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消費科技大討論:新品牌靠什麼才能走向終局?

消費科技大討論:新品牌靠什麼才能走向終局?

本文大概7184字 讀完供需15分鐘

近日,由浪潮新消費主辦,48家頂級機構協辦的《第二屆中國新品牌浪潮大會》在上海隆重召開。

近900個新品牌深度參與的九大細分榜單重磅釋出,包括雀巢、元氣森林、華熙生物、鍾薛高、moody、布魯可積木、華平投資、紅杉資本等超60位一線品牌、投資大咖,圍繞新品牌產業鏈上下游現階段面臨的關鍵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度的探討和分享。

在大會的《消費科技推動的中國品牌創業》圓桌論壇上,華平投資執行董事王克宇和追覓科技合夥人兼副總裁吳鵬、優時顏聯合創始人葉睿、左點科技創始人朱江濤、純米科技合夥人郭文祺等一線品牌創業者,圍繞消費科技創業面臨的關鍵問題,展開了深度的思想、實踐碰撞。

消費科技大討論:新品牌靠什麼才能走向終局?

當新消費走到中場,資本和流量紅利漸少,科技創新在消費品成長驅動中的價值被重估,它將帶來的也是區別於之前要素的全新變數。

那麼,對於品牌創業者來說,如何看待科技與消費的關係?具備科技屬性的消費品牌終局有何不同?如何克服科技創新中的挑戰和困難?

針對這些話題,幾位嘉賓基於行業積累和前沿洞察各抒己見,維度多元且深入,為大家呈現了“消費科技”的生動一課。

擷取部分精彩內容,與消費創業者、投資人共享 !

整理 | 陳文曦

王克宇:非常有幸能與中國消費科技品牌的四位優秀嘉賓展開這場對話,先請各位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公司在科技領域的佈局和特質屬性。

消費科技大討論:新品牌靠什麼才能走向終局?


華平投資執行董事王克宇

吳鵬:追覓科技成立於2017年,是一家有極客基因的創新科技公司。我們於2017年底正式加入小米生態鏈,負責智慧清潔類目,通不斷探索創新,在高速數字馬達、流體力學、機器人控制及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等方面擁有一系列授權專利並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追覓現有掃地機器人、無線吸塵器、洗地機、高速吹風機四大品類,產品覆蓋中國、 美國、德國、法國、韓國等 100餘個國家和地區,去年9月也完成了硬體行業近幾年的最大融資(36億元)。

郭文祺:純米科技也是小米的生態鏈公司,專注於智慧烹飪解決方案,第一款國內在售的帶壓力電飯煲就是我們做的,也創下了電飯煲的歷史,開賣47秒售空。

後來我們又做了一款電磁爐,12月26日預售,一秒鐘內兩萬多臺銷售一空,創造了家電行業的爆品。

我們有電飯煲、電磁爐、烤箱、微波爐等等超過10個品類160多個SKU,很多人覺得純米是家電公司,但我們對自己的定位是用科技解決烹飪問題。

朱江濤:左點是我讀研究生的時候創辦的專案,到今天差不多已經有七年,這兩年才走出來,做的路徑就是智慧養生及消費醫療。

可能大家大多是從智慧艾灸瞭解的左點,但我們已經申請了2000多項專利,醫療器械註冊、研發、生產、銷售的全鏈路證也拿了接近10個。

從2015年創業初期,我們就開始拿自有資金投入研發,所以左點一直有科技屬性,早期更多是在沉澱。

葉睿:我本人是分子生物學博士,之前做腫瘤精準醫療領域,做的品牌叫優時顏。

優時顏定位解決中國人面板健康問題,目前主要做化妝品這一塊,眼霜是我們的明星產品,雙十一國貨眼霜銷量第一。

我們最近也拿了融資,是投醫療比較多的投資人投的,因為理念契合。我們不只是定位化妝品公司,更多的是希望在消費品中融入科技屬性,品類可能是化妝品,也可能是醫療器械。

王克宇:消費品往往比較同質化,投資人對於有科技賦能和創新驅動的消費品非常親睞。

從實際操盤人的角度來講,大家怎麼看待科技和消費的關係?是底層顛覆還是實現功能的路徑?真正具備科技屬性的消費品在終局究竟會有哪些不同?

