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是近代史上,我國軍民群體抗戰最重要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凝聚了我國軍人的軍魂,更鑄就了不朽的偉大的民族氣節。
而在這其中不僅湧現出不少的優秀將領和士兵,還有那些為了國家和民族,獻出自己一份力量的普通百姓。
1939年,抗日戰爭進入最白熱化的階段,而太行山區,是華北戰場中不可缺少的根據地。
日軍此時佔領了山西蒲縣後,又向鄉寧進犯,而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據點,正是圪臺頭,當時的八路軍為了拿下這一戰略要地,做出了很大犧牲,但卻沒想到被一老農獻計,輕鬆破解,今天我們就走進這場戰役,看看當時先輩們的光榮歲月。
戰鬥將領李修禮
李修禮,出生於清朝末年、宣統年間,祖祖輩輩都是面朝黃土的農民,家境十分貧寒,後來父輩們靠著運輸賺了點本錢,他才有在私塾讀書的機會,可是好景不長,等到他8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他不得不返鄉務農,沒有機會讀書。
經過幾年的私塾教育,已經開化他的思想。
為了讀書,他並沒有放棄機會,在聽到太原有一所中學招生的時候,還管吃管住,這對於他而言,可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於是他不遠萬里,從家鄉晉城走到省城太原,700多公里的路程,他硬生生走了9天,只為了能夠讀書。
李修禮
這種好學之心,值得我們學習,從這裡他開始接受民國新思想的薰陶,不僅在這裡學習了三民主義的思想,還學習了很多先進的進步思想,進一步認識了當時的局勢。
與此同時,他還自學了《孫子兵法》之類的書籍,豐富自己的閱歷。
但當他讀過關於外國列強侵略中國歷史的時候,家國仇恨一齊湧現,自此之後,便給自己取字為“維武”,其意在振武威而雪國恥。
從此之後他便投身軍旅,成為一名軍人,只為報效國家。
北伐戰爭期間,他還是個學生,但卻加入了當時臨時組成的部隊,上了戰場。
可一批學生兵,怎麼會知曉戰爭的殘酷,於是在一次突發情況中,當敵人向他們開槍的時候,果不其然,一群學生兵,毫無還手之力。
但李修禮的表現,卻讓人十分意外,危險來臨之際,他趕緊叫同學們臥倒,但很多人跟他一樣都是第一次上戰場,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面,當場被嚇傻。
但他卻臨危不亂、並能兼顧戰友,具有一定的指揮能力,還是讓別人看在了眼裡,記住了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這裡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高光時刻。
不過學生兵上戰場,其實就是去感受了一下戰爭的殘酷,等到1929年,他真正加入部隊之後,才開始露出真正的鋒芒。
當他加入晉綏軍之後,參加中原大戰,他所在的連隊,連長陣亡,主將陣亡留下來計程車兵,就是一盤散沙。
可出乎所有人的預料,這之後李修禮接過指揮的接力棒,繼續進行軍事指揮,並且還取得了勝利,這讓當時所在團的團長記住了他,戰後他升任了連長,開啟了他往後的軍事生涯。
七七事變之後,全面抗日戰爭打響。
在這種危急存亡之際,全國軍民紛紛舉起了抗日的旗幟,而在國共兩黨的合作之下,正規軍隊也開始正式抗日。
淞滬會戰之後,閻錫山發起了以保衛太原的保衛戰役,從此之後,李修禮作為一個熱血青年,投入到了這場保家衛國的決戰當中,他參加的主要戰役,主要集中在了忻口戰役和晉西戰場。
而在晉西戰場中,有一個不得不提的戰役——夜襲圪臺頭。
閻錫山
前期戰事失利,買藥老農一聲吆喝,點醒營長
