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研究揭示煙粉蝨高效傳毒的免疫穩態調控機制

煙粉蝨是世界性的農業害蟲,由其專性傳播的植物病害番茄黃化曲葉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每年造成農作物較大的經濟損失,尤其對番茄等蔬菜生產構成威脅。研究團隊前期發現,TYLCV能夠侵染煙粉蝨腦、眼、觸角等部位,透過免疫炎症受體NLR4和炎症因子Spaetzle 1&2激發Caspase依賴的凋亡性神經退行(eLife,2020)。同時,有研究表明,TYLCV能夠啟用煙粉蝨的細胞自噬,並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理性損傷。然而,煙粉蝨這兩種胞內免疫是如何被蟲媒病毒啟用,又是如何透過相互協作營造與TYLCV長期共存的體內免疫穩態環境?相關機制尚不清楚。

2月11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科院生物互作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戈峰和孫玉誠帶領的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PEBP balances apoptosis and autophagy in whitefly upon arbovirus infec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磷脂醯乙醇胺結合蛋白(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 4,PEBP4)是調節獲毒煙粉蝨胞內免疫穩態的關鍵分子。TYLCV衣殼蛋白CP在煙粉蝨中腸和唾液腺細胞的質膜上透過劫持PEBP4,同步啟用細胞凋亡與自噬作用,透過兩者相互拮抗形成中度免疫平衡,提高煙粉蝨與蟲媒病毒長期共存的免疫耐受,這是其高效傳毒的免疫基礎。

研究顯示,TYLCV衣殼蛋白CP能夠與PEBP4和MAPK途徑的Raf1產生非競爭性互作,形成CP-PEBP4-Raf1 triple complex,抑制了Raf1-MEK-ERK磷酸化,反向啟用細胞凋亡(圖1);CP透過競爭性結合的方式破壞PEBP4與自噬相關蛋白ATG8的結合,促使ATG8解離、酯化並啟動細胞自噬(圖2),從而同步激發煙粉蝨的細胞凋亡和自噬作用。藥理學和遺傳學實驗表明,增強煙粉蝨胞內免疫能夠降低TYLCV病毒的載荷,而過度免疫的生理代償造成煙粉蝨適合度下降,不利於存活;反之,過低的免疫有利於胞內TYLCV病毒量積累,超過煙粉蝨的載荷耐受能力,也不利於存活。因此,只有自噬和凋亡同步發生所形成的胞內免疫穩態,才能提高煙粉蝨對TYLCV的免疫耐受,維持其與TYLCV長期共存、高效傳播且無明顯生理代償的能力(圖3)。

該研究首次闡明瞭煙粉蝨傳播TYLCV的胞內免疫基礎,揭示了煙粉蝨透過平衡其細胞凋亡與自噬作用的免疫穩態分子機制,推動了媒介昆蟲免疫耐受研究的發展。該研究在媒介生物學領域創新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為控制煙粉蝨傳播病毒、保護蔬菜生產安全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培育專案等的支援。美國得克薩斯農工大學科研人員參與研究。

研究揭示煙粉蝨高效傳毒的免疫穩態調控機制


圖1.TYLCV衣殼蛋白透過劫持煙粉蝨PEBP4與Raf1互作

研究揭示煙粉蝨高效傳毒的免疫穩態調控機制


圖2.TYLCV衣殼蛋白與煙粉蝨ATG8競爭性結合PEBP4

研究揭示煙粉蝨高效傳毒的免疫穩態調控機制


圖3.自噬和凋亡的免疫穩態是煙粉蝨與TYLCV長期共存的基礎

來源: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分類: 健康
時間: 2022-02-19

相關文章

女子頭痛,經常聞到臭水溝味道,直到突然昏迷才發現腦袋長了個瘤

女子頭痛,經常聞到臭水溝味道,直到突然昏迷才發現腦袋長了個瘤
女性患者,32歲,姓高. 高小姐這幾個星期來頭痛比較明顯,伏案工作時間稍長,頭痛就加重,熬夜時頭痛也加重,想起來之前打羽毛球時摔倒,曾經腦袋著地,當時整個人懵圈了十幾秒鐘,後來才逐漸清醒,當時也沒在意 ...

15%帕金森患者發病時不會“震顫”!它最容易被誤診為6種病
主講人: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腦病科副主任醫師孫林娟 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痺,是一種中老年人常見的運動障礙疾病,臨床上以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為主要特徵,但約15%患者在整個病程中從不發生震顫.非 ...

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如何安全度秋呢?

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如何安全度秋呢?
秋意漸濃,氣溫變化也頻繁起來,要麼前一天還熱得讓人微微冒汗,第二天就讓人冷出一身雞皮疙瘩:要麼就是早晚冷,白天熱,這種頻繁升降的氣溫是誘肥厚性心肌病等發心腦血管病發作或再發的主要因素.那麼,肥厚性心肌 ...

11萬一顆的安宮牛黃丸,究竟是中風的救命神藥,還是催命毒藥?

11萬一顆的安宮牛黃丸,究竟是中風的救命神藥,還是催命毒藥?
你相信世界上有"神藥"嗎? 在很多人看來,安宮牛黃丸就是一款"神藥".它是每個家庭必備的"救命藥",號稱有病治病.無病防病,也就是" ...

早晚秋風涼 中午如盛夏,提高免疫力預防夏秋“換季病”

早晚秋風涼 中午如盛夏,提高免疫力預防夏秋“換季病”
極目新聞記者 鄭晶晶 通訊員 劉姍姍 陳彥西 立秋過後,早晚溫差逐漸加大,很多人難以適應氣候變化,各種各樣的"換季病"便趁虛而入. 昨日,極目新聞記者從江城多家醫院的心內科.面板科 ...