葉睿:我們是生物科技和消費品牌的結合,生物科技屬性比較強。我認為科技對於消費品尤其是化妝品品牌,主要有幾方面作用:

消費科技大討論:新品牌靠什麼才能走向終局?


優時顏聯合創始人葉睿

首先,大家可能會覺得護膚品並不是那麼高科技的行業,但其實並不是。

如果大家做過護膚品的研發,就會知道要做出一款既有膚感又有功效的產品,需要考慮非常多的元素,比如用什麼成分、怎麼和細胞結合等等,所以生物科技在產品中的應用,肯定提高了產品的基本功能屬性。

其次,科技是品牌形象的一種展示方式。

做消費品牌,品牌和產品都很重要,產品決定售價,品牌決定溢價。當我們做很多研發、專利的時候,這些東西會成為和消費者溝通的素材,可以作為品牌打造的一種方式。

在我們行業裡面,有一句話叫“為什麼我要買你的產品,因為你讓我感到安心”,你本身的科技屬性和所做的積累讓我能夠信任你,我相信你能做出好產品。

最後,科技最終會形成差異化和長久發展的壁壘。

做消費品很強調差異化,如果你的差異化來自供應鏈,那麼供應鏈是能夠被共享的,你在整體鏈路上可能只比別人快幾個月拿到差異化的東西。

但科技研發形成的差異化能夠被你獨有,這也會讓你的品牌和產品有更長的生命力和週期。

朱江濤:我們是做消費醫療,早期從養生切入。我們現在有三個大的類別,分別是養生、養護和養療。

大家可能認為醫療和科技掛鉤更多,但養生怎麼和科技掛鉤呢?我們簽約的專家教授給我們做內部服務,發現中醫養生的智慧化和科技化在未來一定是非常好的方向。

消費科技大討論:新品牌靠什麼才能走向終局?


左點科技創始人朱江濤

左點非常排斥用玄學的邏輯解決中醫養生問題,比如艾灸產品,我們一開始看了很多報告,研究它是透過什麼原理起作用,然後再研發產品,所以我們的智慧艾灸基本上很少有差評。

在醫療這塊我們更多是做技術創新,在2015年左點就把消費醫療賽道的很多品類摸完了。

比如助聽器,我們從早期開始研發一直到最近正式出了可驗配的助聽器,現在在京東賣得特別好。而且我們在國內把助聽器賣到1999元,接下來透過我們的技術創新還會有更好用的產品。

前段時間我看到了一條讓我非常感動的評價,就是一個40多歲的人給他爸爸花了幾萬塊去線下買了助聽器,但是遠距離打電話還是非常不清晰。

但我們的產品可以透過手機驗配實時調節聽力問題,他爸爸就找鄰居幫他做驗配,這樣就根本不用線下到處跑,而且打遠距離電話聽得非常清晰。

那個消費者給我們寫了個500字的小作文,我也在內部分享,這件事證明了左點運用技術做的一些消費醫療類產品,是可以真正改變使用者的使用場景的。

比如買助聽器,大家都會下意識地想買助聽器一定要去線下驗配店,但我們透過技術,完全可以讓老人不用跑出去驗配。

老年人的聽力隨著時間會衰退,所以除錯這個問題還是非常麻煩的,我們也希望透過這種方法解決問題。

去年年底我們在武漢和深圳成立了兩大健康研究院,專門有研發部門攻堅相關技術,這是技術對消費醫療賽道的助推作用,從長期來看幫助非常大,而且最容易被使用者感知。

郭文祺:很多人都和我們說智慧烹飪是個偽需求,因為他們覺得智慧烹飪就是能在手機上操作,但這充其量叫做遙控器,實際並不是這樣。

我們認為科技其實是一種手段,所有買家電的消費者其實都有要實現的目的,比如電飯煲為什麼要智慧?因為它首先要把米飯煮好。

2015年的時候很多國人跑到日本去買電飯煲,日本電飯煲確實煮得比較好吃,但有一個問題,就是日本米種相對單一,所以日本的電飯煲只有一種加熱曲線。

國內的電飯煲也是跟著日本做的,但我們國內認定的米種有100多種,不同的米不應該用同一個加熱曲線來做。

消費科技大討論:新品牌靠什麼才能走向終局?


