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2日,南海的天空碧空如洗,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編隊於當日在碧波盪漾的南海亮相,舉行盛大閱兵。
遼寧艦編隊正在組織海上補給
遼寧艦從交付使用到2018年,已經有6個年頭。但人們永遠不忘記它之前的名字——瓦良格號。
眾所周知,航空母艦是海上最大的作戰平臺,具有海陸空全方位的打擊火力。一個國家的海軍如果擁有了航母,那表示本國的海軍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的等次。為加強本國的海軍力量,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引進航母。
其實除了瓦良格號,我國前前後後共引進了三艘航空母艦。“墨爾本”號是最早引入中國的航空母艦,但由於使用年限較大,艦體甚至不能載戰鬥機,所以基本上不能稱之為航母。
而隨後引進的“明斯克”號,艦體比較“小巧”,則更像是一個搭載了各種反艦導彈的巡洋艦。其艦體甚至沒有戰鬥機起飛或者著陸的跑道,只能搭載垂直起降的戰鬥機。至於後來的“基輔”號,也存在著搭載戰鬥機數量太少的問題。
“明斯克”號航母
而“瓦良格”號,則與正兒八經的航母沒什麼區別,體型巨大,能夠承載大量的戰鬥機。
停泊在黑海船廠的“瓦良格”號
由於各種因素的阻撓和干擾,“瓦良格”號從購買到歸國竟然耗費了將近十年時間。如今的我們難以想象,如果沒有取得“瓦良格”號,中國海軍將面臨著如何的困境。
1991年世界上最大的事件應該是蘇聯的解體。這個當時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體,在美國的和平演變、缺乏文化信仰以及經濟發展不平衡等致命危機的打擊之下轟然倒地。
而烏克蘭黑海造船廠此時正在全力建造一艘艨艟鉅艦——“瓦良格”號航母。為建造此航母,加大與美國軍備競賽的力度,蘇聯動用了大量的技術員和專家,並撥了專款,此時“瓦良格”號完成度已有68%。不難看出,窮兵黷武也是蘇聯解體的一大原因。
“瓦良格”號在黑海造船廠下水
蘇聯解體,十五個加盟共和國開始分家,烏克蘭自然而然的分到了還未建設完畢的“瓦良格”號。這讓烏克蘭方欣喜之餘,又倍感壓力。烏克蘭本國的經濟執行狀況欠佳,試問一個人民吃不飽飯的國家,哪兒有心情建造航母呢。
1992年1月,“瓦良格”號停建。1995年,烏克蘭索性將這個巨大的鏽跡斑斑的“累贅”攤給了黑海造船廠,任憑其處置。黑海造船廠的處置方式也比較粗暴簡單——公開售賣。此舉一出,吸引了國際上眾多的目光,很多國家都流露出強烈的購買意願。
黑海上的“瓦良格”號
我國當然也是其中一個。早在1996年,我國軍方就多次去黑海造船廠考察“瓦良格”號,並與烏克蘭方密切洽談了購買事宜。
但是由於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阻撓,加之不斷加價造成烏克蘭的迷之自信,烏克蘭方的心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最終,烏克蘭和我國軍方的購買協議宣告流產。
這讓我國軍方的人十分著急,因為“瓦良格”號實在是我軍發展航母的最好樣板,這種機會不能錯過。經過深思熟慮,他們終於想到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曲線買船”。
我國軍方找到一個名叫徐增平的香港商人,讓他出資買船,然後在一定的時間之後,由國家再出資買進。徐增平是山東人,之前在廣州軍區服役,退役後在香港經商,於1991年開了自己的公司——創律集團,他在政治上是可靠的。
徐增平
和我國軍方達成協議之後,為了避免美國等西方國家勢力的阻撓,徐增平對外宣稱購買此船的用途是要建造一個大型的海上娛樂場,容納包括舞廳、賓館、博彩等眾多娛樂裝置。
徐增平迅速飛往烏克蘭與黑海船廠進行接洽。當時蘇聯解體不久,曾經都在共產主義陣營,烏克蘭對中國還是有感情的,所以前期的對接很順利,船款最後也敲定在1800萬美元。
這個價格在當時算是良心價了。眼看“瓦良格”號收購在望,突然橫生變故,美國、日本還有幾個西方國家突然向烏克蘭提出要開外交照會,對徐增平收購“瓦良格”號提出質疑。
平心而論,徐增平把“瓦良格”號改造成大娛樂場的計劃確實疑點重重。一方面,澳門周邊海域屬於淺水區,停不了這樣量級的鉅艦。另一方面,“瓦良格”號內部的艙體低矮,似乎不合適改為歌舞廳、博彩場所。
徐增平與“瓦良格”號合影
