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嚴重的洪水和住房短缺,荷蘭對浮動房屋的興趣日益濃厚。 這些浮動社群正在激發從法屬波利尼西亞到馬爾地夫等洪水多發國家的雄心勃勃的荷蘭主導專案
在
10 月的一場大風暴襲來時,阿姆斯特丹 Schoonschip 浮動社群的居民毫不懷疑他們可以度過難關。 他們把腳踏車和戶外長椅綁起來,與鄰居聯絡以確保每個人都有足夠的食物和水,並在他們的鄰居上下滑動其鋼製基礎柱子時彎下腰,隨著水上升,然後下降到原來的位置。雨停了。
“我們在風暴中感覺更安全,因為我們在漂浮,”兩年前搬到 Schoonschip 的荷蘭電視製片人 Siti Boelen 說。 “我認為在世界範圍內建造水上建築並不是一個優先事項,這有點奇怪。”
隨著海平面上升和超強風暴導致海水膨脹,浮動社群提供了一項防洪實驗,可以讓沿海社群更好地抵禦氣候變化。 在土地稀缺但人口稠密的荷蘭,對此類房屋的需求正在增長。 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在那裡建造水上房屋,官員們正在努力更新分割槽法,以使建造浮動房屋更容易。
“市政當局希望擴大浮動的概念,因為它是對住房空間的多功能利用,並且因為可持續的方式是前進的道路,”來自 GreenLeft 黨的阿姆斯特丹市議員 Nienke van Renssen 說。
荷蘭的浮動房屋附在一根柱子上,可以根據水位上下浮動
在過去十年中出現的荷蘭浮動社群已成為現在由荷蘭工程師帶頭的大型專案的概念證明。 這些不僅在英國,法國和挪威等歐洲國家,而且在法屬波利尼西亞和馬爾地夫,印度洋國家的海平面上升現在構成了生存威脅。 的浮島 波羅的海 建造小城市
生活在水上對我們來說很正常——Marjan de Blok
漂浮的房屋可以建造在任何海岸線上,並且能夠透過留在水面上來應對海平面上升或雨水引起的洪水。 與可以輕鬆解纜和重新安置的船屋不同,浮動房屋固定在岸邊,通常靠在鋼杆上,並且通常連線到當地的下水道系統和電網。 它們在結構上類似於在陸地上建造的房屋,但它們不是地下室,而是有一個混凝土船體作為平衡物,使它們能夠在水中保持穩定。 在荷蘭,它們通常是預製的方形三層聯排別墅,採用木材、鋼鐵和玻璃等傳統材料在異地建造。 對於面臨日益嚴重的洪水和住房土地短缺的城市來說,浮動房屋是在氣候變化時代擴大城市住房的潛在藍圖之一。
Koen Olthuis 於 2003 年創立 Waterstudio 了一家專注於浮動建築的荷蘭建築公司 他設計的房屋由挖入地下約 65 米(210 英尺)的杆子加固,並配備減震材料以減少附近海浪的移動感。 水漲時房屋上升,水退時房屋下降。 但儘管它們看起來很簡單,但 Olthuis 認為,它們有可能以自電梯推出以來從未見過的方式改變城市,電梯將天際線向上推。
荷蘭是水上開發的先驅,作為一個地勢低窪的國家,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在海邊工作
“我們現在擁有技術,可以在水上建造,”Olthuis 說,他設計了 300 個浮動房屋、辦公室、學校和醫療保健中心。 他補充說,他和他的同事“不將自己視為建築師,而是將自己視為城市醫生,我們將水視為藥物”。
在荷蘭這個主要建在填海土地上的國家,其中三分之一仍低於海平面,這個想法並不是那麼牽強。 在阿姆斯特丹,其運河上有近 3,000 艘正式註冊的傳統船屋,數百人搬進了以前被忽視的社群的浮動房屋。
Schoonschip 由荷蘭公司 Space&Matter ,由 30 棟房屋組成,其中一半是複式房屋,位於前製造區的一條運河上。 該社群距離許多居民工作的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僅有很短的渡輪航程。 社群成員幾乎分享所有東西,包括從當地農民那裡購買的腳踏車、汽車和食物。 每棟建築都有自己的熱泵,並將大約三分之一的屋頂用於綠化和太陽能電池板。 居民將剩餘電力相互出售並出售給國家電網。
