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車是講求反應和精確資料的運動,賽道上車手須理性地分析並作出即時反應。賽車除了需要超越對手,更要超越時間;美術是將藝術家感性的想法與感覺投射在藝術品上,永久地流傳下去。這兩件事物看似毫無交集,但同時兼有這兩種愛好的卻大有人在:法國賽車手Herve Poulain就是其中一位,他更將這兩件看似不可能融合的事變為可能。
Alexander Calder和Herve Poulain談論第一輛藝術車的設計
Herve Poulain 1940年生於法國北部Avranches,大學時期主修法學,畢業後因為熟悉法律和對藝術的熱忱,進入巴黎老牌拍賣行Hotel Drouot擔任拍賣官。因家人在Avranches Renault工廠工作,耳濡目染下Herve也開始他的賽車生涯。在賽車和藝術圈都有一定人脈和資源的Herve Poulain,初期駕駛Alpine車款參賽時已經萌生藝術車這個想法,可是跟法國車廠並未達成共識。1975年準備參賽Le Mans 24小時耐力賽時Herve Poulain遇上了當時BMW Motorsport部門總監Jochen Neerparsch,Jochen也是一位藝術愛好者,和Herve一拍即合,開創了藝術車這個概念。
1975 BMW 3.0 CSL by Alexander Calder
第一輛藝術車,Herve Poulain找來美國好友Alexander Calder合作。Alexander Calder大學時期主修機械工程,畢業後步祖父和父親的後塵成為雕塑藝術家。他擅長以鐵絲懸吊五彩繽紛的藝術品部件,呈現浮動的效果,並能隨著空氣流動改變型態,開創了”動態雕塑”先河。這種在穩定與不穩定中尋找平衡的藝術方式,套用在藝術車上再適合不過。
Alexander Calder運用了對比度很大的紅、黃、藍三色在車身上畫出不規則的記憶體塊,擾亂了BMW 3.0 CSL原本的車身線條,在Le Mans賽道高速賓士時,給觀眾們與其他3.0 CSL不同的視覺效果。Alexander Calder在創作這輛藝術車不久後逝世,這輛3.0 CSL成為了他的遺作之一。
Herve Poulain 1975年以私人車隊名義,聯同法國車手Jean Guichet、美國車手Sam Posey駕駛93號參加Le Mans 24小時耐力賽,可惜在比賽進行七小時後因傳動軸故障退賽,但在這七小時內,為藝術車吸引了全場觀眾的眼球,打響了藝術車的名號。
1976 BMW 3.0 CSL by Frank Stella
第二輛藝術車由BMW原廠邀請美國藝術家Frank Stella合作。Frank Stella的藝術創作跨越平面藝術和雕塑領域,風格多變。而Frank Stella個人也很熱愛機械和汽車,這一輛賽車他就用機械工程的角度設計:全車設計以黑線白底的方格工程設計圖紙覆蓋全車,清楚顯示出車身線條,然後再在這個以車身線條為基礎的圖紙上作畫。
英國車手Brian Redman和美國車手Peter Gregg以BMW廠隊名義駕駛這輛藝術車出賽,但於比賽進行五小時後因漏油退賽。
1977 BMW 320i Group 5 by Roy Lichtenstein
1977年BMW推出車身比較小的320i Group 5賽車接替3.0 CSL Group 5,而這一年Herve Poulain以此車再度迴歸Le Mans 24小時耐力賽,繼續找尋藝術家在BMW車上創作。這次請來現代藝術泰斗Roy Lichtensten合作。美國藝術家Roy Lichtenstein是通俗藝術Pop Art波普藝術風格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藝術來源於生活,所以作品中經常採用生活中的事物作為主題,穿插不少廣告和漫畫元素。
這輛藝術車身上主要能看到Roy Lichtenstein擅長使用的Benday dots漫畫圓點和線條。在這輛車上,圓點代表天空;藍色和綠色的”速度線”分別代表車輛駛過的賽道和田園風光,還有一個黃色的太陽。Roy Lichtenstein表示這是想讓觀眾在賽車未上賽道前就能看到賽道上的風景。而這輛為賽道而生的藝術品,在1977年由Herve Poulain和法國車手Marcel Mignot奪得分組冠軍、總成績第九的佳績。
1979 BMW M1 Procar by Andy Warhol
對於沒有關注現代藝術的讀者來說,前幾位藝術家的名字可能比較陌生。但創作M1 Procar藝術車的藝術家,相信大家都有聽過他的大名:Andy Warhol。Andy Wahrol是波普藝術的代表人物,出身插畫師的他提倡將藝術平民化和商業化,很多作品都用印刷方式大量複製。
他的作品大部分是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和名人,最有名的是”金寶湯罐頭”和”瑪麗蓮夢露”,這種商業主義的藝術在當年抽象表現主義為主流的現代藝術界惹起了很大爭議。除此以外,他也經常與社會上的名人社交,很多名人也請他為自己繪製肖像,成為了圈子內的明星。
