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寒窗苦讀十餘載的學生來說,高考既是對過去的總結,同樣也是未來的起點。不過,大家若是認為從高考考場走出來的那一刻,一切就已經塵埃落定的話,那麼顯然是不正確的。畢竟還有更為關鍵的志願填報在不遠處等著學生。
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成績優異的學生固然可以隨便挑選學校,但成績不好的同學就需要再三斟酌之後才能做決定。
特別是對於那些剛好卡在“本科線”上的同學來說,一邊是學費高昂的民辦三本,一邊是公立大專,這道“選擇題”尤為不好做。
雖說目前不少省份都已經取消了高考批次劃分,將一、二、三本統稱為本科,但民辦學校的特殊性依舊讓不少考生感到糾結。
民辦三本與普通本科相比究竟特殊在哪裡?
有過了解的家長應該都知道,在我國教育系統中有公辦和民辦兩類院校,一般來說民辦學校屬於公辦學校的補充,數量要遠遠小於公辦。
但同樣的,由於民辦學校的辦學主體屬於社會力量,大多是個人或者某個集團,所以這類院校的辦學目的,一方面是為國家培養相關人才以外,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學校的相關收益問題。
除此之外,公辦學校在院校建設、器材購買等方面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靠財政支援,而民辦大學就沒有這個待遇了,只能靠著一點點積攢下來的資金,才能夠更換新的教學器材以及實驗用具。
最後的區別就是在於分數了。民辦三本由於教學質量普遍一般,所以相較於公立學校最少高出本科線四五十分的標準來說,對於畢業生們反倒十分“友好”,基本只高出本科線幾分或者與分數線“肩並肩”。
也正是這一點,讓不少分數擦邊的考生陷入了兩難的局面,畢竟本科學歷還是挺“香”的。那麼學費2w的民辦三本和5千塊的公立大專,究竟哪張畢業證價效比更高呢?
針對這個問題,班主任老師給出答案
其實學生之所以會糾結,主要是既想擁有本科學歷帶來的優勢,又為公立專科的便宜學費所心動。那麼到底哪種價效比更高呢?資深班主任老師從兩個方面給出了答案。
首先,從求職和進入體制內方面來分析。
隨著社會逐漸發展,為了提高團隊質量和工作效率,目前不管是考公、考編對於考生的學歷要求都比較高。特別是從國考的資料看來,有超過67%的崗位都是為本科生應屆生設立的,專科生很難找到機會。
而且現在求職市場經常處於“供求關係”不平等的狀態,企業掐尖招聘、提高求職門檻也是正常現象,專科生很難佔據優勢。
其次,在晉升學歷方面三本生也更具優勢。
雖說三本院校教學質量或許與二本比較處於劣勢,但再不濟名頭也在那裡擺著,學生畢業後也能夠獲得國家承認、學信網可查的本科學歷,如果同學們有晉升學歷的想法,直接報考即可。
但專科生由於無法獲得學位證書,想要考研只能先專升本,再讀兩年本科後才能報名,時間成本相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退一萬步說,即便是專科畢業生在畢業兩年後,能夠以同等學力申碩,也需要加試才能有上岸機會,難度可見一斑。
綜合來看,即便是民辦三本學費高昂,四年下來需要將近十萬元,可這仍舊屬於“長期投資”,日後的回報率會更高,所以這也是畢業生認為自己幸虧沒選錯的原因。
因此如果學生分數和家庭條件允許的話,還是儘量報考三本院校價效比更高一些,避免在考公和考研方面走彎路。
三本更優,但也不意味著專科生沒有好出路
說實話,三本院校動輒2W+的學費並不是所有家庭都承擔得起,不少學生最後糾結來糾結去還是隻能選擇專科,但這並不意味著將來就沒有出路。
畢竟專科院校和本科院校對人才的培養方向不同,專科院校更傾向於實踐操作,因此在電氣等理工類專業上,反而會比普通本科生的起薪更高,畢竟現階段我國應用型人才還是比較稀缺的。
所以說選科專科的同學,在校期間也要多努力提升自己,爭取儘早拿到相關從業證書,為自己將來的發展添磚加瓦哦。
互動話題:你覺得是選擇三本更具備優勢,還是選擇專科更靠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