10歲,這個早早懂事的孩子決定去尋找大伯,參加八路軍,為親人報仇雪恨。1942年,彭啟超歷盡千辛萬苦來到太行山,找到了自己的大伯彭德懷,彭德懷很看重這個侄子,讓他參加了八路軍。
年少的彭啟超想要跟在伯父身邊,但彭德懷卻“無情”地拒絕了,他覺得他彭德懷的侄子跟別人的孩子比沒什麼兩樣,就應該去前線接受戰鬥的洗禮,而不是呆在自己羽翼的庇護下成長,於是便把彭啟超送去延安,參加了王震的部隊。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正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的幹部學員們也都喜氣洋洋,可有一個人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因為按照他的資歷和戰功,至少是上尉軍銜,但授銜時卻只得了中尉軍銜,這個人便是彭啟超。
彭啟超想不通為什麼自己會被壓低一級,伯父彭德懷是這次評銜工作的總負責人,就算秉公辦事,不搞特殊,自己也應該是上尉呀?於是彭啟超找到時任院長陳賡詢問,陳賡很爽快,告訴彭啟超,要求壓低他軍銜的不是別人,正是彭德懷。
彭啟超很不理解,回到家向彭德懷發起了牢騷,“伯父,我是你的親侄子,你為什麼不按政策規定辦事,非要壓低我一級軍銜呢?”
彭德懷聽彭啟超撒完怨氣,一臉嚴肅的神情對彭啟超說:
“你如果是個普通戰士,授軍銜沒什麼問題,可正因為你是我的親侄子,我才必須壓低一級,那些不瞭解你的人,一定以為你是靠彭德懷的關係戴上這個牌牌的,全軍有近百萬幹部都要授銜,在這個問題上,我只有犧牲你,才能服眾,這不是政策問題,而是全域性問題。”
彭啟超還是有些不理解,彭德懷卻沒有發脾氣,他耐心給侄子講道理說:
“想想你父親和叔叔吧,他們連勝利都沒看到就犧牲了,更別提什麼軍銜了,我們活著就是最大的幸運了,還有什麼理由為一點蠅頭小利鬧情緒呢!”
講到這裡,彭啟超理解了伯父的良苦用心,他收拾心情,坦然接受了這個事實。
彭德懷的7個子侄中,年齡最小的是彭鋼,1950年來北京時只有10歲,因為年齡最小,最受彭德懷的寵愛,跟彭德懷一起生活時間最長、交流最多,感情也最好。
1955年,就在彭啟超授銜的同一年,國家和軍隊幹部開始實行薪金制,幹部子女上學改由家庭負擔。一天,彭鋼從學校帶回了一封信,說明彭鋼作為烈士子女,按規定繼續由國家供給,彭德懷看到後卻提筆給學校回了一封信說:“不要國家供給,由我來負擔,現在國家還很困難,要用錢的地方很多,我們減輕一下國家負擔也是應該的。”
從此以後,彭德懷用自己一個人的薪金供給孩子們上學,從小學一直讀到大學。
與此同時,彭德懷給侄子彭啟超提了一個特殊的要求——讓彭啟超負擔妹妹的生活費和學費,叮囑他每月從薪金中留出20元錢寄給妹妹彭鋼,彭啟超很聽話,一直按照伯父的要求執行,但他卻不知道這是伯父為了幫他攢錢的良苦用心。
原來彭德懷擔心彭啟超花錢大手大腳,養成奢侈浪費的壞習慣,才要求他負擔妹妹的學費,實際上,彭鋼的學費和生活費一直都是彭德懷負擔,他告訴彭鋼:“你的生活費還是由我給,你哥哥給你的錢不要用,按月給他存入銀行,以後他用時,你再還給他。”
彭德懷就是這樣發自肺腑地關心幾個孩子,不僅照顧他們的生活,還關心他們的學習、成長,在當時物質條件很有限的情況下,彭德懷總是竭盡所能地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條件,同時也用自己正直無私的品質、廉潔勤儉的家風為孩子們做出表率。
在彭德懷的影響下,不管侄子還是侄女都始終把自己當作普通的幹部子弟看待,從來不向別人炫耀自己的身份,也從不跟組織講條件。
1959年,彭鋼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電信工程學院控制系。此時,彭德懷已經被免職,彭德懷擔心侄女會受到自己的影響,跟彭鋼進行了一次深入談話,他深情地說道:
