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尤,原心臟主人飲彈自盡,接受心臟移植的患者13年後在同一天以相同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這究竟是天意還是命運的安排?還是說,被移植的心臟還存有原主人的記憶?
1955年,格雷厄姆被診斷為患有充血性心臟衰竭症,如果想要活下去,就需要接受心臟移植。但是一時半會兒還沒有合適的心臟,就在千鈞一髮之際,南卡羅萊州醫科大學打來電話,說醫院有一位33歲的患者已經腦死亡,他的心臟卻完好無損,可以移植給格雷厄姆。於是在1955年4月5日,格雷在南卡羅萊州大學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手術非常成功,接受換心手術的格雷重新煥發生機。然而他壓根不知道的是這顆心臟的主人是飲彈自盡而死的,是非正常死亡的。他只知道心臟的捐贈者是一位來自南卡羅萊州的33歲的男子。然而詭異的是,13年後他以同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時年69歲。
被“詛咒”的心臟
這名因自殺而死的33歲的男子名叫科特,不知道什麼原因他選擇自殺。他自殺身亡後,28歲的妻子謝麗爾忍受著強烈的悲痛獨自帶著4個孩子生活。格雷的家境比較富裕,所以當他康復後,總想著為這個33歲男子的家庭做些什麼,以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於是,他透過捐贈機構知道了捐贈者的名字和家庭住址,那時可能規定沒有那麼嚴格。拿到捐贈者地址後,格雷抑制住內心的喜悅和激動,向科特的遺孀謝麗爾寫去了感謝信。沒想到就是這樣一種神奇的緣分,許是心臟在作祟的緣故,他們兩個人在通了2個月的信件後,1997年1月,他們決定見一次面,畢竟大家都這麼熟悉了,而且格雷還想當面表示自己對科特一家的謝意。
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擁有科特心臟的格雷在見到謝麗爾的第一眼就深深愛上了她。於是兩人決定永久交往下去,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很快墜入愛河。為了有自己的愛巢,格雷為謝麗爾和她4個孩子在佐治亞州買了一幢房子,沒幾年,兩人就結婚了。謝麗爾和她4個孩子的生活漸漸好了起來,這或許是科特換了一種方式在愛著他。畢竟格雷的心臟是科特的。有一次格雷在接受採訪時回憶說:“我感覺認識她好多年一樣,我無法將我的目光從她身上移開。”這是多麼美好的愛情。事情本應該到這裡就該畫上完美的句號了,但是,現實卻很殘酷,因為格雷最終選擇了自殺。
格雷在和謝麗爾結婚前,和前妻曾有兩名兒女,所以,當他和謝麗爾重組家庭後,新家庭人口突然多了起來。過去一段時間,謝麗爾一直在佐治亞州的維達利亞市的濟貧院工作,孩子們長大後,各自在南卡羅萊州和佐治亞州生活。本來這是一個多麼幸福的家庭,而且格雷平時喜愛運動、熱愛生活、愛打獵、愛烹飪,同時也樂於助人,甚至格雷40多年的好友卡森說,在格雷自殺的兩週前,他還和格雷一起出去釣魚,當時的格雷並沒有流露出自殺的跡象。而且他還說,朋友家如果有困難了,格雷肯定是隨叫隨到的。
格雷自殺的訊息震驚了親朋好友,他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警察趕到現場時,勘察了現場的物證和環境,發現格雷的屍體旁放著一把獵槍,脖子上有子彈的傷痕,最後經過屍檢確定,格雷卻是自殺無疑。1969年4月5日,格雷的數百名親友參加了他的葬禮,這顆曾經在兩個男人胸腔裡跳動的心,終於沉睡於泥土之中,而謝麗爾再次陷入悲痛之中。關於格雷自殺的原因,他的妻子謝麗爾和他的家人都拒絕發表評論拒絕接受採訪。或許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說這件事情。因為實在是很詭異,唯一的解釋就是這顆心臟還保有科特的記憶,這份記憶連帶影響著格雷的情緒。
解密心臟的記憶
