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是我們敬重的開國元勳,解放後,他雖然沒有孩子,但是他將自己的侄子侄女都視若己出,供他們上學讀書,並且透過自己的言傳身教,給他們留下了清廉簡樸的家風。
1955年,我軍進行了第一次的全軍大授銜,這次授銜,彭德懷專門為一個人的軍銜發了火,這個人就是他的侄子彭啟超。
彭啟超參加革命的時間是1946年,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後參與了延安保衛戰等,建國後,他他來到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當學員,1955年授銜時,按照彭啟超的資歷,功勞,他怎麼也應該被評為上尉軍銜。
陳賡時任院長,他知道彭啟超與彭德懷的關係,而且根據政策,彭啟超是完全夠資格被授予上尉軍銜的,因此,他就將彭啟超的名字寫在了上尉名單中。
彭德懷後來得知此事後,就找到了陳賡,告訴他,彭啟超的軍銜評高了,應該降一級,陳賡有些疑惑,同時,他也有些為彭啟超打抱不平,但是彭德懷已經鐵了心了,要將彭啟超的軍銜給降一級。
此事彭啟超並不知道,之後當他看到自己的名字在中尉名單中時,非常不服氣。
有一天,彭啟超以出差的名義來到北京,找到了彭德懷,許久未見,彭德懷很是高興:“你小子什麼時候來的,也不說一聲?”
彭啟超:“我回北京送給材料,明天一早的火車就回哈爾濱去,趁晚上過來看看您。”
彭德懷:“學院那麼多人,幹嘛非讓你來送材料,我看你是公私兼顧。”
彭啟超知道伯父的嘴向來是不饒人的,他就笑著說:“我也挺想伯伯,伯母的。”
彭德懷也沒多說什麼,他忽然問:“你們學院評軍銜,評完了嗎?”
彭啟超:“正在評。”
彭德懷:“別人有什麼意見嗎?”
彭啟超如實回答:“別人都沒有,我有,我正是為了這件事找您來的,這事太不公平了。”
彭德懷有些疑惑:“怎麼個不公平法?”
彭啟超:“那些和我一起參軍,資歷差不多的戰友,都被評為了上尉,我上學前就是副連長,完全可以評上尉的,可是學院就給我評了一箇中尉。”
彭德懷聽到這裡,就完全明白了,彭啟超來找自己的原因,就是因為給他評銜評低了,彭德懷沒有說話,彭啟超繼續說:“伯伯,我們陳院長是您的老部下,您能不能和他說說,把我的軍銜往上調調?”
彭德懷有些生氣:“你就是為這事來的?”
彭啟超一看伯伯臉色不對,就停了下來,彭德懷說:“啟超,實話告訴你,把你的軍銜壓一級,是我的主意。”
彭啟超瞪大眼睛,有些不敢相信:“這是您的主意?”
彭德懷:“是的,你們陳院長打電話給我,說你的情況比較特殊,給你評上尉是合適的,但是我要求給你降一級。”
彭啟超:“伯伯,您為什麼要這樣做啊,我可是您的親侄子啊。”
彭德懷很理解侄子彭啟超現在的心情,他語重心長的說:“正是因為你是我的親侄子,我才必須這樣做,瞭解你的人,知道你是憑本事被授予上尉軍銜,不瞭解你的人,一定認為是我的原因,你才有了這個牌牌,在這件事上,我只有犧牲你,才能服眾。”
彭啟超一肚子委屈:“伯伯,您堅持原則,嚴格要求自己的家屬,這並沒有錯,但是您有沒有想過,授銜對我來說也是人生的大事啊,他關係到我日後的進步和發展,你不能因為我是您的侄子,您就不為我著想啊,就算您不為我著想,你也應該為您犧牲的弟弟想想吧。”
聽到這些話,空氣似乎凝固起來,彭德懷一時無話可說。
彭啟超氣憤的扭頭就走,這時,彭總的妻子浦安修走了進來:“老彭,我覺得你今天這事做的不對......”
第二天,彭啟超來到火車站,準備回哈爾濱去,這時,他的妹妹彭鋼來了,彭鋼:”伯伯讓我來,給你送一條圍巾,還寫了一封信。”
彭啟超的心情此時還未完全的平復下來,火車啟動了,他打開了信,上面寫著:“啟超,你身為彭家人,就要遵守彭家的家風,那就是任何時候都要清正,連結,誠實,老實人有時候會吃虧,但是從長遠看,老實人不吃虧,想想那些為革命犧牲的人........”
看完了信,彭啟超落下了眼淚,他終於明白了自己伯伯的一片良苦用心。
當年,我軍實行薪金制,彭德懷擔心彭啟超在經濟寬鬆後就開始大手大腳地花錢,於是就想了一個辦法替他存錢,那就是讓他擔負起妹妹的生活費和學費,叮囑他每月從薪金中留出二十元寄給她。
後來,彭德懷又打電話告訴侄女:“你的生活費還是由我給,你哥哥給你的錢,不要用,按月給他存入銀行,以後他用時,你再還給他。”
1958年,彭啟超畢業後被安排到福建漳州工作,廬山會議後,彭啟超由於彭德懷的關係,被調到了武漢,在武漢食品公司殺豬賣肉,在武漢,彭啟超與幼兒園女醫生劉慶雲結為了夫妻。
文革時期,彭啟超飽受折磨,但是他始終沒有放棄,後來,他又回到了部隊,
1994年,彭啟超的妻子因病去世,為了照顧他,經人牽線,一位揚州的蔡姨來到了彭啟超的身邊,陪伴他度過晚年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