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慶前夜,一場別開生面的月夜科學脫口秀吸引了不少中科大學子的“圍觀”。9月19日晚,學校西區操場上,四位跨界學者與青年學生披著月光,共同探討“AI時代單身生活通關指南”。這場科學脫口秀也被視為騰訊X-Talk對中科大63歲生日與對其科學探索精神的致敬。
據悉,X-Talk是由騰訊主辦、以未來科技為話題的科普互動脫口秀,致力於提供一個有趣又有料的平臺,邀請科學家、社會文化學者、科幻作家、產品經理等各類跨界嘉賓,試圖描繪未來社會和個人生活被科技改變的圖景,並在科技理性和人文關懷之間,碰撞出思辨的火花。
在今天活動現場,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科學探索獎獲得者山世光,科幻作家,科學與幻想成長基金髮起人,太古科幻學院院長張冉,華東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講師張筱葉,騰訊即視產品負責人塗思嘉,圍繞“單身生活的AI通關指南”,上演一場人文與科技交融碰撞的科學脫口秀。
空巢青年走出“畫地為牢”, AI如何助一臂之力?
隨著未來AI家居技術的發展,處在人生過渡期的獨居年輕人,該如何走出數字孤島,打造讓個人生活更幸福、更能體現個性的“數字之巢“?空巢青年的生活有哪些AI通關指南?在現場,不同領域的四位嘉賓以不同的維度與視角探討空巢青年與AI的關係。
何為空巢青年?空巢青年大致分兩種人,一種人是被現實的壓力擠壓到獨居、獨處、高度網際網路化的狀態,這是不可逆的趨勢;另一種人是主動選擇這種生活,信奉“躺平”主義,這是科幻作家張冉對這一概念的理解。
(圖:張冉)
青年科學家山世光是第二次參加X-Talk。今晚,他以《獨居的你,AI拿什麼來AI你?》展示了一場非典型Talk Show。山世光從自身經驗出發,分享單身獨居可能需要的AI陪伴訴求,以及如何設計出技術與倫理規範的陪伴型AI產品。
(圖:山世光)
長期從事犯罪學與監獄研究的張筱葉,從研究經驗出發,現場分享如何《走出畫地為牢,與生活演一場戲》。
“在監獄裡組織戲劇表演”,是張筱葉日常工作內容之一。“某種意義上,我的工作也是和AI一樣,使用一種方法介入人的某種生活狀態,幫助大家走出畫地為牢的狀態。”
她認為,從協作者角度來說,也許一個好的AI不該只是告訴我們生活中各種量化的指標,比如今天的開心指數、健康指數等,而是更有人情味,輔助我們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讓生活更有滿足感。
(圖:張筱葉)
在激烈的思維碰撞中,分享嘉賓也形成一個“共識”:一方面,AI某種程度上能為獨居生活的提供諸多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新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
例如,山世光就認為,相比AI技術,我們更需要的則是,愛和被愛。張筱葉也坦言,如何讓AI從更感性的角度理解人,是一個需要社會工作者和科學家一起參與的長期工作。
“摔跤”教練的AI養成,“全靠摔”?
除了空巢青年,獨居的老人也需要AI陪伴。例如,很多老人不與子女住在一起,一旦摔倒,缺乏及時有效的救助就會有生命危險。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第三方資料估算,每年我國有4000萬老人跌倒。跌倒不僅可能造成骨折,導致老人長期臥床以及引發併發症,對老人的心理狀況也會產生不良影響。目前跌倒已成為60歲以上老人傷害死亡的“頭號殺手”。
AI是否可以解決這樣的場景痛點?比如能夠透過攝像頭髮現老人摔跤,並且及時報警。
(圖:塗思嘉)
基於思考與調研,塗思嘉與團隊小夥伴們開發了AI“智慧養老監護系統”。 在這場科學脫口秀上,她帶領大家開啟“AI養老的正確開啟姿勢”。
塗思嘉透露,AI“智慧養老監護系統”的“養成”,需要“各種摔”, “為了讓AI學會識別各種摔法,你必須要先摔給它看,也就是把所有摔法都親自演示一遍。這就所謂的大資料學習,而你就是那原始資料。”
為此,二十多名內部員工組成的產品志願者團隊,每天的工作就是研究怎麼摔跤。“你需要正著摔、反著摔,仰面摔、背面摔,左側摔、右側摔,快點摔、慢點摔、慢動作摔,靠著牆摔,陽光下摔,燈光下摔、暗處摔、月光下摔,摔完之後不過癮,再翻個面從頭摔”。
作為一名AI“教練”, 塗思嘉在多次試摔中最大的感悟是“除了疼痛,還有無助和孤獨”。孤獨場景也許會衍生出未來AI智慧的另一個終極形態——私人管家,當人類需要心靈慰藉的時候,AI能幫助打理主人的生活關係,尋找可以聯絡的人。
“從科技的這個角度說,一個真正有實用價值的智慧產品,不是將你的所有需求,都在一個出租屋裡解決,而是重新把你的生活關係重新打理起來。”塗思嘉分享道。
據悉,騰訊“智慧養老監護系統”,目前已經在多個養老機構實踐。利用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打造的智慧養老院方案,已具備跌倒檢測、隱形護欄、火災檢測等多個AI功能。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年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透露,智慧養老將是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的重要方向,騰訊實驗室的AI技術將在養老護理領域深耕。
騰訊X-Talk設“科學大盲盒”, 為63歲中科大慶生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近年來,國家將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特別是要提升年輕一代的科技素養。為了吸引年輕人的注意,使科學的魅力更好地“出圈”,越來越多的科普形式應運而生。其中,脫口秀是貼近當下青年趣味的重要科普形式。
基於此,騰訊X-Talk圍繞當下備受關注的話題,透過科普互動脫口秀方式,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讓社會大眾瞭解到最前沿的科學動態。
去年11月,首期X-Talk在北京舉辦,付巧妹、山世光、於暘、徐英瑾、郝景芳等11位專家、學者、作家圍繞 “人工智慧”與“基因編輯”兩大主題,分享他們對於未來科技和社會變化的思考。
作為今年首場X-Talk的指導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學院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黨委宣傳部共同參與這場科普創新。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被稱為“科技英才的搖籃”,自1958年成立以來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前沿科技與高新技術人才。值得關注的是,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等十幾位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的“科學探索獎”自設立以來,就有多名獲獎人來自中科大這所人才搖籃。例如,過去3年,來自中科大的獲獎科學家人數均為3位,僅次於清華和北大,如果算上曾經就讀於中科大的校友們,這個數字就更大了,2019年和2020年的獲獎科學家中,分別有7位曾經就讀於中科大,體現了中科大在基礎科研領域的雄厚實力。
業內普遍認為,科技創新離不開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離不開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只有創新科普方式,增強吸引力感染力,讓人們在親身感知中享受科學、體驗創造,才能推動形成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
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執行長、騰訊影業執行長程武認為,一個科技向善、向美、向未來的社會,是由每一個懷著好奇心、關注科學的平凡人組成,而我們的共同想象,就是未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