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本來是一個熱點。
無奈我在海南出差,一直沒法抽出時間去寫這個事情,忙完調研之後,終於有時間靜下心來去理解這件事情。
如何看待萬科?
如何看待黑鐵時代?
萬科如何看?
其他房企如何看?
如何非常透徹的去理解萬科這些話,是一門藝術。
前幾天,萬科的一份宣言一戰封神,席捲了整個地產圈,讓所有從業者為之一振。表面上看,萬科所有的言論都是對自己說的,要麼生,要麼死,沒有中間狀態。
很多人也圍繞這個巴拉巴拉說了一大堆,但是我相信,如果你對萬科的手段有非常充分的瞭解,如果你對市場的殘酷有非常充分的瞭解,你就應該知道:
這些狠話哪是對萬科說的,明明是對其他房企說的。
萬科怎麼可能是獵物,萬科才是真正拿槍的獵人,而且是非常飢餓的獵人。
2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非洲大草原。
不管你有沒有去過,哪怕你只是在電視紀錄片去看,也一定非常清楚,整個非洲大草原的生存法則,是非常殘酷的,尤其是旱季。
對所有動物來說,都是一場生死考驗。
處於食物鏈頂端的獅子,需要捕獵更多的事物。
處於食物鏈中端的豹子、鬣狗,向上捕獵獅子,向下捕獵野牛野鹿斑馬小象等。
處於食物鏈底端的野牛野鹿斑馬小象,只能求全自保。
誰跑的最快,誰就能活下去。
如果獅群中,有獅子抵擋不住十幾只鬣狗的攻擊,也必然會喪命;
如果鬣狗抵擋不住獅子或者大象野牛的攻擊,也必然會喪命;
如果野牛野鹿斑馬小象抵擋不住獅子、鬣狗的攻擊,也必然會喪命。
自然法則之下,從來沒有永恆的王者和弱者,只有活下去才是所有人的目標。
難道恆大華夏幸福陽光城不是掉隊的獅子嗎?
難道碧桂園萬科+國央企不是倖存的獅子嗎?
難道活下去的中小型房企不是倖存的鬣狗或者斑馬小象嗎?
難道瀕臨死亡的野牛野鹿斑馬小象不是掉隊的中小房企嗎?
非洲大草原,一場旱季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
那麼房地產,如此環境中也在進行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
3
開年很不順,都在吃SHI。
雅居樂大降價。碧桂園大降價。
世茂被擺在了案板上,任由宰割。
建業大裁員、架構調整,先活下去。
正榮,或許成為下一個陽光城花樣年。
前一段萬科鬱亮的講話,開頭第一句,就充滿了殺機。
2022年是集團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一年,也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還有一些話,說得比較狠:
外部環境的第一個特徵是行業進入縮表出清階段。
去金融化是一個欣然的趨勢,也是痛苦的過程。好比剛開始給你吃糖感覺很好,但吃多之後,堆積脂肪,等到戒糖的時候就會很痛苦。這個時候已經嚴重依賴,沒有糖吃就會萎靡不振。
今年是背水一戰的一年,如何理解背水一戰?就是要麼死、要麼活,沒有中間狀態。
縮表出清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一場生死之戰。
我只是把其中最關鍵的一些擷取給你看,剩下的都好理解。
很多人對於萬科的理解還是停留在了“難”上,甚至都停留到了嘲笑房地產的“黑鐵時代”,房地產市場一天不如一天了,是不是可以偃旗息鼓了。
如果你真的是這樣理解,只能說明你心地善良。
換個表述是:你比較傻。
恰恰相反,萬科吹起了衝鋒號。
整個房地產市場的容量也就17-18萬億,增量絕對減少,增速絕對放緩,這是一定的,這樣的結果就必然意味著存量博弈。
萬科多吃一點,其他房企就必然少吃一點。
萬科胖一點,其他房企瘦一點。
萬科過的越好,其他房企過得越差。
不是萬科的錯,而是市場的錯。
4
萬科,一直很雞賊。
大家可以想一個問題:
2008年,萬科喊出大轉折的時候,恆大是不是差點死掉?是不是有一大批房地產企業死掉?