得知徐增平要將“瓦良格”號停靠在澳門海岸,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急了眼,當時的葡萄牙當局立即拍胸脯表態,澳方將拒絕“瓦良格”號停靠在周邊海域。
在美國等國際勢力的施壓之下,烏克蘭無奈只好將“瓦良格”號掛牌拍賣。徐增平和他的創律集團肩負的任務就是——無論花什麼代價,都要將“瓦良格”號買下來。於是在拍賣會上,徐增平舉出了驚人的2000萬美元牌子。
競價的美、澳、日、韓等國的公司,買“瓦良格”號的目的大多是將其買去當廢鐵賣掉,這樣的價格已經超出了他們的預算。於是,徐增平得以成功購得“瓦良格”號。這時,“瓦良格”號內部的所有裝置已經被拆解,矗立在港口的巨大艦體似乎只是一堆廢鐵。
船買到了,如何運到我國成了難題。“瓦良格”號巨大的體積意味著,以當時的運輸技術,從陸路運輸簡直是天方夜譚,從水路運輸成為了唯一的方式。而烏克蘭方宣告不負責該船從港口運送到澳門,我方只好自己想辦法。
黑海造船廠所在地
1999年7月,創律集團僱用的荷蘭ITC公司拖船從烏克蘭的港口出發,在它身後拖著一艘被西方媒體百般嘲諷的艨艟鉅艦。自此,“瓦良格”號踏上了回國的征途,但它面臨的不是一路順風,而是重重險阻。誰能想到,它的歸國之路竟然花費了兩年八個月,總行程達到驚人的1.52萬海里。而這接近三年的時間,其中有506天被困在黑海之中。
“瓦良格”號要回國,首先得駛出黑海到達地中海。2000年6月17日,“瓦良格”號到達了黑海通往地中海的要衝——博斯普魯斯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的管理權歸土耳其所有。按照國際慣例,“瓦良格”號向土耳其傳送了透過海峽的申請。
土耳其海峽
土耳其迅速向我方發來訊號,要求“瓦良格”號離開土耳其北部海域,從哪兒來的就從哪兒去,最好回到烏克蘭黑海造船廠。
儘管土耳其是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老夥計”,但這樣斬釘截鐵的回絕確實也出人意料。
為堅定土耳其阻止“瓦良格”號透過的信心,美國忍不住從幕後跳到了臺前。1999年12月19日,美國駐土耳其大使會見了土耳其國防部長,向土方表達了對“瓦良格”號的關切。隨後土耳其國防部長應邀訪美,臨行前向總理提交了詳細的報告,建議堅決不能將“瓦良格”放行。與此同時,在美方的提示和指引下,臺灣在土耳其的辦事機構也開始蠢蠢欲動,為阻止“瓦良格”號通行在國際上推波助瀾。
“瓦良格”號回國必經之地
在土耳其北部海域停泊了好幾天後,由於交涉失敗,“瓦良格”號被迫又回到了烏克蘭港口。
中方駐土耳其大使早已收到指令,奉命不惜一切代價與土耳其斡旋,保證“瓦良格”號透過黑海海峽。其實航母透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已有先例。蘇聯未解體之前,與“瓦良格”體量差不多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就透過此海峽。
當我方將這個理由拋給土方時,沒想到他們早有應對之策。土耳其聲稱,“庫茲涅佐夫”號上邊有動力裝置以及雷達系統,能夠自主透過。而“瓦良格”號在他們眼裡只是一個鋼鐵製成的漂浮物,讓其透過恐有很大的風險。
黑海至博斯普魯斯海峽入口處
土耳其還對“瓦良格”號通過後產生的後果表示“憂慮”。土方認為,“瓦良格”號艦體過於龐大,導致在透過海峽的時候,有可能對周邊的一些文物古蹟,譬如說清真寺等造成損害。西方的一些媒體此時也開始紛紛炒作“中國威脅論”,可謂群起而攻之。
土耳其對此顯然是有備而來,並且是受到了“國際警察”的指示的。他們話裡話外都透露著一個訊息——“瓦良格”不可能透過黑海海峽。
中方駐土耳其大使不得不找到直接負責此事的土耳其國防部長來磋商此事。這回土方沒有把話說死,但提出了兩個匪夷所思的提議,要求“瓦良格”號回到黑海造船廠,要麼將艦身鋸成兩段,要麼在船上安裝好動力裝置和雷達裝置,確保能夠自行透過黑海海峽。
顯然,這兩個提議無論是哪一個都是天方夜譚,土耳其誓不放行的嘴臉昭然若揭。為了將航母帶回家,中方只好忍氣吞聲與土方繼續談判。
“瓦良格”號近照
而此時,“瓦良格”號在黑海已經轉悠了差不多一年之久。期間,每天要支付支付著拖船的高昂費用8500美元以及每個月向烏克蘭黑海港口交納1.7萬美元的停泊費。同時,還要安撫ITC拖船船員的情緒,真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
