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政肇始
英國亨利八世的王后沒有兒子。如果亨利八世絕嗣,英國王位就可能由西班牙王室取代或受其控制;而龐大的教會力量還控制著英國的大量財富。
亨利八世,想要離婚再娶,羅馬教皇批准過很多離婚案,但偏偏亨利八世的離婚案卻沒有獲得批准,原因就在於巨大的利益關聯。
為了保住王位和財富,於是,亨利八世開始折騰了,這一折騰,折騰出一個現代國家的基本形態。
政府體制的改革以亨利八世的國王首席秘書權力擴大開始為標誌,國王首席秘書原本是國王的私人秘書,只傳達國王的一些令諭,不直接從事政務活動。托馬斯·克倫威爾。
克倫威爾之前的行政系統由傳統的教會、世俗貴族把持,亨利八世離婚問題一直受到他們的阻礙,許多政令無法實施。克倫威爾被任命為首席秘書後開始獨斷朝綱,進行大規模改革
克倫威爾扮演了相當於內閣總理大臣的角色,手下張羅了一批改革派為內閣成員,頻繁討論各種國家事務,這樣,一個現代政府由此產生,並很快得到法律上的承認。
改革的道路並不一帆風順,克倫威爾遭到一批反對改革的貴族反對,他們慫恿亨利八世於1540年7月處死了克倫威爾。不過由於克倫威爾所奠定基礎相當紮實,樞密院制度不僅沒有被推翻,後來還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到愛德華六世時,樞密院的16名成員中沒有一個是受封超過12年的老貴族。
從1529年開始,下議院連續召開了七年會議,其中前三年的主要任務是向羅馬教皇施壓,以達到離婚目的。
11月,議會開幕伊始,便立刻向教會發難。
1532年,改革派領袖托馬斯·克倫威爾和下院議長奧德利進入政府掌控權力,加快了改革步伐,同年透過“反對主教權的請願”,剝奪了教會的司法權,申明“國家應有完整統一的主權主張”。
議會通過了議會改革以來的第三個王位繼承法,宣佈亨利八世的三個子女愛德華、瑪麗和伊麗莎白為王位繼承順序,並透過法案重新規定了王位的頭銜,將“英國教會在塵世的最高首腦”正式變成國王。
亨利八世在對下院進行改革的同時還對上院進行了改革,由於上院保守勢力的強大,同時也無法超越歷史語境,上院改革主要是驅逐了教會貴族議員,增補了新晉貴族議員的職位,沒有更大幅度的動作。
------以上內容摘自網路------
歐洲歷史上的神權凌駕於王權之上。
教皇地位相當於周天子,支配力和影響力還超過了周天子。
而國王僅相當於諸候王,地位許可權甚至比諸侯王還低。
周天子可以被廢除,所以諸候爭霸,戰禍綿延。
教皇這個職位來源於宗教,無法被廢除,所以歐洲諸侯只能做變革,而不能有更大的行動。所以相比之下,更少流血行動,歷史時間推移,逐漸成為了歐洲的政治生態。
所以歐美人其實都明白,自由的程序其實是貴族反抗神權的過程,貴族為了爭取支援,不得不以更多善政對待各階層民眾。
但是宣傳中會改變成:自由的程序是人民反抗神權的過程。
貴族與人民的區別,就是事實與宣傳的區別。
當然,這樣宣傳是有好處的。
本來歷史是政權與神權之爭開始的,但是,由宣傳內容推演出來的結論成了人的基本權利和神權之爭。
一直演變到現在,這個因宣傳而改變的結論就演變成了現代的關注人權。
即使國王貴族們明明知道,平民在權力遊戲中從來只是工具,但是不會說穿。
這是因為宗教沒有可能完成廢除造成的,儘管教皇與神父可能很邪門,但是絕大多數教義並非是惡的。
於是,政治在宣傳上就不可能做到赤裸裸,任何時候還是必須說的非常好聽的。
說的好聽了,終歸還是多少要有所行動的。所以,好的政治宣傳,其實反過來還是會對執政形成微弱的關於公信力的“誓言約束”的,比赤裸裸的“看誰更狠”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