純米科技合夥人郭文祺

我們又不可能把所有米種都放在電飯煲上讓使用者選,所以就把它和APP整合在一起,這些資料都在雲端,讓使用者更直觀找到他要煮的米。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住在高海拔地區的使用者,通常很難用電飯煲把飯煮好,因為氣壓影響水的沸點。這時候電飯煲聯網就很重要,聯網之後我們可以獲得使用者的地理位置,對應做加熱沸騰的補償,這樣就能夠做出接近平地煮出來米飯的效果。

純米的創始團隊很多其實都不是傳統家電產業出身,CEO楊總是做手機的,我是搞電腦的。我們從IT產品到做家電,發現家電產品的進步太慢了。

舉個例子,10年前的手機都是功能手機,出廠給你是這些功能就只有這些功能,不能增加也不能減少,如果要玩貪吃蛇,就只能買諾基亞的。

但現在大家都在用智慧手機,相同品牌相同型號的手機給不同的人用,下載的APP都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

用這個邏輯再看家電,比如電磁爐是一個加熱工具,十年前和十年後的功能都是這些,有些功能你用不到也不能刪掉,你想要的也加不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做的電磁爐賣爆了,純米把APP加到電磁爐上面,不是為了譁眾取寵,而是希望烹飪模式可以透過APP從後臺提取需要的,刪掉不需要的,或者自定義自己想要的火力和模式。

我們也率先做了一款能拍照的烤箱,加了一個攝像頭,這個攝像頭解決了兩個問題。

第一,烘焙需要花很長時間幹烤,如果沒有注意裡面的溫度就很有可能失敗。但我們可以透過手機看到烤箱的內部狀態,進而實現控制。

第二,烤箱和中式家電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中式家電管溫飽,但烤箱代表人生活品質的提升,更小資的使用者才會買烤箱做烘焙,所以它有分享屬性有了我們這個攝像頭,可以幫使用者把烘焙過程變成10-15秒的短影片,讓他可以在朋友圈或社交平臺上分享。

再進一步講,我們希望對拍攝出來的結果進行圖象識別。很多使用者的痛點是不知道如何判斷烹飪是否已經完成,但透過影象不斷對比,未來可以幫助使用者從影象識別上判斷烹飪結果,給他相應的指導或反饋。

總結來說,科技對我們來說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終是要滿足使用者需求,幫助他完成想要的烹飪結果。

吳鵬:我認為科技其實是個核心競爭力,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解讀。

第一,科技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好的體驗。

以我們自主研發的高速馬達為例,追覓最初創業時,就把吸塵器、吹風機等產品核心進行了技術拆解。

從源頭上講,當馬達轉速提升,風能的提升不是5倍而是25倍,這就很有意思。

那個時候很多吹風機都是2萬轉,但我們把它做到了12萬轉,速度提升了6倍,但風的效能實際上提高了36倍,這樣就可以誕生很多新的形態。

比如中空的吹風機,把電機放到手柄裡帶來更大的風速,幹化更快,使用者體驗更好。吸塵器也一樣,可以吸得更加乾淨徹底。

消費科技大討論:新品牌靠什麼才能走向終局?


追覓科技合夥人兼副總裁吳鵬

第二,科技可以給品牌打造護城河。

我們從第一天開始,就自建自動化工廠馬達工,從研發生產到最後的整機應用一體化。以核心技術高速馬達為例,目前已突破年產3000萬臺馬達工,可以製造出全世界範圍內轉速領先的馬達。

我們的馬達也可以應用到更多的領域, 追覓把自己長期定位為一個廣義機器人的科技公司。未來的幾十年,會是廣義機器人非常好的時代,廣義機器人不是長得像個機器人,而是感測處理的機器人,它需要有強大的“心臟”和“大腦”。

未來追覓會利用以高速馬達為代表的心臟,以智慧演算法為代表的大腦,來拓展更廣闊的應用領域。之前,追覓自研出了以機器狗為代表的仿生四足機器人,未來也會繼續探索仿生機器人領域。

第三,我們認為科技也是一個放大器。

大家今天講消費科技,如果單純拋開科技去談消費,其實創新並不容易,更多的是應用層的創新。

但如果拋開消費去講科技,又特別容易小眾,會變成科學家式的非常小眾領域的應用。

所以,科技和消費的結合可以幫助消費者去享受更好的產品,也可以體驗更好的生活。

消費科技大討論:新品牌靠什麼才能走向終局?