“生活在水上對我們來說很正常,這正是重點,”荷蘭電視導演馬裡安·德布洛克說,他於 2009 年透過組織建築師、法律專家、工程師和居民的集體來發起該專案,以完成該專案。離地。
不再有瘋狂魔術師建造浮動房屋的想法 – Koen Olthuis
鹿特丹低於海平面 90%,是歐洲最大港口的所在地,擁有世界上 最大的浮動辦公樓 ,以及一個 浮動農場 ,向當地雜貨店供應乳製品。 自 2010 年 Floating Pavilion 在鹿特丹海港推出太陽能會議和活動空間 氣候證明和適應戰略 。
“在過去的 15 年裡,我們將自己重塑為一個三角洲城市,”鹿特丹市首席恢復力官 Arnoud Molenaar 說。 “我們沒有將水視為敵人,而是將其視為機遇。”
荷蘭的浮動開發專案激發了其他低窪國家更大的開發專案
為了幫助保護城市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荷蘭政府於 2006 年實施了“河流空間”計劃,該計劃戰略性地允許某些地區在大雨期間洪水氾濫,這是一種正規化轉變,旨在擁抱而不是抵制水位上漲水平。 Olthuis 表示,荷蘭的住房短缺可能會刺激對浮動房屋的需求,包括在“河流空間”地區,至少在一年的一部分時間裡,洪水將成為景觀的一部分。 專家表示,要緩解荷蘭的住房短缺問題,需要在未來 10 年內建造 100 萬套新住房。 浮動房屋可以幫助緩解可用於開發的土地短缺的壓力。
專門從事浮動建築的荷蘭公司也被國外開發商提出的更雄心勃勃的專案的要求所淹沒。 建造一系列擬議中的 漂浮島嶼 波羅的海 該開發專案可容納 50,000 人,並與私人出資 150 億歐元(169 億美元/125 億英鎊)的水下鐵路隧道相連,連線芬蘭赫爾辛基和愛沙尼亞塔林。 該專案得到芬蘭投資者和“憤怒的小鳥”企業家彼得·維斯特巴卡的支援。
Waterstudio 將監督今年冬天 浮動住房開發專案 在馬爾地夫低窪首府馬累附近 ,該國 80% 的土地位於海拔不到 1m(3 英尺)的地方 。 它由設計簡單的經濟適用房組成,可容納 20,000 人。 船體下方將是人工礁石,以幫助支援海洋生物。 這些建築物將從深處抽出冷海水以幫助空調系統。
“不再有瘋狂魔術師建造浮動房屋的想法,”奧爾修斯說。 “現在我們正在建立藍色城市,將水視為一種工具。”
馬爾地夫浮城的海洋開發是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旨在緩解土地壓力並提供住房
然而,浮動房屋帶來了許多挑戰。 大風大雨,甚至大型遊輪的經過,都會使建築物搖晃。 Schoonschip 的居民 Siti Boelen 說,當她第一次搬進來時,暴風雨的天氣讓她三思而後行,然後冒險上去她三樓的廚房,在那裡她感受到了最強烈的動靜。 “你感覺到它在你的胃裡,”她說,並補充說她已經習慣了這種感覺。
浮動房屋還需要額外的基礎設施和工作才能連線到電網和下水道系統,需要特殊的防水線和泵來連線到較高地面的市政服務。 就阿姆斯特丹的 Schoonschip 和鹿特丹的浮動辦公樓而言,必須從頭開始建造新的微電網。
但收益可能超過成本。 Blue21 的聯合創始人兼董事 Rutger de Graaf 表示,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災難性、前所未有的風暴促使城市規劃者和居民向水尋求解決方案。 他說,去年夏天,當致命的洪水襲擊了德國和比利時,造成至少 222 人 。
“如果發生洪水,預計會有很多人搬到地勢較高的地方。但另一種選擇是留在沿海城市附近並探索向水上擴張,”德格拉夫說。 “如果你考慮到本世紀下半葉,數以億計的人將因海平面上升而流離失所,我們需要從現在開始增加浮動開發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