為了儘快解決此事,中方不惜動用了外交部。土耳其此時心裡打起了如意算盤,雖然有美國外界巨大的壓力,但是中國畢竟是聯合國五常之一,必將成為超級大國,在此形勢之下,獲得最大的利益應該是上上之策。
在中方的積極對接之下,土耳其終於“為難”地鬆了口,表示“瓦良格”可以透過,但必須要接受他們提出的二十個條件。
這二十個條件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技術層面的。由於“瓦良格”號缺乏動力裝置,並且內部的設施已經被烏克蘭拆的一乾二淨,土方要求在船裡邊安裝雷達裝置和錨鏈等必要的設施。中方還要在“瓦良格”號周圍組織一群護衛船,以便透過海峽的時候不損壞周邊的建築和工事。此外,拖船的動力和制動必須要符合要求,以備隨時可能出現的意外。這些條件對於我方來說相對是比較容易的,在極短的時間內便搞定了。
第二個方面是關於天氣和水流的問題。土方對能見度和水流速度和風力都提出了要求,當然這一部分都屬於可以克服的小問題。
當土耳其方丟擲第三個方面條件的時候,讓我方的談判人員不僅有些吃驚。這個條件有點苛刻——土方要求我方繳納高達10億美元的保險金,且此保險金必須交給土耳其銀行儲存兩年。
土耳其要求繳納10億美元保險金
這讓我方深感無奈,雖然知道這是趁火打劫,為保證航母透過,但也只好乖乖就範。這時,同樣是北約成員的希臘卻伸出了援手,表示不僅可以擔保“瓦良格”號透過黑海海峽,而且負責透過過程中的任何問題。
由於希臘提出了“國家擔保”的方案,土耳其也沒有什麼異議了。但趁著這個機會,土耳其又向大敲竹槓,要求中國向土耳其開放旅遊市場,並且乘機求購一些高階的武器裝置,我方只好一一滿足。
同為愛琴海周邊國家,希臘此次出手,表面的原因似乎是為了膈應土耳其。土耳其和希臘在百年中不斷的出現爭端,甚至開過戰,可以說是一對老冤家。但深層次的原因是,希臘作為北約中吊車尾的小弟,存在感不夠,這次幫助中國,其實是走了一步冒險之棋。希臘多少年來發展停滯,希望此舉能夠開啟中國市場,謀求更大的發展。
希臘出手相助
事實證明這一舉措是明智的,中國人民向來是知恩圖報的,在將“瓦良格”號送出黑海之後,就馬上與希臘簽署了各項貿易合作的協議。並且在幾十年後,當希臘陷入經濟危機的泥淖之時,中國亦伸出援手。
領教了土耳其的各種吃拿卡要之後,雙方終於敲定了透過土耳其海峽的時間——2001年10月25日。不料天公不作美,自24日起,土耳其北部海域開始出現較大的風暴,不但波濤洶湧而且陣雨不斷。要知道博斯普魯斯海峽中的有的彎角高達80度 ,這種天氣下顯然不適合透過海峽。土方因此下達了命令,“瓦良格”號只好退回到烏克蘭港口等待天氣清朗。
終於,在2001年11月1日早上8點,土耳其北部海域風平浪靜,“瓦良格”號在11艘拖船和若干艘救難、消防船的簇擁之下,形成一個船隊,進入到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躡手躡腳,緩緩前行。
穿越博斯普魯斯海峽
下午2點30分,在通過了最後一個險峻彎角之後,“瓦良格”號終於通過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到土耳其的內海——馬爾馬拉海。“瓦良格”號船隊隨即馬不停蹄,於11月2日早晨進入到更為狹窄的達達尼爾海峽。
“瓦良格”號經過的達達尼爾海峽
達達尼爾海峽兩邊均為懸崖峭壁、異常險峻,自古以來就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幸運的是,“瓦良格”號透過海峽的時候沒有遇到任何“么蛾子”,於11月2日傍晚安全駛進了愛琴海。
11月3日,“瓦良格”號行駛至愛琴海斯基羅斯島嶼附近時,遇到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六艘拖船的拖纜被刮斷。排水量達6萬噸的航母像無法控制的巨獸,在愛琴海中任意馳騁——這大概是“瓦良格”號在土耳其海域航行最暢快的時間段。
希臘海運部迅速行動,動用了大量的船隻,終於在“瓦良格”號距離愛琴海周邊埃維亞島80公里的時候,成功控制住了這個龐然大物。但是不幸的是,希臘一名水手在固定拖船拖纜的時候不幸殉職。
離愛琴海周邊埃維亞島80公里處,“瓦良格”號失控
“瓦良格”號安全進入地中海後,最佳的路線是經過蘇伊士運河,如果從直布羅陀海峽航行到達中國,其距離將增加8000多公里。
兩種路線的對比
蘇伊士運河兩端連線地中海與紅海,一直是亞洲海域與歐洲海域貿易往來最方便的通道。但眾所周知,控制蘇伊士運河的埃及唯美國馬首是瞻。經過在土耳其海域的經驗教訓,中方認為要從運河處經過,可能性不大,即便就是透過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埃及也在中方發出申請之後,在美國的背後指點之下明確表示:想從這兒過,實屬沒門。