王克宇:在今天科技創新已經不是意願問題了,而更多是能力問題。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相信各位創始人都或多或少遇到過挑戰和困難,當時是怎麼克服和解決的?

葉睿:核心問題其實不是科技如何在產品中應用的問題,我覺得在我們這個行業裡面有幾個點是比較難的。

第一是和消費者的溝通。女生在買護膚品的時候,其實並不會太在意裡面的成分和科技點是什麼,而更多是看品牌。

但品牌塑造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這時候怎樣讓你的科技、品牌和產品融為一體是很難的。

舉個例子,我們開發眼霜的時候,透過視覺和大資料分析洞察到了一點,就是中國人的眼睛和國外有非常大的差別。你從內眼角到外眼角拉一條線,這條線是斜的,但白人的眼睛更多是平的。

人老了以後眼下皺紋和眼部旁邊的皺紋最先出現,還有就是上眼皮的塌陷。而中國人的眼睛是斜的,所以上眼皮塌陷的時候,眼部衰老會更加明顯。

優時顏透過大資料洞察到了這個現象,然後就在第二代眼霜產品中用了一種非常好的原料。但我們怎麼和消費者溝通這件事情呢?

我們把這個東西放到產品名稱裡面,叫做“微笑眼霜”,不單單告訴你眼部衰老的問題,更多的是想透過產品和裡面的成分告訴大家,你用了之後可以放肆微笑,即便眼部運動太多上眼瞼塌陷了,也能夠幫你保持。

做消費品的核心不是做一個極客,而是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是每個創業者都要注意的點。所以我們希望透過匿名化和可傳播的方式把產品功能和科技讓消費者認知到。

第二是公司研發部門和市場部門的配合。

消費品公司一般是個重marketing的公司,但當你的理念比較偏極客或者有很強的創新屬性,這時候就很容易出現創新在前面跑、需求在後面追但有時候追不上的問題。

這其實需要非常好的組織架構和科研的配合,市場端會告訴你需求是怎樣的,而科技端會告訴你現在可以做成什麼樣。

我們自己也在不斷探索不同於傳統的管理方法,因為在傳統的大公司,通常是CEO、下面各個部門的架構。

但我們認為這種架構不太能夠把科技和市場需求結合起來,所以目前除了高層會議,我們自己還有混搭式的管理方式。

比如科技部門開會的時候,會有幾個市場和銷售人員來聽,或者市場人開會的時候,做生物科技和功效的就去聽。

這聽起來好像沒什麼用,但實際上是基於消費需求,去潛移默化地應用科技,而不是我們有了一個特別厲害的東西,然後去和消費者說我們這個東西很厲害,你要不要。

朱江濤:我是從學生時代開始創業的,當時資金、人員、資源什麼都沒有。在早期,我們技術創新一直在追求一個邏輯,就是可持續的技術創新能力。

我最怕創新是點狀的,今天想到了一個創新點,然後就應用它,但接下來可能就沒有下一步了。尤其在初創期,這種困難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所以我們一路走來,這些年感觸最多的就是我們聯合創始人說的一句話,叫“悲觀者往往正確,但樂觀者往往成功”。

我是學哲學的,特別擅長每天花大量時間系統性地思考,抓到裡面的本質問題,所以我在創業過程中一直在思考怎麼把問題解決掉。

很多人認為左點是做養生的,其實它是養生、養護、養療,一直在這個賽道上跑,從來沒有跳過賽道,因為我們發現這個賽道里有很多有意思的點可以被挖掘,這背後就需要我們沉下心來。

