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妞奇夢記》的上映有個最重要的意義,是木偶動畫時隔多年重新出現在大銀幕上,回到大眾的視野當中,習慣於看二維動畫、三維動畫、炫酷特效的觀眾可能遺忘了這門屬於我國傳統文化的手藝,但大家應該去關注,我們還有這樣依靠純手工一點點做出來的工藝電影。我想告訴大家別放棄,永遠不要放棄傳承傳統藝術文化,定格動畫還在,木偶動畫還在,還有人持續地在往前推進,也希望更多年輕觀眾能夠參與喜歡。事實上,製作木偶動畫的精神本來就是冬奧的精神,傳統文化還在,我們還會持續地把它做到最好。
《小虎妞奇夢記》講述了小虎妞從滑冰場來到一個奇妙夢境,在夥伴們的鼓勵下勇敢面對挑戰的冒險故事。大多數90後、絕大多數00後、10後甚至沒有看過木偶動畫電影這種藝術形式,此篇章展現了小虎妞、福祿壽三星、風箏、布老虎、雪人冰糕、糖葫蘆等在中國人曾經日常生活中的經典形象。
中國木偶動畫久違了20多年
該單元人物均由手工木偶模型以及最新的3D列印技術製作而成,非常精緻逼真,動畫也是由木偶動畫藝術家們一點點手工製作而成。他們在動畫製作車間中按照老北京內城區衚衕風貌一磚一瓦還原了一些歷史場景。《小虎妞奇夢記》的木偶動畫導演莊昊及其製作團隊師承著名木偶動畫電影藝術家胡兆洪(老人家的作品《西嶽奇童》、《鏡花緣》堪稱一代經典),在數字動畫盛行的當下能繼承並且發展經典木偶動畫手藝。此次木偶動畫迴歸,能讓觀眾們與這難得一見的傳統藝術重逢,更是讓大家體會八九十年代北京人民的民俗生活以及參與冰雪運動的風采。
“木偶動畫屬於定格動畫,用木頭和木頭材料一點點手工製作,從1947年到現在已經有75年的歷史,也是中國動畫裡最早、最獨特的藝術表達,這個動畫制式幾乎20多年都沒有在大銀幕上放映過,這次能夠用它給冬奧獻禮,實屬意義非凡。”莊昊在採訪中激動地告訴新京報記者,木偶動畫能夠重回觀眾的視野對他們來說特別珍貴,也希望拼盡全力給觀眾呈現最精妙的手工藝。木偶動畫從木偶製作到場景設計都需要經過精雕細琢的打造,因為製作成本及製作門檻高,承載著傳統文化的木偶動畫也正在被漸漸遺忘,但是仍有一群執著的動畫人堅持著傳承傳統藝術文化的血脈,堅守著當初進入動畫行業的初心,也正是因為這份堅持,闊別已久的木偶動畫才會在《我們的冬奧》中重現大銀幕。
用新技術展示童年懷舊主題
北京不僅僅是世界上第一個雙奧之城,更有著悠久的冰雪運動歷史,北京孩子在露天冰場玩耍鍛鍊是很多人一輩子的回憶,《小虎妞奇夢記》故事裡你還能驚喜地發現很多耳熟能詳的配音演員的“聲影”,比如一直給小朋友們講故事的凱叔,比如《舌尖上的中國》配音演員李立宏等,和故事裡的角色一同回到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時候在什剎海滑冰、坐滑車、逛玩具攤的生活,回到無憂無慮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童年,比如家裡抽屜深處的鐵皮青蛙、機器人隨處可見。莊昊表示,電影確實是以懷舊作為主題,但要還原到當初,最大的難題還是在於時間緊迫,除去前期籌備的時間,真正製作的時間只有四個月。“要進行拍攝,首先要製作木偶,一般正常來說製作一個木偶需要一個月,因為原創動畫都是全新的形象,還要將冰墩墩、雪容融作成定格動畫,也要經過大量的設計、研發、測試,每一步都必須要很長的時間精力去打磨,比如從一般流程上來說,一個木偶要製作、曬乾、上色、噴漆等,流程每一步都需要用上幾天,這次時間緊迫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大的考驗。”莊昊介紹,為確保順利出片,這次製作以傳統木偶動畫工藝為基礎,也研發了一些新技術,比如一些技術上做了改良,以往基本都是實景搭建場景,這次也開始用大量綠幕進行拍攝,也使用了一些特效後期加工。
呼籲冬季健身、全民運動
莊昊表示,木偶動畫是所有動畫片種中,最難的、最需要投入的。拿老一輩的說法來講,就是要靜得下心,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夠拍好它。“比如二維三維可以找很多團隊分頭做,但我們這個只能在一個地方進行合作,需要一套完整的原創人馬駐紮在一起群策群力。尤其在這部短片的製作過程中,受影響很多人都過不來,我們也不可能做外包,就只能自己的團隊一步步地做。”即使艱難,即使屬於小眾範疇,但莊昊及其團隊絕不會放棄對木偶動畫的持續製作開發,“我們現在不僅是木偶動畫,也是屬於定格動畫的巨大範疇,以後會有更多新技術和表現形式,大家也會看到完全不一樣的、更精良的東西。這次電影中有很多新鮮的看點,打造了一個有很多好朋友的奇幻世界,比如什剎海也是我們故事的一個主要背景,也希望透過虎妞的故事呼籲大家冬季健身、全民運動,體現奧運會里團結奮進、積極向上的精神,戰勝困難、戰勝自己,這都是和冬奧精神息息相關的。”
新京報資深記者 周慧曉婉
資深編輯 黃嘉齡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