頸腰椎病反覆發作咋辦?專家傳授實用小方

頸腰椎病反覆發作咋辦?專家傳授實用小方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本文導讀:"蔣主任,快看看,我這個穴位按準了嗎?" 3 圖 圖 "蔣主任,快看看,我這個穴位按準了嗎?"9月12日上午,本報邀請浙江省名中 ...

出現肢體無力就是腦梗急性發作?這5種假性腦卒中也會出現

出現肢體無力就是腦梗急性發作?這5種假性腦卒中也會出現
對於突然出現了肢體無力或者是肢體癱瘓的患者,很容易聯想到是不是腦卒中急性發作了.首先對於有這樣意識的患者,曾大夫想給大家點個贊,真的很不錯,因為大家透過觀看我的影片或者是其他神經內科醫生的影片以後,想 ...

新研究:新冠重症患者中超七成出現譫妄,多個因素造成

新研究:新冠重症患者中超七成出現譫妄,多個因素造成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COVID-19大流行已經持續了一年多,除了社會和經濟影響,病毒對患者本身的影響也是長遠的.國際頂級醫學期刊BMJ(<英國醫學雜誌>)最近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在14 ...

除了減肥,運動還能防治阿爾茨海默病?

除了減肥,運動還能防治阿爾茨海默病?
背景介紹 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痴呆型別,是一種智力致殘乃至致死性的疾病.由於發病機制不明,目前尚無特效藥物能夠治癒,對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位列各系統老年慢性疾病之首. 如果能透過預防措施使阿爾茨海默 ...

小中風來了,大中風可能也不遠了

小中風來了,大中風可能也不遠了
來源:生命時報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姚欣豔 存在火災隱患時,天花板上的煙霧感測器能及時發出警報,避免火災發生.而當我們的大腦出現短暫缺血時,也會發出預警訊號,提醒要嚴防腦卒中, ...

鍾利群主任談:腦供血不足導致“頭暈頭痛”,教你幾個小技巧

鍾利群主任談:腦供血不足導致“頭暈頭痛”,教你幾個小技巧
慢性腦供血不足是神經內科常見病.多發病,其是指顱腦區域性長期血供不足而引起腦功能障礙,無影像學及其他器質性病變證據的一種功能性疾病,臨床常表現為頭暈.頭痛.失眠.失憶.健忘.痴呆以及性情改變等,其中以 ...

安宮牛黃丸真是中風的救命神藥?醫生:服藥前一定要知道這3點

安宮牛黃丸真是中風的救命神藥?醫生:服藥前一定要知道這3點
最近網路有"60年代的安宮牛黃丸(含犀牛角成分),拍賣價11萬元"的影片引發很多人關注,還有人留言:"我一個同學前段時間中風了,他太太馬上給他吃了1993年前生產的安宮牛 ...

抗癲癇除了關注疾病本身,更要走進患者的內心世界

抗癲癇除了關注疾病本身,更要走進患者的內心世界
在中國,三分之一到一半的癲癇患者有明確的癲癇發作原因.腦外傷.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感染是已明確的最常見的危險因素.圍產期的損傷是兒童患者的首要危險因素,而神經系統感染和腦外傷則是青少年和成人患者最常見 ...

阿爾茨海默病治療:何處是前方?|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

阿爾茨海默病治療:何處是前方?|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
"誰能告訴我,我到底是誰?"奧斯卡影帝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的主角在電影<困在時間裡的父親>中發出終極之問. 來自國際痴呆協會2019年的資料,全球每3秒即誕生一名阿爾茨 ...

沈璐教授:阿爾茨海默病抗β澱粉樣蛋白治療進展丨NCN2021

沈璐教授:阿爾茨海默病抗β澱粉樣蛋白治療進展丨NCN2021
9月24日,中華醫學會第二十四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在珠海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本次學術專場誠邀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的張巍教授擔任大會的主持人,並特邀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沈璐教授就"阿爾 ...

口水流不停 要警惕中風
睡覺或說話時偶爾出現流口水的情況,這往往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頻繁流口水,而且是在同一個方向,就要引起重視,這可能是血栓來臨的訊號.不光是中老年人,青年人也要引起重視,現在青年人中風並不少見,出現這些症 ...

信達生物抗癌新藥IBI319招募標準治療失敗的實體瘤患者
IBI319是一種重組抗程式性死亡受體1(PD-1)和抗分化抗原簇 137(CD137)雙特異性抗體注射液. 研究藥物:IBI319(Ia/Ib 期) 試驗型別:單臂試驗 試驗題目:評估IBI319治 ...

經常頭疼有可能是腦膠質瘤!

經常頭疼有可能是腦膠質瘤!
頭疼即頭痛,其作為一種臨床症狀十分常見,幾乎每個人都有過頭痛的經歷.據統計,因為頭痛而到神經科門診就診的人數高達30%-40%.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約有70%的人有過頭痛經歷,20%的人因為頭痛而就 ...

探索破解大腦深部“0.6克”引發的危機!這個公益專案執行一年,為患者帶來新曙光

探索破解大腦深部“0.6克”引發的危機!這個公益專案執行一年,為患者帶來新曙光
中國腦垂體救助計劃發起人.瑞金醫院神經外科吳哲褒醫生 走路會撞柱子,鞋碼越穿越大,人變難看了--這竟都是病的表現,根源在大腦. 在人體大腦底部的中央位置,一塊重約0.6克的腺體名叫垂體."垂 ...

FDA更新 | 批准brexucabtagene autoleucel治療復發難治性前體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

FDA更新 | 批准brexucabtagene autoleucel治療復發難治性前體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
2021年10月1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brexucabtagene autoleucel治療復發難治性前體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成人患者. ZUMA-3研究(NCT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