不同於格雷的遭遇,如果格雷換心是繼承了前主人悲觀的生活狀態而自殺,28歲的謝爾曼是幸運的,因為她也是有因為心臟先天不健全而不得不接受新心臟移植手術。手術成功康復的她,居然發現自己的飲食習慣和其他一些生活習慣發生了改變。比如她居然瘋狂愛上了墨西哥食物:墨西哥乳酪捲餅、煎餅、軟軟的玉米麵豆卷,所有這些美食她每週都得吃好幾回。同時,她的內心深處還多了一絲自己從來不曾有過的情緒,那就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憤怒感。這些巨大的變化讓她覺得不可思議,很是迷惘。於是她在手術過去半年後,與器官捐贈者科斯特的家屬取得聯絡。
科斯特的母親在得知謝爾曼的遭遇後,說出了關於這一切的秘密:科斯特生前非常喜歡吃墨西哥食物,而且科斯特性格比較暴躁,容易憤怒,也因為這種情緒的影響,科斯特最終死於一場鬥毆當中,謝爾曼因此得到了這顆健康的心臟。得知這一切後,謝爾曼似乎更加理解這顆心臟的前主人科斯特的感受了。而科斯特的家人因為謝爾曼給她們帶來的友好和她自身的健康,倍感欣慰。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可以在謝爾曼的身上看到科斯特的影子。也正是有了這麼多神秘又神奇的聯絡,使得謝爾曼和科斯特的家庭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接受心臟移植後的生活真的是千姿百態。和傑米的遭遇一樣,一位名叫克萊爾的專業舞蹈演員因為患有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於47歲時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幾年後,克萊爾和一位傳記作家合作,出版了一本很暢銷的回憶錄叫《心之轉變》,這本書裡,講述了她換心臟以後的生活。她在書中回憶,心臟移植手術結束後不久,克萊爾就想喝啤酒、吃肯德基炸雞、巧克力棒和青椒,這些食物卻是她以前碰都不碰的。甚至在手術5個月後,克萊爾還夢到與一個姓名簡寫為Tim的瘦高紅髮少年很親近,她有種感覺,這個少年就是給他捐獻心臟的人。幸運的是,這顆心臟使她在舞蹈的天地裡重新煥發活力。
只有一位護士告訴克萊爾,她的這顆心臟來源於一個家住緬因州的18歲男孩的身上,這個男孩死於車禍。直到1990年,克萊爾才找到捐獻者的名字--提摩西拉米蘭德。她也和該男孩的媽媽確認過,這些都是他生前最愛吃的食物。或許是因為這顆心臟的關係,直到克萊爾去世前,都和男孩的媽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雖然說以現在的醫療技術做一場心臟移植手術簡直是小兒科,但是心臟移植後出現的各種神奇的事件還是引起了研究者的興趣。為此,夏威夷大學臨床護理學教授和亞利桑那大學心理學教授嘉裡施瓦茨等三位學者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根據這項研究成果,研究者們提出了細胞記憶假說論。
奇怪行為
其實所謂的細胞記憶假說並沒有得到科學證實。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說,它有助於理解這些換心後奇怪的行為。現代先進的生物技術可以做到從一個細胞複製一個生命。也就是說心臟作為身體的一個器官,它本身也具有這種功能,接受心臟移植的患者或多或少都會繼承原先心臟宿主的意願和想法。在我國古代,也發生過神奇的換心術。例如《列子.湯問篇》中記載的神醫扁鵲給公扈、齊嬰換心臟的奇事。這兩人在成功互換心臟後,竟然不約而同進了對方的家門,認了對方的妻子,為此差點鬧上衙門,最終扁鵲道出原因,才化解一場衝突。
不管是現代先進的生物技術能夠完美克隆新細胞,還是我國古代天人合一的世界觀,只要能有顆救命的心臟,能夠讓患者接受器官移植後,重新燃起對生命的渴望,這比什麼都強。因為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臟,就相當於第二次擁抱了生命。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應該好好珍惜。能夠擁有第二次生命,我們更應該敞開心懷,接收並繼承心臟前主人的所有好的不好的物質,帶著他們良好的祝願,開心快樂地生活。
好了,本期文章就是這樣,大家認為心臟會不會強大的記憶功能呢?歡迎給老尤留言,當然也別忘點贊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