我們花了五年時間沉澱,早期不接觸資本,在2016年獲得了湖北省創新中心大賽大學生比賽的金獎,當時還被投資人diss過,說哪有不缺錢的企業。

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是那句話,就是要知道創新點和人才、資金能不能更好地融合,否則解決了一環,另一環也可能出問題。

比如我想早解決資金環,但是人才和技術上沒法匹配,就像助聽器,我們很早就提出了做手機驗配的想法,但當時和京東小二聊,他們很難接受。

助聽器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這兩年助聽產業已經有好幾個公司融資了,但我們一點不著急,我認為助聽器產業的創新要基於人性洞察再去做技術創新。

能否持續性捕捉到來自使用者的真實創新點,然後運用技術實現它,這是我們一直在不斷挑戰的事情。

技術難題一直都存在。但我們一直在非常樂觀地解決這件事。

郭文祺:技術總會有困難,但因為技術創新是定向的,所以總有可以突破的一天,我們碰到的更大困難其實是技術應用能否真正滿足使用者需求。

技術只是幫我們實現需求的手段,但是實現得好或不好,關鍵就在於技術應用是不是打在了使用者的點上。

我們的使用者基數很大,我們會透過各種方式鼓勵使用者聯網,因為聯網才能看到使用者後續烹飪的行為,和使用者建立聯絡。

智慧家電和傳統家電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家電品牌和使用者之間的關係。

對於傳統家電品牌,它把貨賣出去以後基本就切斷了和使用者的聯絡。

因為賣出去之後使用者開始用你的產品,但至於怎麼用不知道,使用者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需要客訴的時候才找上你。

但是智慧家電希望使用者聯網,這樣就能提供給使用者更多服務。

使用者聯網之後,我們可以看到使用者在裝置上的資料,進而透過資料看到產品的賣點或功能是否能真正滿足使用者。

透過資料我們也看到一些蠻有意思的現象,比如對於預約這個功能,使用者在手機上啟動的比例高於在裝置上啟動的,高峰段是每天晚上的九點到十一點,用於預約隔天早上的早餐。

其實這很容易理解,晚上九點到十一點這個時段是使用者一天中最疲累的時候,他洗好米、裝好水之後不想在電飯煲前多站一秒鐘,但他還得預約。

而手機聯網以後,他就不用站在那裡,可以躺在床上或蹲在馬桶上,想我明天早上幾點開飯,這樣提供給他的不是解決痛點而是解決爽點。

所以我們對預約功能做了細化,讓他記住兩次之前預約的時間,在手機上能夠看到之前上一次預約的時間,點一下就可以預約當天的,這也縮短了使用者的使用路徑。

當然也會碰到一些難點,比如我們開發菜譜,在這一道菜上如何控制火力、溫度、時間,在我們裝置上都已經提前計算好了,和我們的演算法、加熱曲線匹配在一起,使用者不用自己控制。

有時候我們新出的菜點選率非常高,但真正轉化到使用者烹飪上卻很低,這裡面要麼是菜譜本身有問題,要麼是食材準備很難,要麼是太複雜等等。

我們透過資料,就能看到這些創新到底是不是能夠和使用者需求結合在一起,也驅使我們去改進我們的菜譜和操作步驟。

吳鵬:我們認為最大的難點就是怎麼讓恰如其分地滿足消費者需求,因為科技本身只有滿足消費者需求,商業才能形成閉環。

怎樣恰如其分地洞察到需求並且找到合適的方案解決商業痛點,是這段創業經歷告訴我們的。

王克宇:技術好像總會有迭代,那會不會有生命週期和威脅?對於未來的佈局有什麼想法?

