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春節,總是有人歡樂有人憂,期待好久的團圓和假期使人歡樂,但對於未婚人士來說卻有些“犯怵”。
尤其是單身並且大齡青年,免不了被親朋好友、左鄰右舍靈魂拷問什麼時候結婚,為什麼沒帶物件回來等等。到了婚育年齡結婚生子是必然趨勢也是一直以來的傳統,如果到年齡仍然孤身一人,免不了被世俗偏見。
一部名為《雨傘下》的話劇中,一位女博士三十歲未婚,家人為此非常焦慮,祖母甚至埋怨博士的媽媽送她出國留學,否則不會這麼晚找不到物件。博士媽媽也非常著急,到婚戀市場幫女兒找物件,博士的身份並沒有起到加分的效果,反而被周圍人嘲笑“大齡剩女”。
在很多人的意識中,當到了一定年齡,不管學業和事業多麼成功,如果你還不是一位丈夫和一位父親,不是一位妻子和母親,那麼都將是不和諧,也不合理。
01、學歷越高,結婚生育意願越低
哈佛女博士才女詹青雲在接受採訪時也曾表示,父母雖然比較開明不會催婚那麼緊,但也會委婉催促。表示自己春節甚至不敢回家,親朋好友都會問什麼時候帶物件回家,大齡被催婚是全國人民步調一致的一項“活動”。
隨著社會發展,生育和養育成本日益增長,很多人不要說生育連結婚的意願都很低,尤其學歷越高結婚生育越晚成為當今普通現象。到了婚假年齡父母和周圍人關心的是有沒有物件,什麼時候結婚生娃,而不會過多討論學術成就或者事業多厲害。
2021年雙11前後,南都民調部門曾經做過上千份調查問卷顯示,單身人士壓力來源於被催婚,但找不到物件的主要原因在於社交面窄,不願意將就。
調查資料中單身男女碩士或以上學歷的人佔69.77%,學歷越高、年齡越大越難以找到合適的物件,結婚意願越低。
02、結婚這件事,高學歷低意願,背後原因很現實
現在的人都非常重視自我,尤其是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本身出了校門年齡就不小了。在學校期間把心思放在學問上,畢業後又要為工作努力,想做出一番成績,找物件結婚的事自然而然擱淺。反倒是那些相對低學歷早早走出校門的人群,按部就班結婚生子,甚至積極響應政策生育二胎或者三胎。
出現高學歷的人結婚生子意願低的現象,背後有這幾個現實的原因。
1、思想觀念
結婚生子不僅是傳統意識,同時也與個人意願、經濟情況、家庭狀況等等密不可分。
“早生貴子、多子多福”是人們傳統的思想,尤其在農村這種意識根深蒂固。這種意識起源於農業為主的古代社會,農業需要勞動力,而家庭人丁興旺勞動力才富足,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證經濟收入。
隨著人一代代老去,需要有下一代來繼承家務勞動創造價值,保障一家人的生活,這與“養兒防老”的觀點相契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業漸漸不再是人們唯一的謀生方式,一切都是高科技,人多力量大的觀點已經過時,“養兒防老”也不再是不可缺少的養老方式。尤其是高學歷人群,收入獨立並且豐厚,不管男女,足可以保證自己衣食無憂,所以結婚互相依靠或者“養兒防老”變得不再那麼緊急迫切,這是思想觀念的影響。
2、考慮問題角度
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氣質和生活方式都與普通人有所不同,在求學的道路上,思維和視野都變得開闊,考慮問題的角度也有所差異。把追求目標放在學業和工作上,那麼大多會圍繞不耽誤學業不影響工作為前提。
結婚生子也一樣,對未來他們有清晰的認知,如果因為組建家庭生育子女影響學業或工作,他們勢必會權衡厲害關係。最終只能暫時放棄婚姻和生育,也不會將學業和事業半途而廢。
3、要求不同
有人結婚生子是想過平凡的生活,享受子女繞膝的幸福時光。有的人到了年齡在父母的操辦下,順其自然進入婚姻生兒育女。
高學歷的人,由於接觸的人群和經歷不同,他們不僅對學業和事業有要求,對生活也要追求。不僅追求高品質的生活也追求精神需求,既然進入婚姻對另一半要求心靈契合,生活環境舒適。
生育子女方面,還要考慮到能否給子女提供理想的生活環境,能否有良好的教育條件等,如果這些條件達不到,不會輕易走進婚姻或者生兒育女。
並且在數量和質量之間,他們必然選擇質量,如果以自己的條件提供給兩個子女的生活或者教育資源會打折扣,他們會選擇只生一個或者寧可不生。
總結:
高學歷的人群在婚姻和生育方面,考慮的角度和分析的視角更廣,並且有很強的自我意識。經濟相對穩定,追求生活的質量也更高,在婚育方面儘管面對家人的催促和周圍人的議論多少會有壓力,他們大多也會遵循自己內心,理智面對,這就會出現學歷越高反而婚育意願不高的現象。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