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28週歲,未婚,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超過法定結婚年齡8歲,超過晚婚年齡5歲!”快到30歲的我們,總是會被婚姻這一話題弄得頭昏腦漲。但,也正是因為不想將就,不想辜負自己的未來,我們總會考慮很多。
談戀愛的時候考慮對方適不適合,是不是三觀不合,是不是門當戶對;相親的時候考慮對方是不是隻是為了結婚而結婚;結婚的時候又在考慮彩禮和嫁妝該如何如何……
想象與真實,擔憂與現實,我們總想控制一切,卻在最後意識到現實完全沒有呈現出自己預想的模樣。
這,其實與我們嬰兒時期的“全能感”有關。嬰兒時期的我們,認為自己處於“世界的中心”,自己一哭就會有人來抱抱,有人來餵奶,似乎自己有某種魔力,只要透過簡單的想象,我們的願望就能得以實現。
我們總是不自覺考慮太多,原因就在於我們還在習慣性用“全能感”來看待世界,那是一種對周圍人事物以及對未來的把控感和確定感。但其實,全知全能可能會讓人生失去它原本的光彩。
1
人生得有趣,就在於未知
人生的價值是什麼?有多少人忙忙碌碌,到頭來卻發現這一輩子也不知道究竟在忙碌什麼。感覺還沒經歷什麼,這一輩子就匆匆過去了,那些曾經的理想,早已被現實所擊敗,得過且過,如此而已。《阿甘正傳》告訴我們,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而你能做的,就是細細地去品味你現在吃的這一顆。
前不久,和幾個朋友聊起小時候參加各種培訓班的經歷,其中一個朋友說的讓我們都不禁感慨萬千。她說:“還記得讀小學的時候,每個週末都被培訓班給安排得滿滿當當,3節鋼琴課,2節芭蕾課,2節英語課。就這樣,我堅持了6年的時間,練琴練到懷疑人生,學芭蕾壓腿壓到痛苦萬分,學英語背單詞背到頭昏腦漲……”
正當我們為她悲慘的童年唏噓不已時,她卻話鋒一轉:“不過吧,長大後的我卻很感激那時的自己,正因為那些培訓班,讓我接觸到了許許多多不同的人,也結交到了很多朋友。”
確實,無論我們現在的境遇是痛苦的還是歡樂的,我們也終會在某個時刻體會到不同境遇帶來的收穫。人生的下一顆巧克力我們都不知道在哪裡,但只要我們多去嘗試自己從來沒有突破過的邊界,多去拓寬自己的認知範圍,下一場精彩一定會被我們給遇上。人生的有趣就在於未知,無論選擇什麼,都有好有壞。所以,何必考慮太多?
2
人生不必比較,適合自己就好
高考後選擇報考哪一所學校,哪一個專業,畢業後選擇哪個行業,做什麼工作?我們總在面臨選擇,總在擔心如果一步錯,步步錯。受到從眾效應的影響,我們理所當然地“隨大流”,在自己半知不解的基礎上,去選擇熱門專業、報考熱門學校,去應聘熱門公司、從事熱門工作。似乎只有當自己成為“別人家的孩子”,才能算是成功。
選擇怎樣過一生,每個人都應該有每個人的答案。有人選擇放棄過萬月薪的工作,紮根大山深處支教幾十年;有的人選擇清貧的生活,只為繼續傳承非物質文化技藝;更有人選擇每天做公益,捐出自己的所有財富。
人生的選擇,沒有對與錯之分,更沒有比較的必要。遵循自己內心的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標準就好。
在《不普通人類實錄》的影片裡,一個月零花錢10萬的富二代女生找了一個月薪只有1萬的人談戀愛,在別人都不看好這段戀情的情況下,他們倆人卻已經在計劃結婚。
3
人生需要多一點隨機應變
《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曾說:最害怕死亡的人是那些知道自己從未真正活過的人。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現實一直在改變。相應地,我們的思想也需要隨時地變換,在不同的時間段擁有不同的活法。
朋友陳晨大學畢業的時候,在畢業典禮上發表了一則振奮人心的演講,她高喊著:”我看到過那些成為房奴、車奴的人的模樣,他們被生活重擔壓得抬不起頭。我不會要這樣的生活,我的未來規劃裡,沒有房、沒有車,只有自由的靈魂!”
然而,在陳晨用自己在大學裡賺到的錢去全球旅行一年後,她卻選擇了穩定,不但在一個大城市裡找了一份工作,還和爸媽借了錢買了一套房。
我嘲笑她是打了自己的臉,她卻聳了聳肩無所謂地說:“這有什麼,此一時彼一時,時代在變,年齡在變,想法當然也應該隨之改變。如今的我,自願成為房奴,因為我知道:買房是我目前在大城市裡獲得歸屬感的最有效的方式。”
我們的認知有限,未來無法預知,比如今年的新冠,它說來就來。我們所能做的,也許就得像黃德惠在《那些過得去的過不去的終將過去》說的那樣:在充滿不確定的環境中,有時我們需要的不是朝著既定方向的努力,而是在隨機應變中尋找求生的路,不是遵循規則,而應該突破規則。
就如那些在今年疫情期間果斷轉戰線上電商的實體企業,丟棄了舊有的堅持線下實體的觀念,實現了自救。人生充滿不確定性,逆風翻盤,關鍵還是在於自己。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段我非常喜歡的話:人生的要義一個是隨心所欲,一個是隨機應變。前者是隨著自身的差異變化而差異變化,後者是隨著外界的差異變化而差異變化。可以說,你不隨意是和你自己過不去,而你不隨機則是和外界他人或萬事萬物過不去。除此之外,那就隨緣和隨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