葉睿:我認為商業到最後並不是技術的發明,而是技術的整合,所以我們並不是要做一個非常強大的研究部門,而要看到全世界最先進、最合適的技術,透過我們的消費者洞察把技術整合起來,讓技術變成對消費者有價值的產品。

朱江濤:我們還是強調可持續的創新能力。我是一個堅定擁抱技術的人,不管技術怎麼迭代,我也一定會不斷迭代自己的認知,然後去適應、發掘和創新技術。

郭文祺:永遠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再從工程師的角度努力實踐。

吳鵬:消費引領創新,技術支撐產品。

*本文由浪潮新消費原創,整理陳文曦。歡迎加首席交流官白帆微信(fan_062400),深度行業交流,資本、資源對接,加入新消費Club。

分類: 健康
時間: 2022-02-17

相關文章

ESMO 2021中國之聲 | 徐兵河教授:PALOMA-4 研究聚焦CDK4/6抑制劑亞洲證據

ESMO 2021中國之聲 | 徐兵河教授:PALOMA-4 研究聚焦CDK4/6抑制劑亞洲證據
2021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年會(ESMO 2021)於當地時間9月16日-21日舉行.在過去的 40 年裡,亞洲女性的乳腺癌發病率迅速上升.來自 PALOMA-2研究的亞組分析表明,哌柏西利 (PAL ...

腫瘤患者能吃的水果也有竅門

腫瘤患者能吃的水果也有竅門
不久前,我寫了幾篇有關腫瘤患者在實施靶向藥物治療期間最好不吃的幾種水果的文章.這在我的患者圈.患者群裡引發了不大不小的震動.很多正在吃靶向治療藥物的朋友也是心理有了譜,隨後,就有很多人詢問我,既然是說 ...

「金牌醫生」腫瘤患者日常飲食,不建議吃這些......

「金牌醫生」腫瘤患者日常飲食,不建議吃這些......
盧教授您好,部分止痛藥應用過多會引起部分癌痛病人便秘,這方面的困擾如何解決呢? 便秘藥物建議找專業醫生根據病情和用藥調整,如用中藥最好找中醫辨證用藥為好.切勿自行盲目處理. 盧教授,腫瘤患者在飲食上日 ...

如何避開“腫瘤君”?92歲院士的六條防腫瘤養生秘訣瞭解下
中國工程院院士.臨床腫瘤專家孫燕出生於1929年,今年已經92歲了.研究腫瘤60餘年,孫燕介紹,戰勝"腫瘤君"的最好方法,就是別讓它找上門來.對於腫瘤的防治,孫燕有自己的絕招. 飲 ...

2021CSCO|打破歐美國家壟斷,讓更多的國產抗腫瘤藥造福中國腫瘤患者
融媒體記者 王麗娜 眾所周知,藥物創新是腫瘤治療進步的"靈魂",提到藥物創新有一個藥物是繞不開的,就是被稱作"中國抗腫瘤藥物兩彈一星"的凱美納(埃克替尼),這是 ...

這三大症狀嚴重影響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用對方法少受罪

這三大症狀嚴重影響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用對方法少受罪
人們常說"腫瘤本身其實本沒有那麼可怕,最可怕的是那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症狀"! 從平時病友群裡的訴求可以看出:癌痛.失眠.癌因性疲勞等症狀,讓患者痛苦不堪.因此,腫瘤的治療的目的不 ...

從磚瓦工到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放棄德國高薪工作毅然回國,創下多個“第一”!

從磚瓦工到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放棄德國高薪工作毅然回國,創下多個“第一”!
回溯過往,我國新能源汽車從起步.高速發展到黃金時代,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學1982屆校友孫逢春都參與其中.曾經那個修過拖拉機.當過民辦教師.做過磚瓦工的孫逢春,帶著對中國汽車事業的熱愛,幾十年如一日 ...

給腫瘤患者的提醒:別陷入9個飲食誤區

給腫瘤患者的提醒:別陷入9個飲食誤區
來源:生命時報 主講人: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營養科主任 餘慧青 □醫師 陳夢婷 惡性腫瘤是一種消耗性疾病,營養是腫瘤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的飲食可以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防止營養不良及腫瘤惡液質 ...

所有腫瘤患者都適合免疫治療嗎?

所有腫瘤患者都適合免疫治療嗎?
作者: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彭秋菊 免疫治療自20世紀90年代問世以來,已在癌症治療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那麼什麼是免疫治療呢?免疫治療又分為哪些種類呢? 首先讓我們認識一下什麼是免疫治療.腫瘤免疫治 ...

