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之行三章
一丁點 陳楚若塵 2022-02-18 08:15
太行山之行三章 --- 所謂驢友,就是以戶外活動的方式,將自己的疲憊的身心託付給大山,從而獲得新的生活動力的人。 --- 題記 (一) 山路雨夜行 雨夜,零點已過。這是一個月兒都感到害羞的夜晚,隱在烏雲後不敢露面。時大時小的雨水濺在車前面的擋風玻璃上,慌得雨刷不停地抹來抹去。我們乘坐的小型依維柯車行走在彎彎曲曲的盤山道上,要去一個叫做“羅姐寨”的地方去進行戶外活動。盤山道窄而難行,一邊是懸崖,另一側則是峭壁,且時不時來個一百八十度的急轉彎。一車人也都不瞌睡了,心都提到嗓子眼。行地很慢,車燈仔細地搜尋著前方的路,左拐右拐,爬上爬下。突然司機師傅大喊一聲“壞了”,原來正在上坡時,車子熄火,連忙緊剎車。車後是懸崖,深不見底。如果失控後退,後果不堪設想。幸虧師傅是位開車三十多年的老司機,半坡啟動,一加油門,車子就上去了。大家都捏了把汗。又到一個拐角,一隻野兔從路邊躥出來。司機趕快往窗外扔枚硬幣,說啥也不願再往前開了。據說開車碰到兔子從車前躥過是件黴氣的事。直到要投宿的老秦家派車來接,我們才慢慢到達山頂。
一看錶,已是夜間兩點多了。啥也別說,倒頭便睡,鼾聲四起。做了一個夢,夢見領隊大鵬鳥帶領大家,在這崇山峻嶺峽谷中,飛呀飛…… (二) 勇探螞蟻山 早飯後,嚮導老秦,也是所投宿的農家的主人,一邊繫鞋帶,一邊笑呵呵地說:“走吧。別看我快七十的人了,爬山,你們比不過我!” 此行的目的地,就是遠近聞名的螞蟻山。驢友排成一字長蛇陣,嚮導老秦在前,領隊大鵬鳥在後,走進大山。嚮導老秦很健談,早年當過大隊支部書記,熟悉這一帶的人文歷史、溝溝壑壑。太行山抗日的硝煙至今還在他的嘴邊瀰漫。山上村裡誰家是軍屬、烈屬,誰家有傷員享低保吃照顧,他都一清二楚。 登山路上,草叢內不時可見體長超過一釐米的黑色大個螞蟻,接近山頂,黑螞蟻消失。嚮導說,這裡已進入紅螞蟻領地,黑螞蟻不敢靠近,否則會被紅螞蟻撕食。 螞蟻山到了! 螞蟻山位於豫晉兩省交界處,最高海拔為1654米,山名由來已久。嚮導說,螞蟻山上遍佈著直徑一米左右的蟻穴,狀如土丘,上覆枯枝、樹葉、鬆土等物,突出地面,隔幾步便有一處蟻穴,其下如深坑,藏有蟻卵。這裡的螞蟻與別處不同,上半身為紅色,腹部黑色,長約一釐米,攻擊性強,喜吃葷,以昆蟲和小動物為食。因此,紅螞蟻所在的山頂處,爬蟲和小動物罕見。別看紅螞蟻個頭不大,卻很兇猛。有人親眼見過一條胳膊粗的大蛇從螞蟻山爬過時,被紅螞蟻蜂擁圍上,大蛇被咬後,疼得直打滾,被紅螞蟻纏上不到兩個小時,大蛇被啃得只剩一堆骨頭。紅螞蟻發現人後也會發動攻擊,人被咬後,面板上立即出現一個大紅疙瘩,一天以後疙瘩才能消退。傳說抗戰時期還曾經吃掉過日本的一個小分隊。當地人為避免被咬傷,在放牛羊時只好遠遠避開,滿山的紅螞蟻長期佔山為王。 螞蟻兇猛,我們加快了腳步,不敢在山上久留。匆忙下山時,紅螞蟻依然緊追不捨,直到把入侵者攆出它們的領地。跺跺腳,仔細檢查衣、袖、褲、襪,雖不見一隻螞蟻,仍感到渾身的癢。 真是一方水土育一方蟻。