Herve Poulain 1979年再度迴歸Le Mans 24小時耐力賽,選擇了BMW為Group 4比賽開發的M1 Procar,參加Le Mans 24的IMSA組別與Porsche 935對抗。作為BMW第一款超跑,找來Andy Warhol這位明星級藝術家才能顯示M1 Procar在BMW歷史的崇高地位。而Andy Warhol也一如所望將這輛藝術車推往另一個境界:他並沒有像之前幾位藝術家一樣先在模型上起草稿,而是直接拿起油漆和刷子在實車車體上創作,再用手在車油漆上畫上線條。
紅黃綠藍的油漆在車上沒有清楚的分界,Andy Warhol嘗試用這種方法表現出速度感,他認為賽車在高速行駛時,所有的輪廓和顏色都會變得模糊。
在Le Mans 24小時耐力賽中,Herve Poulain、Marcel Mignot和德國車手Manfred Winkelhock駕駛此車奪得分組第二、總成績第六。
2010 BMW M3 GT2 by Jeff Koons
Jeff Koons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名的藝術家之一,擅長以明光誇張的顏色製造雕塑。他的名作是一系列用反光不鏽鋼打造的汽球系列,雖然他的風格被不少人批評媚俗,但他的作品曾經打破在世藝術家作品的拍賣記錄,奠定他在現代藝術界的地位。
BMW繼1999年使用V12 LMR參加Le Mans 24 Hours之後,2010再度用藝術車參賽。這次Jeff Koons在創作之前做了大量資料蒐集,觀察了很多賽車相關的影象、色彩、速度和爆發相關的相片。他覺得賽車就像生命般充滿能量,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力量超越自己,和這輛BMW引擎蓋下蘊藏的動力一樣,隨時準備爆發。
這樣的想法投射在車上,Jeff Koons從車鼻開始往車尾拉出如霓虹般五彩繽紛的彩色放射狀線條,車尾也對應車頭做出一個一個爆炸的圖樣,這樣的設計讓車就算在靜止時也有飛奔的速度感。當然,在Le Mans賽道上奔跑時會有更驚豔的視覺效果。
這輛車在參賽時被冠上79號的車號,向1979年Andy Warhol M1 art car致敬。正賽時由BMW廠隊車手Andy Prialux、Dirk Muller和Dirk Werner駕駛,但並沒有像M1 art car般完賽,而是在比賽進行五小時後因機件故障退賽。
2016 BMW M6 GTLM by John Baldessari
John Baldessari是美國觀念藝術家,他的範疇包括印刷藝術、雕塑和攝影,並擅長以文字在不復雜的作品上簡單直接闡述作品的意義,這輛art car就是很典型的John Baldessari作品:純白的車身,車頂有一個大紅圓形,在高處看下來一眼就能認出這輛Art Car;車身其他部分以黃、藍、綠三色以簡單的圖形點綴。重點設計是在左右車門以黑色粗體的”FAST”字樣和M6 GTLM影象,直接表明這是一輛快的賽車。
此車於2016年11月30日於美國Miami Art Basel藝術展釋出,隨後由Bill Auberlen、Alexander Sims、Agusto Farfus和Bruno Spenger駕駛參加2017 Daytona 24 Hours比賽,以總成績第十二名完賽。
2017 BMW M6 GT3 by曹斐
BMW首次邀請中國藝術家合作,也是目前創作藝術車最年輕的藝術家。曹斐出生於1978年,在20歲左右就開始影片創作,生活於急速發展的中國廣東,千變萬化的社會環境、流行美學促成了她的藝術風格:穿梭於幻想與現實的超現實主義。也讓她從影象藝術跨越到虛擬多媒體藝術。
這輛是第一輛數字化藝術車,曹斐認為每個時代都會用不同的媒介和方法來表達藝術作品,所以她用了最擅長的虛擬藝術來進行創作。她並沒有直接在車身上作畫,而是創作了一個虛擬的平行世界全黑的車身需要用手機App才能看出曹斐的作品。當手機照向車身時,從螢幕中能看到車頂飄浮著光影線條。在這輛藝術車上,光代表著思想,光影線條隨著車身高速賓士,就好像從遠古傳統到對未來幻想的思想發展。
這輛車在2017年5月31日於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釋出後在中國巡迴展覽,於2017年11月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作賽道亮相,由多次在澳門參加WTCC的BMW廠隊車手Augusto Farfus駕駛參加國際汽聯GT世界盃(FIA GT World Cup),在排位賽後取得P2起步的有利位置,但在第三圈Rolling start後在葡京彎被後方Mercedes-AMG車手Raffaele Marciello追撞造成車身損壞。在第六圈時Audi車手Lucas di Grassi發生意外,車隊爭取在Safety car帶領繞圈的情況下入Pit更換零件,加上Farfus豐富的澳門賽道經驗,最後奇蹟地在狹窄的澳門賽道由第十二名追到第四名完賽。
從Herve Poulain的一個想法,在BMW原廠的協助下,賽車不再只是在賽道上一味追逐對手和時間的冷冰冰機械,而是把更多色彩和思想帶到賽道上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