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向世界人民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戰,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援和援助,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對外宣傳,積極主動地向世界講述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述黨領導下抗日軍民的故事,擴大了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影響。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1937年底,隨著上海失守、南京淪陷,抗戰處在嚴重困難關頭。12月25日,中共中央向全國各界發表《中國共產黨對時局宣言》。《宣言》指出,為爭取全世界主持正義的人民和國家對中華民族抗戰的同情援助,保障繼續持久抗戰,爭取最後勝利,要擴大國際宣傳和增加國際援助。
1938年4月至5月,中共中央長江局成立國際宣傳委員會及國際宣傳組,翻譯出版中共領導人著作,為國際刊物撰稿,並同外國友人進行聯絡。10月,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導下,國際新聞社在長沙開始向香港和海外華文報刊提供宣傳抗戰的稿件。1939年4月,南方局成立對外宣傳小組(後改名外事組),開展對外宣傳。
1941年9月,周恩來指示抽調中共中央南方局羅清、蔣金濤編譯出版英文小冊子,內容主要是選譯《解放日報》《新華日報》上發表的重要文章和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對局勢的講話,解放區建設情況和外國朋友寫的解放區見聞等,出版後向外國記者、外國使館和各國友好人士散發,爭取國際輿論支援中國團結抗戰,努力擴大和發展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1941年1月18日,周恩來為揭露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皖南事變真相題詞在《新華日報》發表。
《新華日報》是共產黨在國統區公開發行的機關報,黨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把它作為對外宣傳的重要視窗,使共產黨的聲音從根據地傳播到國統區,並走向世界。
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透過的政治決議案指出,經過16個月的全民族抗戰,中華民族的英勇苦鬥已為全世界所同情和欽佩,當前的緊急任務之一是集中一切力量,反對日本法西斯軍閥侵略者,加緊對外宣傳,力爭國際援助。
1939年3月,毛澤東和王稼祥、譚政、蕭勁光致電八路軍、新四軍各政治機關,要求注意收集八路軍、新四軍民族英雄事蹟,進行對外宣傳與對內教育,並要求《八路軍軍政雜誌》專設八路軍、新四軍抗戰英雄一欄。
1941年12月3日,延安新華廣播電臺開辦日語廣播節目,稿件由八路軍總政治部敵工部提供,廣播時間為每週五一次,每次30分鐘。這標誌著中國人民對外廣播事業的誕生。
1944年9月1日,新華社英文廣播正式開播,主要向海外聽眾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和解放區的新聞,包括中共中央檔案、毛澤東等領導人講話、《解放日報》《新華日報》社論、陝甘寧邊區建設情況的報道等。
創辦外宣刊物,是這一時期黨對外宣傳抗日根據地和中央方針政策的重要載體。
《晉察冀畫報》創刊號。
1941年3月,《中國通訊》第一期在延安出版,分別用英、法、俄3種文字撰寫。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出版的第一個外文宣傳刊物。1942年7月,《晉察冀畫報》創刊。1943年5月,晉察冀日報社創辦英文刊物《晉察冀雜誌》,向海外報道晉察冀邊區的抗戰情況。這些外宣刊物,對於引起國際社會和愛國僑胞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普遍同情和支援,發揮了積極作用。
【本文來源於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