2016年,萬科喊出活下去的時候,是不是萬達差點死掉?是不是現在依舊有大量的企業還在掙扎於三道紅線?
2022年,當萬科喊出“縮表”、喊出“生死戰、沒有中間狀態”的時候,你覺得最危險的是萬科,還是你自己?
凡是看熱鬧的,死得最快了。
但凡萬科預料到市場的風吹草動,就必然採取一些措施去執行。
比如大降價。
比如收縮戰略。
比如裁員。
比如降低融資成本。
比如擴張業務。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同樣是4家樓盤,萬科,以及A、B、C。
萬科售價18000。
A品質口碑都差點,16000。
B品質口碑都是最好,20000。
C本地企業口碑正常,17000。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市場極差,那就必須倒逼著萬科回款,但是想要在這麼差的市場中回款,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
降價。
為了回款,萬科一口氣幹到了15000,直降3000。
如果這樣,一定會逼死周邊的樓盤。
因為這個板塊的銷量就400套,原來每家銷售100套(最理想的狀態),但是現在萬科自己一家吃200套,剩下200套三家去分,肯定吃的少了。
本來品質口碑就差的A會不會死掉?
本來品質口碑最好的B絕對高位站崗。
本地企業口碑正常的C,一定會回款壓力較大。
這樣的案例還少嗎?
2008年的萬科是這麼做的,然後被人砸了售樓部,其他樓盤死不死?其他房企死不死?業主鬧不鬧?
2021年天津南站的樓盤中,周邊都是18000,正榮直接幹到了14000,其他樓盤死不死?
2021年鄭州管南,曾經有一個時間點,正常價1萬4,只有融創均價1萬1,最低不到1萬,價差至少3000,其他樓盤死不死?
最關鍵的是,這些都是市場行為,談不上惡意降價。
我相信,你肯定見過碧桂園的大降價。
我相信,你肯定見過恆大的大降價。
我相信,你肯定見過融創的價格戰。
這一招,屢試不爽。
5
好,既然你明白了。
如果萬科的講話,只是讓你意識到萬科的危機,而沒有絲毫預料到自己的危機,那麼我覺得沒有危機意識的房企,確實該死。
樓盤如此。
房企如此。
業主如此。
因為萬科講話,既是講給自己聽的,更是講給對手聽的。
尤其是對手,一定要好好聽,一定要好好琢磨萬科下一步做什麼,因為萬科做什麼,就意味著你必須做什麼,而且必須做得更快、更靠前。
只有比萬科跑的更快才能活下去。
我覺得,對於萬科的,永遠要相信一點:
1、 難、縮表、黑鐵時代,是說給萬科自己聽的。
2、 這些話更是說給競品聽的。
我相信,碧桂園的楊老闆肯定知道,恆大的許老闆肯定知道,華潤中海的掌門人肯定也知道,華夏幸福榮盛陽光城的老闆都知道。
也就是說,所有老闆都非常清楚。
不管現在春風得意還是一時沉浮,難應該是共識。
所以,難不是問題。
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做。
或者說,如何做也不是問題,因為這些都是戰術,不是戰略本身,對於房地產的掌舵者而言,現在會繼續糾結一個專案掙多少利潤?如何打造精品專案?如何拿了多少地?還會圍繞在這些細枝末節上嗎?
如果還是,這些房企必死,也該死。
最關鍵的是,萬科背靠深圳地鐵,背靠優質貸款,現金流相對很健康,不擔心這個問題,但是:
今年會不會降價?
今年會不會拿地?
今年會不會收購?
今年會不會更多的聯合開發?
今年會不會更多的跨界發展?
今年會不會向其他房企輸送更多的人才?
都有可能。
6
1、難是共識。
2、甭管青銅時代,還是黑鐵時代,活下去最重要。
3、活下去是萬科的唯一目的,只要不犯法,什麼手段都能用。
4、那麼,降價可能,併購可能,抄底可能,最危險的肯定不是萬科,而是萬科之外的房企,而是可能高位站崗的業主。
5、如果你是房地產老闆,如果你是房企員工,如果你的對面就是萬科的樓盤,我相信你一定會有危機意識。
6、其他房企亦是如此,買房難,賣房難,工作難,收入難。
7、以上觀點,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