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獨立的話題,網上鋪天蓋地的都在強調獨立及其重要性,比如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女人要獨立等等。
那麼關於獨立的起源,又是怎麼樣的?
結合我自己的經歷,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01 追根溯源,從什麼時候開始有自己的獨立思想?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自己的獨立思想的?回想起這個問題,我的答案:肯定不是18歲。或許在更早之前就有了。
我記得很小的時候,每逢過年過節,幾家人都要去長輩家聚餐。如果不去,就會說你不聽話、不懂事等等。最後就是被父母強制要求去長輩家。這似乎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傳統習俗。但是,我從骨子裡就很討厭這種習俗。其實,真正讓我討厭的不是習俗,而是人。
這得從個人的成長環境說起。有的人從小被爺爺、奶奶寵愛,這種親情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而我,從來沒有體會過這種隔代的親情。爺爺早已不在了,奶奶在外地,從小沒見過。對於爺爺、奶奶這樣的稱呼,對我而言只是書本上的一個名詞,根本不知道這種親情是什麼概念。看著我長大的外公、外婆有著極深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從小對我的態度,我自然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
回想起來,原來自從記事起,就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還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一大家子人,誰好誰不好,根本不用家長教,自己心裡跟明鏡兒似的。換作一個在幸福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可能就會不一樣了。
現在看來,小時候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倒是早早地培養了自己的獨立思想。這從某個角度來看,倒是一件好事。
02 過早的獨立思想也導致了過早的獨立行為
對於個人過早的獨立行為,我認真地想了想,也是家庭環境造成的。作為80後獨生子女的這一代人,很難體會到家裡有兄弟姐妹的這種親情概念,自小身邊的同齡人都是如此。
不過,有點不太一樣的是,我媽從小對我就是放養的狀態。上小學的時候,我聽到別的同學說,她媽媽總是把她所有的事都安排好,什麼事都不用她自己操心,就連書包都會幫忙整理好。我聽了很是羨慕,因為我媽從來不會做這些事。
記得,有次過年期間,還是在長輩家,大人都湊了幾桌麻將玩得不亦樂乎。到了飯點,也不願意撤場,繼續奮戰。幾個小孩都餓得不行了,無奈之下,我自己動手去做飯了。隨便做了幾個菜,端上桌了竟然有模有樣。這時候,打麻將的人才捨得散場。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各人盛了飯,一頓狼吞虎嚥。一會功夫,我做的那幾個菜都被掃光了。眾人紛紛誇讚,好吃!當然了,餓成那個樣子,自然吃什麼都會覺得好吃。
我對他們的娛樂行為表示不理解,為了滿足麻將癮,飯都顧不上吃了麼?你們自己可以不吃,但是讓小孩餓著,又算什麼?作為父母,責任感又在哪?
說到做飯這件事,我自己好像並沒有刻意去學過,只記得很小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會了。想到我另一個同學,一直到了上大學,也只會煮泡麵。同樣都是獨生子女的一代人,家庭環境的不同,也導致了獨立性的不同。
家庭環境,就是一個人產生獨立行為的根源。
03 人無完人,所有的事情都有兩面性
過早地獨立,不可否認,給我帶來了一定的好處,但也造成了一些影響。
先說說好處。
第一,獨立性強。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在我的成長過程中,都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能力。
第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這種能力,不僅生活中需要,工作中也需要。遇到問題,我通常不會去問別人怎麼辦,而是自己思考,再去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三,抗打擊能力強。超強的獨立性已經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很強大,強大到超越自己。
再來說說壞處。
第一,缺乏安全感。至少有段時間是這樣的。經歷過一些挫折後,才明白安全感是自己給的。
第二,性格孤僻。大概不合群的人都是如此,不愛社交,不愛走親戚。我想,這就是人有所得,必有所失吧。人不可能是完美的。擁有了獨立性,就會失去另一些特點。
第三,不近人情。有些人是這樣評價我的,我表示可以理解。但我想說,每個人想要的不一樣,我不會去為了迎合別人而改變自己,做最真實的自己就好。
我是懿非宇,自由創作者,專注自我成長。
不負時光,自由生長。
做個有趣的靈魂,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