於是,“瓦良格”號索性調轉船頭,向西邊的直布羅陀海峽駛去。
直布羅陀海峽兩岸的國家為西班牙和摩洛哥。關於海峽的控制權,看起來似乎應該是對岸兩國,但實際上英國也摻和在裡邊。由於三國對該海峽的管理權上還存在爭議,加之也不想惹中國這個超級大國,這讓“瓦良格”號透過直布羅陀海峽變的容易起來。
2001年11月經過直布羅陀海峽
“瓦良格”號透過直布羅陀海峽後繞了一大圈,於2001年12月11日,經過非洲好望角駛進了印度洋,並於次年2月5日,十分安全地駛入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由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掌握。雖然這三個國家都是美國的跟班,但是這些國家華人眾多,和中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此外,作為中國海岸線上的鄰國,也不敢公然提出過分要求。
2002年2月5日,“瓦良格”號透過馬六甲海峽
2002年2月5日,“瓦良格”號順利透過馬六甲海峽,並且在此稍作休整,添加了必要的食物和補給後,一路向北,2月12日進入到南中國海,並繞行臺灣。
“瓦良格”號繞行臺灣
在大陸沿海行進達八日之後,終於在2002年的3月3日,“瓦良格”號抵達大連,結束了這漫長而又艱險的旅程。據統計,“瓦良格”號在海上共航行了627天,整個行程繳納的拖船費、燃油費、過路費、停泊費等等加起來高達3000多萬美金,遠遠高於“瓦良格”號本身的價格。
瓦良格號歸國之路
但“瓦良格”號絕對值這個價。它的歸來讓中國研發航母提前了二十年,節約了200億人民幣的科研經費。
當早已等待在港口邊的中方技術人員檢查艦體的時候,發現由於長時間的海中航行,船底已經佈滿了淤泥,大量的海洋生物和海藻附著其上,已經形成了一個小的生態圈。
鏽跡斑斑的瓦良格號船底
走上“瓦良格”號鏽跡斑斑的甲板,專家們開啟艙門,一番詳細的檢查後驚喜地發現,航母的動力裝置其實並未全部拆除。
而早在“瓦良格”號離開黑海海峽之時,中船重工集團公司已將“瓦良格”號的設計圖紙1981份以及造船工具1484組悉數買下,並秘密運送到我國。
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號被運送到大連造船廠第一工場開始維修。2012年9月,以“瓦良格”為底板的“遼寧”艦正式加入中國海軍,亮相南海,揚我國威,著實震懾了南中國海的部分親美宵小。
鏽跡斑斑的“瓦良格”號
2018年,“遼寧”艦又進行了一輪大修,不但甲板面積增加了,而且增加了一些高階裝置,步入了世界高階航母的序列。
“瓦良格”號航母的引進,對於我國航母製造業的影響是深遠的。要知道,“瓦良格”號是蘇聯最後建造的一艘航母,在上面傾注了蘇聯專家們26年建造航母的經驗和技術積累。當我國技術人員按照圖紙完成“瓦良格”航母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造船技術,為我國培養了專家和人才。
當然,“瓦良格”號航母對於中國海軍戰鬥力的提升更是巨大的。在2012年在海軍服役之後,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就有了底氣,就有了跟美國叫板的能力。
遼寧號航母
整個“瓦良格”號迴歸過程,就像一部懸念迭起的大片,大國之間的博弈、小國之間的勾心鬥角、西方勢力的陰謀體現的淋漓盡致,可謂是“鬥罷艱險又出發”,但許多無名英雄的努力和犧牲則讓人感觸良多。
不畏艱險壯烈犧牲的希臘水手、敢為人先慷慨解囊的香港商人以及不辭辛苦反覆交涉的中方駐外工作人員,是他們促成了“瓦良格”號的迴歸,他們是才是真正需要被銘記在“遼寧”艦甲板上的中國的脊樑。
下面是一張41年前的老照片,這是海軍司令員劉華清將軍當年訪美時的照片。將軍踮著腳,伸著脖子參觀美國人的裝備。
1980年,劉華清將軍訪美考察
劉華清將軍曾說,中國一定要建造航母,否則我死都不甘心。
2011年1月14日,劉華清將軍不幸離世。
2012年9月25日,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正式交接入列。
如今,山河無恙,國富兵強,這盛世,如您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