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綜合題”題目相對靈活、思維要求高一些,如何讓學生學會、學好、學透,在“壓軸題”上發揮好?松江區九亭中學數學教研組組長、85後數學老師周正雲從2014年開始,在業餘時間堅持錄製初中數學綜合題分析講解影片,並在個人微信公眾號推送,免費分享給廣大師生。
“雙減”之下,數學老師在課堂上講好課,課後將分析講解的影片推送學生輔助學習,為學生開啟解題思路,在校內提質增效。“這個影片可以隨時看,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存在的困難,如果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裝置都可以看,就實現了我希望的‘泛在學習’。”周正雲說。
【把數學共性問題用公號免費分享】
“錄製初中數學綜合題影片的初衷是,想把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共性問題的思考方法分享給學生。”周正雲說,接觸微課後受到啟發,嘗試錄製影片,結果發現很多學生都需要,當時還是用隨身碟複製或發到班級群分享,直至2016年10月17日,正式申請了個人微信公眾號“初中數學綜合題影片”。
為了製作好影片,他購買了專業裝置,用業餘時間自行錄製。“如果第一遍講解時出現口誤或長時間停頓,就選擇重新錄製,而不是後期剪輯。重新講解的過程中,語言更精煉,自己的解題能力也不斷提升。”周正雲說。
每個初中數學綜合題影片時長約10分鐘,原先相對適合數學中等及偏上水平的學生,後來還加入了基礎題,有些短影片在1至2分鐘。這些影片透過微信公眾號推送,關注的人越來越多,影響力也越來越大,除了本校、本區學生,還有外區乃至外省市學校的師生關注,為師生提供了很好的資源。
自2007從上海師範大學畢業後,近15年來,周正雲一直紮根鄉村教育,透過業餘時間研究數學問題,建設並完善了一個初中數學綜合題的題庫。2019年,他開始錄製初中各個年級的數學基礎知識、拓展知識影片,受益面更廣。近年來,他利用業餘時間錄製初中數學相關影片,並無私分享。截至目前,該公眾號共有12600位粉絲關注,遠遠超過該校初三學生人數315人,該公眾號已有830個初中數學影片。
【40分鐘課堂之外輔助教學】
周正雲平時教2個初三班級的數學課。課堂上,他聚焦40分鐘教學。教學中,他採用課堂教學與微信公眾號推送影片相結合的方式。
“上課時,如果沒有完全消化,課後還可以透過公眾號看分析講解影片。對於自己的薄弱點,可以搜尋類似題型,也可以根據課程內容搜尋相關專題。”九亭中學初三(8)班學生朱柯文感到,透過影片輔助學習後,學習更有針對性。同學之間互相討論,是否還有更優的思路或解題方法,自己的學習能力增強了,學習也更自覺。
從“確定專題”到“總結解法”,再到“課件製作”,“微信公眾號推送初中數學綜合題影片”輔助教學有一整套的流程,除了前期的準備工作,後期由學生觀看、學習相關影片,並在課堂上由學生進行題目重要思路的分析,從而達到鞏固消化的目的。“將老師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同時也可以更好地檢測學生課後學習情況。”周正雲說。
如何讓影片資源查詢更便捷,使用者體驗感更好?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他找到了非常便捷的資源搜尋方式,讓學生以最短的時間、最簡單的方式獲得自己需要的影片。學生只需輸入最多五位數的題目編號,就會跳出對應的影片,題目編號的檢索也非常方便。
【開啟解題思路不報補習班了】
有了這樣的輔助學習方式,不少學生家長感到:如果課堂上還不能完全消化,課後跟著老師講解分析影片的輔助學習效果好,補習班也不報了。“聽了影片講解分析後,孩子打開了思路,拓寬了數學思維。”家長說。
周正雲還經常將一些小程式、新軟體分享給數學組的同事,共同鑽研教學。九亭中學校長陶偉紅說,年輕教師專注初中數學解題思路經驗分享,為了追求夢想,不斷努力,不言放棄。他的論文《基於微課的初三數學綜合題分析教學實踐研究》,還獲得上海市資訊化論文大賽一等獎。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看到,“初中數學綜合題影片”公眾號上特別寫明可以自由轉發分享,但嚴禁用於商業行為。“目前,微信公眾號還在不斷完善中,每週以2至3個新影片的頻率更新推送,不斷充實分析講解影片,希望更多學生從中受益,這對自己也是一種激勵!”周正雲說。
欄目主編:徐瑞哲 文字編輯:許沁 題圖來源:採訪物件本人提供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許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