1939年,日偽軍入侵山西境內,佔領蒲縣之後,又開始進駐晉西南的鄉寧縣,晉綏軍第六十一軍軍長陳長捷,率部攻打入侵鄉寧的日軍,而所在六十九師208旅416團接到的任務是,全力奪取日軍駐守的圪臺頭,為後續作戰開啟通道。
陳長捷
為何圪臺頭這個小小的村莊,會成為一個重要必爭之地呢?我們先來看看它所處的位置。
它位於臨汾、襄陵、蒲縣三地的中心,且地勢較高,是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如果佔據了這個位置點,那麼對於臨汾來說,就是進可攻、退可守。
於是在晉西戰場上,這場戰役極其重要,而日寇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因此也對圪臺頭這個據點,非常重視,這也足以見,他們對當時中國的地形圖有多瞭解。
為了拿下圪臺頭,六十一軍軍長陳長捷,命人組成敢死隊,勢必要奪下這個據點。
這一任務,對於我方來說,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當命令下達之後,誰都知道這場硬戰,一定會九死一生,可能再也回不來了。
但當時時任六十九師任職的李修禮,卻主動請戰,攻打圪臺頭。
不過接到這次命令之後,李修禮才知道,這場戰役比他預想的困難更多,因為根據初步偵查才得知,日軍因為特別重視這一據點,因此在這裡大興工事,不斷加固堡壘,整個圪臺頭就像是一個鐵桶一般,被整的刀槍不入,這對我們而言,是極其不利的,極其難攻。
在進攻初期,李修禮命令416團全體衝擊,可是這種攻勢下,他們一點優勢都不佔,反而損失慘重,先後有100多名戰士陣亡,軍中也有很多傷員,這一場下來也影響了軍中計程車氣。
年輕的李修禮,這時候更加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當時的他,只是想著靠著英勇戰鬥、死攻硬攻就能拿下,而且這次任務也是他好不容易爭取來的,但沒想到如此出師不利,更沒想到一個小村莊如此堅固,他還是有點輕敵了。
不過憑藉著這些年來的打仗經驗的積累,和磨練出來的軍人氣質,李修禮還是很快就冷靜下來,開始著手想其他辦法。
當天他就喬裝打扮成了當地農民的模樣,開始到附近轉悠,很幸運這一路上並沒有遇見日軍掃蕩,進展還比較順利,他想要摸清楚當地的地形,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新的突破口。
盲目冒進肯定不行,但轉悠了很久,還是沒想到什麼辦法,更沒有看出什麼圪臺頭有什麼破綻。
遠看整個圪臺頭,就像是一座密不透風的碉堡,根本摸不清楚裡面的狀況,愁也從心上來。
眼看著天都要黑了,他只好帶著自己的勤務兵,灰溜溜地往回走。
可沒想到回去的路上,卻有了新的發現。
等他們快走到部隊駐地的時候,遠遠地就聽見了有小販叫賣的聲音,只見一個穿著有些破爛的老農,叫賣著他籮筐裡的藥材。
李修禮立馬警覺起來,畢竟是打仗時期,附近的老百姓其實很少,基本上躲得躲、逃的逃,沒人敢到這個地方來,這時候遇見老鄉在這裡叫賣藥材,也是很危險的,萬一是細作打聽情況可就遭了。
不過看著老農的打扮和叫賣的口音,李修禮斷定,這確實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就和老人家有一搭沒一搭地聊了起來,更重要的是,想找老農瞭解一下當地的情況,畢竟以他這個年紀和閱歷,對附近這兒一片很熟悉,說不定能打聽出什麼有用的資訊。
李修禮連忙以賣藥材之名,叫住了他。
老農見了有人買藥材,非常高興,連連誇他的貨,是“地道土洞子貨”之類的話。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李修禮聽到老農這樣一說,立馬有了興趣。
他有禮貌地問詢了老人家,這種藥材,究竟有何不尋常之處。
老人家見這個人,氣度不凡,而且還對他彬彬有禮,於是就道出這藥材的出處。
原來呀,當地其實有不少的土匪窩,當年的土匪們走後,留下了秘密山洞,這些當地的百姓們等土匪走後,往往就順著這些山洞來往出路,找到這個山洞,可以從山腳下悄然直達山頂。