(三) 行走在隋唐古道 太行之行,不經意間就走入歷史的深處:隋唐古道。 據傳,隋唐時期,一位叫羅桂香的女將軍在此山上築寨練兵,稱為羅姐寨。直到現在,山西一些劇團還在演唱羅桂香的戲。羅姐寨裡還有圍牆、石階、房基儲存得相當完整。
然而,一千多年的煙雨早已滄桑了人間,變遷了世事。這彎彎曲曲、細如羊腸的隋唐古道是否遺忘了古人行走時那跌撞趔趄的身影? 其實腳下的路,也就是當地村民上下山常走的路,但在驢友看來,卻新鮮無比。山路彎彎,山風忽悠而至帶來鳥鳴啁啾。路旁、溝底、石縫間、山間小塊平地,隨處可見正開著小白花的山楂樹。散生的山楂樹以及聚生的山楂樹林,或高或低,或粗或細,裝點著這初夏的太行山麓。一部電影《山楂樹之戀》又賦予這常見的北方樹種一個愛情的含義。 山坡上規則地生長著碗口粗的松樹,那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為防止山上水土流失而種植的。如今棵棵直立,蔭翳蔽日。穿行於林間給人陰涼的感覺。松針根根刺起,守衛著中間的松果,大有襲人之勢。 腳下就是被枯枝、敗葉、以及凋落的松針所覆蓋的路,走在上面猶如踏上大自然的地毯。休息時,老秦隨手抓起一把枯葉,只見下層的已經變黑,成為滋養樹木生長的天然肥料了。 當問到他為何不搬到山下住時,老秦說,一把老骨頭了,不想再搬了。遲早有一天就像這落葉一樣,化為山間的一掊土。 其實,還可以看得出,更是因為老人骨子裡愛著這一片山水才不願意搬離的。 穿越有風險!古道遁入密林深處,需用手分開兩旁的枝杈,用眼尋覓小路的行蹤,在這一側是懸崖、一側是峭壁的地方,一定要眼睜大、腳踏實,否則有性命之憂;古道盤上山坡,需四肢並用,腳立穩,手扶上面的岩石或者拽緊較為粗壯的樹枝或根,還要當心風化脫落的石塊。一級一級往上走,不急不緩。前面的驢友在頭頂,後面的驢友在腳下,相互提攜。有經驗的老手在旁邊不停地提醒,小心翼翼,步步謹慎,也忘了欣賞周邊的風景。 古道串起了一路山間風景。山中的景點大多以其形狀來命名,如葫蘆山,狀如葫蘆;定海神針,就是兩座山壁間雖經長年風化仍屹立不倒的一根石柱;觀日臺就是一座小山頭,上有平石若干塊,四周視野空曠;海螺山狀如海螺,山風吹來彷彿夾雜著海螺的嗚咽之聲。……想像想像,越想越像。目光所及,雲深淺處,總能發現千年的頑石狀如人、物。
美景早已儲滿手裡的數碼相機,也定格成來此寫生的藝術家描摹的畫面。偉哉,太行山!
(圖片源於網路侵權告知刪除)
作者資訊:一丁點,本名 丁一,男,六零後,本科,教師。筆耕不輟,不斷有詩詞作品見於報端。近年來在全國各地報刊雜誌上發表文章百餘篇,多次被評為優秀作者;周口市作家協會會員,淮陽區詩詞協會會員。作品《龍湖月夜行》、《群眾路線歌》等獲得周口市委宣傳部徵文獎。
編輯/整理 屈直
敬請關注屈直微信公眾平臺【陳楚若塵】,屈直更多精彩原創作品不斷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