中國工程院院士:每天吃糖不要超過25克,減糖成飲料行業發展必然趨勢

中國工程院院士:每天吃糖不要超過25克,減糖成飲料行業發展必然趨勢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出席服貿會期間舉辦的中國飲品健康消費論壇,就我國居民面臨的減糖問題提出觀點和建議,倡導飲料健康化.以下根據陳君石講話速記原文整理. 今天這個會議很有意義,講的是飲料.飲料是現 ...

泡溫泉、蒸桑拿,腫瘤患者還能不能做?這些謠言,你可能還在相信

泡溫泉、蒸桑拿,腫瘤患者還能不能做?這些謠言,你可能還在相信
現如今,腫瘤的發病率逐年攀升,即使年輕人也不能倖免,發病率最高的就是肺癌.胃癌和結直腸癌以及肝癌等,不管是哪種腫瘤治療起來都非常困難.腫瘤早期可透過手術切除,輔以放化療的方式來提高5年生存率,改善生活 ...

秋季來臨,腫瘤患者如何安然度過?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原創稿 秋分過後,天氣一天冷過一天,黑夜一夜長過一夜,晝夜溫差明顯加大,逐漸步入深秋,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自然界萬物開始由"生長"向"收藏&quo ...

腫瘤患者出院後,飲食應該是怎樣的?對應不同時期,調整飲食安排

腫瘤患者出院後,飲食應該是怎樣的?對應不同時期,調整飲食安排
癌症,不是一個簡單疾病,它給身體帶來的損傷,也是比較大的,有很多人都是因為不堪忍受癌症帶來的痛苦,消耗了自己的生命.因為每個人的病情.體質不同,以及心態上的區別,就會導致最終的結果出現差異. 有的癌症 ...

現在腫瘤患者越發增多,2個原因不可忽視

現在腫瘤患者越發增多,2個原因不可忽視
現在已知的致癌化學物質就有一千多種,癌症頻發,似乎也成了順理成章的事了. 腫瘤患者越發增多,無外乎以下2個方面原因? 一方面:隨著工業化的進展,化學物質.放射線物質的增多,以及病毒細菌的不斷變異發展, ...

腫瘤患者真正該忌口的,是這6類食物
確診腫瘤之後,很多人的生活變得更"精緻"了,原本的無肉不歡.宵夜不斷.不捨剩菜.營養不全--現在,不良飲食習慣漸漸改善,注重營養搭配,也開始講究忌口:大豆不能吃.老母雞不能吃.魚不 ...

腫瘤患者放療後嘴幹,嚼嚼口香糖
主講人: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護理部護士長孟曉燕 放療是頭頸部惡性腫瘤的重要治療方式之一,多數頭頸部腫瘤患者經放療後可獲得較長的生存期.然而在治療的同時,正常組織和重要器官難免受到放射性損傷,尤其對頜下 ...

胡潔教授:雙拳出擊!“O+Y”為胸部腫瘤患者長生存保駕護航

胡潔教授:雙拳出擊!“O+Y”為胸部腫瘤患者長生存保駕護航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O+Y為惡性胸膜間皮瘤.非小細胞肺癌等多瘤種帶來長生存獲益. 近年來,免疫治療突飛猛進的發展為多瘤種治療帶來了革命性的進展.作為國內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獲批的雙免疫聯合療法,納 ...

中國工程院院士知多少?

中國工程院院士知多少?
目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共有888人. 其中80歲以上的資深院士442人. 按學部劃分,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128人,資訊與電子工程學部130人,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111人,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123人 ...

腫瘤患者必知!如何讓免疫系統強大起來?

腫瘤患者必知!如何讓免疫系統強大起來?
閱讀前請點"關注",每天定時分享關於婦科腫瘤及癌症知識,擁抱每一位腫瘤患者,讓你在抗癌的路上不孤單~ 如果說癌細胞是準備行兇的"壞人",那麼免疫系統就是手握槍支 ...

她19歲嫁給聶榮臻,69歲任中紀委委員,女婿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她在舊中國時期是一個極為熱血的愛國女青年,而且曾經的她還考上了著名的黃埔軍校,當時能考上黃埔的女學生那確實是鳳毛麟角,這從而也表明了她的優秀.後來在工作中,她還認識了自己未來的另一半,也就是開國元帥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