而正是這個不常走的山路子,會長出一些珍稀藥材,於是被當地人就稱作是“土洞子貨”,後來當地人就把這個詞,當做是珍稀藥材的代名詞,本就是晉西一帶人的李修禮,自然懂得當地的話。
這是當地人都知曉的秘密,可外地的人來了之後,卻不知道,老人家也沒想到他賣一個藥材,還真的幫了他們大忙了。
李修禮得知此事之後,頓時間想到了方法,不過老人家看到他的談吐說話,其實也很謹慎,不知道他出於什麼目的,所以猶猶豫豫半天沒有回答。
直到李修禮亮出自己的身份之後,老人才放心下來,隨即就帶著他到當地的山洞,老農知道這是抗日救國的好事,軍民共同抗日在此時得到最好地展現。
而這一條通路,也成為了這場戰役勝利的最關鍵因素,因為一個絕妙的攻擊計劃,在李修禮腦子中開始成型。
夜襲圪臺頭,大獲全勝
有了這條通道之後,李修禮在部署戰場的時候,頓時間如魚得水,回去之後就開始著手進行精心準備,三天之後,夜襲圪臺頭。
這一次並沒有全體出動,李修禮只安排了100多士兵,和他打頭陣。
他自己親自帶領最擅長打突擊戰的三營七連進行奇襲,從這條山洞繞過日軍的大後方,可以直接到圪臺頭的頂部,隨後二營長齊相國在山腳進行埋伏,這樣形成一個甕中捉鱉的計劃。
三天後的夜裡,李修禮帶著七連計程車兵們趁著夜色掩護,開始從小路出發,悄悄地摸上了圪臺頭的山頂。
凌晨兩點多鐘的時候,正在熟睡的日軍突然間聽到了一陣槍響,這時候他們才知道被突襲了,可是已經晚了。
李修禮帶領著第七連勢如破竹,對碉堡內部一陣轟炸,日軍在沒有反應之際,哪知道還要反抗,紛紛四散逃命。
四散逃命正中了李修禮的下懷,他早已讓二營的人埋伏在山腳下,只要有人逃下去,二營的人趁著天黑一頓掃射,送他歸西。
也正因為這次部署,第七連和第二營,不到一個小時就拿下了這個易守難攻的圪臺頭。
戰績卓著,駐守的100多日軍,和其他的偽軍部隊被擊斃,剩下的全部投降,給晉西戰場的後續開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即便是後來有日偽軍前來增援,也無濟於事,李修禮早已準備好後招等著他們。
孫子兵法中所說的“兵不厭詐”,既然我們已經在開頭佔據了有利的位置和攻勢,後來的程序基本上都是“錦上添花”,你來一個營,正好全部一窩端。
附近前來增援的日寇就是這樣的下場,他們慌忙前來增援,但卻沒有提前弄清楚我方有多少人數,因此在這一夜,前來增援的基本上都被四一六團三營八、九連的截擊。
這一場戰役,以四一六團的全面獲勝結束,戰爭結束之後,李修禮還專門派人找到那個提供了線索的老人家,對他表示了感謝。
結語:
這次戰役以極少的代價,獲得了勝利,是軍民合作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典範。
李修禮還在後來專門寫下了這次經歷,紀念這次偉大的戰爭,李修禮的表現,也十分讓人敬佩,在外敵入侵、國破家亡之際,他立志救國。
在戰爭中,冷靜應對,不急不躁,尋找殲滅敵人的方法,更能利用身邊一切事物,去打贏戰役,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將領。
而老農的表現也十分優秀,他雖然在舊社會,面對日寇侵略,無力反抗,但卻以自己的行動支援著抗日救國,他可能遭受到很多折磨,但卻能毅然而然地幫助軍隊抗日,這種民族氣節令人敬佩。
而在抗日戰爭期間,有許許多多跟老農一樣的普通中國民眾,他們雖然沒有受過教育,也沒有得到社會優待,生活還會無情地摧殘他們,但作為一箇中國人的氣節,卻支撐著他們在家國破碎之際,儘自己力量,為這個國家做些什麼。
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讓我們中國民族之心,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只為將日寇趕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