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痛證臨床多見,可單獨出現,也可見於多種疾病中。疼痛,可見於全身各個部位,其性質也各有不同,治療時必須將疼痛的部位、性質等考慮在內,選擇合適的藥物。聽起來好像很複雜,但其實治療疼痛有一個很好用的基礎方,在此方基礎上進行相應的加減,多可奏效。這個方子是什麼呢?
痛證之病機,不外乎“不通則痛”“不榮則痛”“諸痛屬心”之說,但臨床所見,痛證的主要病機,還是“不通則痛”。既然“不通則痛”是痛證的主要病機,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就應是痛證的基本治法。
《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的活絡效靈丹恰勝此任。活絡效靈丹出自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其方由當歸、丹參、生乳香、生沒藥4味藥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效。臨床運用該方時,再依據西醫所診“病”之異,以及患者具體的病因、痛位、痛態加味治療,無不獲效。
根據西醫診斷的“病”,常做如下加味
三叉神經痛加赤白芍、甘草、全蠍、葛根、蜈蚣、白芷、川芎;
坐骨神經痛加蜈蚣、獨活、白芷、地龍、水蛭、川牛膝、千年健;
肩關節周圍炎加蜈蚣、葛根、麻黃、羌活、細辛、白芷、川芎、水蛭;
類風溼關節炎加雷公藤、蜈蚣、細辛、制川烏、制草烏、蜂房、羌活、獨活;
痛風性關節炎加威靈仙、地龍、薑黃、海風藤、川牛膝、木瓜、路路通、虎杖、川木通;
心絞痛加川芎、赤芍、甘草、桃仁、紅花、降香、三七;
膽、腎絞痛加赤白芍、甘草、五靈脂、蒲黃、酒大黃、柴胡、枳實;
癌瘤痛甚者,加蜈蚣、全蠍、蜂房、白芷、細辛;
帶狀皰疹加赤白芍、甘草、酒大黃、龍膽草、柴胡、黃芩、蚤休、青黛、虎杖;
肋間神經痛加柴胡、赤白芍、甘草、枳實、薑黃、蚤休、鬱金;
頸椎病加葛根、白芷、羌活、水蛭、紅花、黃芪、川芎;
痛經加茜草、益母草、澤蘭、香附、川芎。
根據痛證病因的不同,做如下加味
因寒者選加制川草烏、桂枝、制附片、麻黃、乾薑、細辛等;
因熱者選加石膏、金銀花、薑黃、地龍、虎杖、黃柏、秦艽等;
因虛者選加黃芪、黨參、鹿角片、熟地黃等;
因實者選加大黃、水蛭、土鱉蟲、桃仁、芒硝等;
因痰者選加白芥子、皂莢、膽南星、萊菔子等;
因溼者選加蒼朮、薏苡仁、草果仁、防己、海風藤等;
因食積者選加山楂、雞內金、萊菔子、酒大黃等;
因蟲積者選加檳榔片、雷丸、烏梅等;
因結石者選加昆布、海藻、甘草、雞內金、威靈仙等。
根據痛證痛位之別,一般做如下加味
頭痛者,選加川芎、白芷、葛根、羌活、全蠍、蜂房、地龍等;
胸痛者,選加全瓜蔞、薤白、川芎、降香、三七、紅花等;
胃脘痛者,選加柴胡、枳實、赤白芍、甘草、川芎、香附、延胡索、炒川楝子等;
脅肋痛者,選加柴胡、鬱金、薑黃、赤白芍、香附、青皮等;
腹痛者,選廣木香、香附、川芎、延胡索、五靈脂、生蒲黃等;
腰痛者,選加杜仲、續斷、巴戟天、金毛狗脊等;
頸、脊、背痛者,選加葛根、蜂房、麻黃、細辛、羌活、白芷等;
上肢痛者,選加羌活、防風、蜈蚣、麻黃等;
下肢痛者,選加川牛膝、威靈仙、木瓜、獨活、水蛭等。
根據痛證痛態的不同,再行加味
脹痛者,選加川芎、香附、柴胡、枳實、廣木香等;
刺痛者,選加紅花、桃仁、水蛭、三稜、莪術、土鱉蟲、酒大黃等;
掣痛者,選加白芷、白芥子、細辛、蜈蚣、全蠍、蜂房等;
絞痛者,選加赤白芍、甘草、炒川楝子、延胡索、五靈脂、生蒲黃等;
牽引痛者,選加葛根、白芷、川芎、赤白芍等;
遊走痛者,選加防風、香附、地龍、白芷等;
隱痛者,選加黃芪、白朮、桂枝、大棗、白芍等;
墜痛者,選加炒川楝子、桔梗、小茴香等;
跳痛者,選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龍膽草、赤芍、虎杖、蚤休等。
名醫醫集
學習名醫經驗,提高臨證水平——
本書為“鄭氏三傑中醫學術經驗叢書”之一,是對鄭家本老師多年臨床經驗的整理與總結。書中包括學術淵源、醫理心悟、臨證一得、經驗方藥、醫案實錄、薪火傳承等部分,文中語言精煉,總結精當,可供臨證參考、學習。
版權宣告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鄭家本醫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陳代斌 羅紅柳 鄭麗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推薦發表。封面及文中圖片來源於攝圖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