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英雄難過美人關,明朝末年“秦淮八豔”之一的陳圓圓就曾讓吳三桂神魂顛倒,衝冠一怒為紅顏。
不過陳圓圓的下落卻一直是個未解之謎,無人知道這位紅顏的墳塋究竟位於何處。
在四十年前,縣委宣傳部的老黃接到通知,要去馬家寨進行調查。而這馬家寨,位於貴州岑鞏縣,距離縣城能有三十多公里的路程,稱得上是地勢偏僻。
老黃剛到馬家寨不久,就發現了一個頗為奇怪的現象,按照常理來說,既然寨子叫馬家寨,那應該是姓馬的人偏多吧?可整個村子一千多人,沒一個姓馬,反而全都姓吳。而更奇怪的是,馬家寨的祖墳竟然還是按照男左女右嚴格的排列,而且每一排都是整整齊齊的。
這些奇怪的現象成功地激發了老黃的好奇心,他決定向村民們打聽一番馬家寨的習俗和歷史。誰知,村民們一聽這話,全都支支吾吾,彷彿在刻意避開這個話題一般。
種種的奇怪現象反倒讓老黃更加確定馬家村隱藏著某個大秘密,只是由於工作原因,老黃不得不離開了馬家寨。
馬家寨的謎團一直在老黃腦子中揮之不去,就在數年之後,老黃再次來到了馬家寨。這一回,他是專程來調查的。
可惜,儘管已經時隔多年,馬家寨村民的態度依然沒有絲毫改變,對老黃的追問避而不談,一點線索都不肯透露。
無奈之下,老黃只好親自動身,前往馬家寨那規劃整齊的祖墳中一探究竟,期望能從這些碑文中尋找到某些線索。
老黃駐足在了一座屬於吳啟華的墓碑之前,這座石碑上有一個十分奇怪的字,既像是“院”字,又像是“阮”字,可無論如何都在碑文上讀不通。
就在老黃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一位熱心的大娘從旁邊走了過去,她看見老黃正在琢磨碑文上的字,便上前告訴他,可以去找自己的老伴問問,也許能得到一些建議。
在其他村民面前連連碰壁的老黃頓時感到受寵若驚,連忙跟著大娘找到了她的老伴老吳。
剛開始,老吳也像是其他的村民一樣守口如瓶,不過在老黃三番五次的懇切勸說,以及拿出政府開具的紅標頭檔案作為擔保的情況下,老吳終於透露出了一個馬家寨村民世代保守的大秘密。
原來,這座馬家寨中的吳姓村民,竟然是吳三桂的後代!而他們在此世代守護著的,正是陳圓圓的墳墓。
老黃大吃一驚的同時心中也有些犯嘀咕,自己這些年的調查可不是白乾的啊,他幾乎抄遍了馬家寨所有墓碑的碑文,那上面可沒有哪怕半個字提到了陳圓圓。
老吳也看出了老黃的疑慮,他微微一笑,告訴老黃,像他那樣沒頭蒼蠅一樣地亂撞,是絕對發現不了陳圓圓的墳墓的,只有跟著自己,才能窺破其中的玄機。
老黃所不知道的是,他面前的老吳其實是馬家寨這一代僅有的幾位秘傳人之一,掌握著馬家寨村民代代相傳的秘密。
只見老吳帶著老黃七拐八拐,竟然來到了一座有些破舊的墓碑之前,這座墓碑雖然規格大氣,樣式精緻,可在風吹雨打之下顯得十分老舊,一點也不起眼。可老吳卻告訴老黃,這,就是陳圓圓墓。
老黃感到十分地不敢置信,所流傳的陳圓圓歸宿大致有兩種,一種是陳圓圓在跟著吳三桂到雲南後失寵了,從此削髮為尼,青燈古佛一輩子。另一種則是說陳圓圓在吳三桂被封平西王后跳進尼姑庵前的蓮花池自盡了,雲南的蓮花池至今還保留有一座衣冠冢。而面前的這座墓上,寫的卻是“吳門聶氏”。
流傳的兩種結局,無論如何也難以與馬家寨中這座老舊的墳塋聯絡起來。更何況,陳圓圓又是如何從雲南跑到貴州,最終埋骨於此的呢?
老吳沒有回應老黃的疑惑,而是將老黃帶到了那座已經研究許久的吳啟華墓碑前。老吳指著墓碑告訴老黃,這位吳啟華其實就是吳三桂的兒子。
可在歷史記載中,吳三桂僅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吳應熊和二兒子吳應麒。這位吳啟華又是何許人也呢?
老吳解釋說,這位吳啟華就是吳三桂的二兒子吳應麒。大兒子吳應熊在吳三桂反叛後被康熙所殺,二兒子卻在吳三桂死後沒了下落。這卻是因為在吳三桂死後,清軍誓要將吳家上下趕盡殺絕,吳應麒只能化名吳啟華,試圖躲避追殺。
隨後,老吳還帶著老黃去看了吳三桂孫子吳仕傑和吳仕龍的墓,幫助老黃理清了事情的原委。原來在吳三桂敗亡後,為了保住自己的一支血脈,是由大將軍馬寶帶著吳應麒和兩個年幼的孫兒一路奔逃,最後才到了這馬家寨。
馬家寨名字的由來一是為了躲避清軍的圍剿,二是為了紀念馬寶將軍的功德,在馬家寨中,馬寶將軍的墓是唯一一座異姓人的墓葬。
這座馬家寨不僅是當初一行人的避難所,也是馬寶將軍暗中屯糧和練兵的地方,不過,當初的練武場現在已經成為了村民們納涼解暑的廣場。
話題回到陳圓圓墓上的“吳門聶氏”,這上面同樣大有玄機。陳圓圓本身姓邢,但其養母卻姓陳,“邢”與“陳”二字又同樣帶有“阝”偏旁,這兩個耳疊在一起,就成了“聶”字。同時,陳圓圓墓墓碑上有“位席”二字,又是以女性身份位居宗祠,這是在暗指其皇妃的地位。如此看來,吳家的後人也算是費盡心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