“西軍電”(西安軍事電信工程學院的簡稱)是個好軍校,你參軍了,也就是說,進入社會了,從學習到生活都會有很大的變化,也可能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你要有思想準備,決不要因為我的問題對黨有任何不滿。你不要管我的事情,要相信黨。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堅定的信念,在任何情況下,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不動搖。自己不垮,誰也無法整垮你。到了學院,你要積極爭取入黨。
接下來,彭德懷對侄女談起了自己的歷史,談起了那些犧牲的戰友,這是彭鋼記憶中伯父跟自己談話時間最長的一次,也是對她影響最深的一次,甚至是影響了她一輩子。
後來的事實果然如彭德懷所說的那樣,彭鋼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
1964年,彭鋼從學校畢業,其他同學大多被分配到軍事科研單位搞研究,彭鋼卻被分配到北京汽車修理公司,當了一名普通職員。
一開始,彭鋼心裡很不是滋味,可當她想起伯父當初對自己的教誨,想起伯父面對待挫折時的態度,她逐漸選擇了接受現實,在汽車廠一干就是整整14年,期間遭遇了很多白眼和挫折,但她始終銘記著伯父的教誨,保持著堅定的信念,終於迎來了人生的轉機。
1974年10月,病重的彭德懷到了彌留之際,彭鋼前去探望,彭德懷用手緊緊拉著彭鋼說:“我不行了,我死後想和你們的父親埋在一起,但他們是光榮的革命烈士,我現在卻是這副模樣,我怕玷汙他們啊……”
說著,這位一生剛正不阿,很少流淚的彭大將軍,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彭鋼內心更是充滿痛苦,面對伯父這個最後的遺願,她沒有能力答覆,也無力解決,但為了安慰彭德懷,她還是點頭說:“伯父,我一定替你完成這個心願。”
彭德懷聽了,含著淚眼點了點頭。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懷在北京病逝,終年76歲。
1979年,彭鋼終於回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工作,歷任總參謀部氣象研究所工程師,總後勤部指揮管理自動化研究室主任,政治部幹部部副部長、部長,總後勤紀律檢查委員會專職副書記、總政治部紀律檢查部副長、部長,中央軍事委員會紀委副書記等職。
彭鋼在軍隊幹了整整十年的紀檢工作,她的監督物件不是一般黨員幹部,而是全軍軍以上級別的高階領導幹部,人們都說這個官最難當、最燙手,因為紀檢工作容易得罪人,但彭鋼一點不怕得罪人,她忠實履行職責,因為鐵面無私,被譽為“軍中女包公”。
也曾有些人出於好心勸彭鋼幹工作不要那麼較真,總對同志唱黑臉不好,彭鋼嚴肅地回答說:“紀檢幹部是監督同志的,如果我不唱黑臉,就是對黨不負責任,對同志不負責任……我的心中總有一面鏡子照著,提醒我要說實話,他就是我的伯父彭德懷。”
1999年,經中央軍委和中組部批准,彭德懷的骨灰被移回湖南湘唐家鄉安葬,彭鋼和其他幾位親屬一道奉靈返鄉,將彭德懷的骨灰葬於青山之下,遵照伯父的遺囑,安葬在兩個弟弟的墓旁,也終於完成了彭德懷臨終前的遺願……
“嗚呼,還我之故鄉兮,孝我之爹孃;葬我之高山兮,伴我之同行;解我之羈絆兮,列我之宗堂。”
偉大的彭德懷元帥,您雖無小愛卻有大愛,您雖無小家卻有大家。您的人格如泰山偉岸,您的品行如青松剛直,歷史永遠銘記您的功績,人民永遠緬懷您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