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3日,濮陽縣的李先生來到工商銀行採油一廠支行,被當頭澆了一盆冷水。五年前,他定期儲存5萬塊錢,期限五年,銀行職員當時許諾他4.4%的年化利率,預期獲利過萬元,今年取款時只有1600元。
原來,李先生在2017年時的5萬元是被用來夠買了國華人壽保險公司的一款產品。當時,銀行職員許諾,定存五年後可取,年利率4.4%。1000元一份,在誘導下,他透過終端機賣了50份。五年來,他想著只要不支取,就有好收益。李先生並不知道,他所夠買的國華保險該業務,5萬元錢並不是隨用隨取的,提前支取的話,只能按照同期存款利率執行。因此,5年後,李先生髮現連本錢帶利息加在一起只有51600餘元。
記者和李先生再次來到工商銀行採油一廠支行,將此問題反映後,網點負責人表示,願意和李先生就此事進行協商,和保險公司一同介入處理此事。
記者想問:類似事例是一個還是多個,還有多少個李先生被矇在鼓裡?我們期待國華人壽和工商銀行濮陽縣採油一廠支行能夠快速核查,亡羊補牢,還使用者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