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個“美國夢”,美國當年人少地多,移民到那兒後很容易成為“小地主”,有自己的農場。後來由於兩次世界大戰,美國沒有經歷戰火,再加上它整個政治體制、經濟體制,以及科技體制非常合理,所以移民去了有“用武之地”。因此即便到現在,全世界都還在做著“美國夢”。
作為全國的共同富裕示範區,浙江省人社廳17日上午釋出訊息:支援大學生在浙江創業,可貸款10-50萬,如果創業失敗,貸款10萬以內由政府代償;貸款10萬以上部分,由政府代償80%。大學生從事家政、養老和現代農業創業,政府給予10萬元的創業補貼,大學生到這些領域工作,政府給予每人每年1萬的就業補貼,連續補貼3年。
所以就有人在說了,那我貸出50萬投到股市,賺了是自己的,虧了政府幫忙還80%。只有20%自己還,壓力不大(這會兒低位佈局下跌空間也沒那麼誇張,長期拿,合理配置基本都能賺),似乎是有商機存在??!
明明是每人發錢或者消費券就可以拉動消費,就是不願意,再說了,這個貸款肯定是有要求的,這個羊毛也不是一般人能薅的,而且銀行放貸是要抵押的,通常房產是最容易被認可的抵押品。有一個現實的問題存在,杭州目前七成的商鋪已經賣不動了。
浪哥有個同學,大學畢業那會兒拿了政府的補貼創業,五萬塊錢,他是真幹事。後來到了大學的創業中心才知道,大部分都是騙補的,關鍵是大學裡面的老師都教學生這樣搞,真正有市場的專案,市場自然會投票。
財政的錢現在不好花,這些錢應該也都會在監管戶,並不是你想花就能亂花,而且一個專案少不了:事前績效評估或立項評審,預算評審,中期跟蹤,績效評價,審計等等,光整這些應對材料都很費精力。浪哥覺得你若想拿這個財政的錢去創業,倒不如去幹黃牛中介,或者蓋章稽核的,幫助他人拿創業補貼,你拿中間服務費,做個服務商,年底又可以買房買車。
對於政府來說,這是花小錢解決就業的大問題,拉動創新發展,浙江本地股尤其是創投,小貸型別的都被資金挖掘了,名字好聽的浙江永強、浙江眾成也會跟風。大學生就算是套錢,只要你能堅持兩年,國家就不虧,總比全民發錢要強。創業失敗是由政府代償,上限50個w,代償而已,政府是可以向你追償的,再說大學生本身創業經驗就不足, 政府買單這事有點蹊蹺,而且額度還那麼高。大學生沒什麼社會經驗,你這10萬額度下去,怕賺的盆滿缽滿的是那些所謂的“創業孵化”機構。。
這就有點像宋朝王安石變法中的青苗法,透過改變舊有常平制度的“遇貴量減市價糶,遇賤量增市價糴”的呆板做法。靈活地將常平倉、廣惠倉的儲糧折算為本錢,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貸給農民、城市手工業者,以緩和民間高利貸盤剝的現象,同時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達到“民不加賦而國用足”,改善北宋“積貧”的現象。但結果是青苗法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宋神宗去世後這個政策即廢止。
很快就會出現整個班、整個年級每個同學都註冊企業貸款10萬,且都失敗的情況。但這不失為吸引人才的一種手段,未來屬於年輕人的,留住高學歷年輕人就是留住未來,而不僅僅是討論失敗或者成功,順便吸引人才買房,這些年賣地勇拿冠軍,房產火熱借亞運之勢。杭州園林已經連漲三天20cm了。
浪哥的觀點是不要輕易創業,不要被輿論忽悠,尤其是大學生,這就跟賭博差不多。倒不是說大學生應該當一輩子打工人,但創業的失敗率實在太高,你現在看到的成功企業家,那都是刀山火海闖過來的,可不是隨便成功的。搏一搏單車可能變摩托,但更大機率是隻剩車軲轆。即便失敗資金有人給你兜底,可浪費的青春誰又給你兜底?
當下很多學者在講:“人口紅利要沒了,要尋找新的紅利”,我們天天喜歡用“紅利”二字,卻不知道紅利是何物。大家別忘了:“紅利都是帶血的”!是在把勞動力當成消費品揮霍性使用!
為什麼?因為在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勞動力對資本來講幾乎是無限供給。那“紅利”又是什麼?紅利=勞動力的價值-工資。勞動力的價值,就是勞動力能夠簡單再生產費用。
假設一個勞動者的吃穿住用行,摺合為一天5個饅頭,保證一天能吃5個饅頭,他的勞動壽命可以達到40年。但因為勞動力多,“兩條腿的蛤蟆找不到,兩條腿的人有的是”,最終用3個饅頭就把人僱了,老闆就得到了“兩個饅頭”。這“兩個饅頭”就是勞動力價值中成為人口紅利的一部分,進行物質財富的堆積。
所以在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物質財富的積累與貧窮的積累,是同時進行的。勞動力不僅是相對平均化,也是絕對平均化。
以前有勞動力市場,也有人才市場。現在合二為一成為了人才市場,應該是勞動力升級為人才了,也可能是人才降為勞動力了。隨著社會的發展,全民教育層次的提升,以體力勞動為代表的勞動力資源越來越稀缺,成為“用工荒”。以腦力勞動為代表的人才資源越來越充裕,成為“就業難”。
高層次人才,特別是海外高層次人才,是最活躍,最高密度的經濟要素,是各個國家、地區爭相搶奪的優質資源。也成為各個地方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標。足見執政的高瞻遠矚和直指根本。
現在的人才招引指標還是存在統計數量多,實際人數少。人才作用發揮不夠,即沒有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資盡其值”。
人才的境界不僅僅是招才引智的問題,更是留人用人培育人的問題。人才是如何煉成的?當然是培養起來的。培養的過程就是試錯的過程,燒錢的過程,一旦成功了,意味著人才培養起來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同班同學畢業10年後收入差距可以10倍以上。
堅持做好培養人才、用好人才的經濟社會環境,培育科技型企業,讓他們成為吸引人才、承接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的重要載體,很重要。
人力資本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日漸突出,而各個城市也對其愈加重視——說白了,二線城市搶的不僅是人,更是高質量的人力資本。所謂人力資本,是指依附人體體力和智力所具有的勞動(包括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價值總和。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舒爾茨提出,由此也將資本分割為兩類: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
對於一個國家或地區來說,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二者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是有所差異的。在物質財富較為匱乏的發展初期,經濟的增長主要依靠物質資本投入的不斷增加;而當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物質資本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相對減弱,人力資本在這一階段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不斷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