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能喝酒,但往往只有高興的時候才喝,偶爾也有心情不佳時的應酬。他飲酒一般很有節制,但還是有3次喝醉酒,這3次都發生在他高興愉快、情緒極佳的狀態下。
第一次醉酒:洞房花燭夜
周恩來第一次喝醉酒,是1925年8月他與鄧穎超結婚的典禮上。這天周恩來非常高興,對於敬酒,來者不拒,他一個人就喝了整整3瓶白蘭地,自然而然就喝得酩酊大醉。
到了晚上,來參加婚禮的蔡暢見天色已經很晚,就要告辭。周恩來挽留她晚些再走,蔡暢只好留下來陪周恩來夫婦聊天。
聊到周恩來和鄧穎超的愛情時,周恩來說:“我從日本回到天津,有次集會,最先站出來講話的,是一個兩隻大眼睛很引人注意的女孩子……”然後他笑著說:“這就是小超。”
蔡暢也笑著說:“看來這雙眼睛給恩來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鄧穎超說:“他那時激烈得很,抱定獨身主義呢!”
1919年4月,周恩來由日本回天津,隨即投入五四運動。那時周恩來21歲,鄧穎超15歲。他們一起開會、辦刊物、組織“覺悟社”,接觸雖多,卻還談不到戀愛這一層。在周恩來眼中,鄧穎超是個“小妹妹”。
1920年11月,周恩來赴法勤工儉學,與鄧穎超保持著通訊關係。在歐洲期間,他的思想才有所改變,認為作為革命者,找個一輩子從事革命的伴侶,也是很好的。1923年,他終於在給鄧穎超的一封信中向她表露了愛慕之情。
鄧穎超收到信後,沒有任何表示。周恩來就接二連三地給她寫信,並要求她作答覆。鄧穎超於是找母親商量,母親說:“彆著急,等他回來以後我看看再說。你們倆人現在一個在國外,一個在國內,著什麼急呀?”
不久以後,鄧穎超又收到周恩來從法國寄來的一張明信片,這張印有因共產主義事業而犧牲的德國共產黨創始人李卜克內西的明信片上,周恩來寫道:“希望我們兩個人將來,也像他們兩個人一樣,一同上斷頭臺。”
這封短短的情書,雖只有寥寥幾字,卻承載了生命的全部重量。
鄧穎超看到以後,終於明白了周恩來的心意,非常感動,於是給他回信:“我們思想相通,心心相印,願相依相伴,共同為共產主義理想奮鬥終身!”他們就這樣確定了戀愛關係。
周恩來和鄧穎超再次見面已經是1925年了,不久以後便舉行了婚禮。因為高興,周恩來難免喝得多些,也在情理之中。不過在新婚之夜大醉,又不讓蔡暢走,這不能不算失態。鄧穎超對此還是有些不高興。
後來鄧穎超回憶他們的新婚之夜時,曾感嘆說:“從那天起,我才知道總理能喝酒,也是從那天起,我就開始反對他喝酒。可是沒辦法,幾十年了,也由於工作的關係,他的酒一直沒少喝……”
第二次醉酒:日內瓦會議前,在莫斯科
1954年初,周恩來到莫斯科,同蘇聯協商有關事項,為日內瓦會議做準備。臨行前的晚上,為慶祝會談勝利結束,蘇聯以赫魯曉夫的名義設宴招待周恩來一行。
出發前,周恩來因為勞累過度,身體狀況不大好。鄧穎超不無擔心地囑咐周恩來的秘書,要照顧好總理的身體,尤其要注意少喝酒。
當時前蘇聯的領導人大多性格粗獷豪放,這在酒桌上也體現得很明顯。而且前蘇聯的保安措施也十分嚴格,對一切食品、酒水的檢查都非常嚴密,每上一樣東西都是經過嚴格檢查的,上來就不許換樣,直到吃完喝完,撤下為止。這樣周恩來的秘書也就沒法幫他把酒換成水了。
宴會開始前,和周恩來一起的張聞天、李克農就提醒他說:“總理,這次可跟同志們喝酒不一樣,您酒量大,也得悠著點。”周恩來欣然答應。
宴會開始以後,赫魯曉夫首先在大家的掌聲下講話:“希望我們中蘇兩國能夠永遠保持和平,友誼不變!”
然後赫魯曉夫和蘇聯領導人一同起立,舉杯向周恩來敬酒。赫魯曉夫、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布林加寧等人“先乾為敬”,周恩來也一口乾了。
按照外交禮節,人家敬了酒,你就不能不回敬。正所謂“感情深,一口悶”,所以周恩來很快也舉起酒杯,又和蘇聯領導人幹了一杯。
此時莫洛托夫主動過來向周恩來敬酒,兩人是老朋友了,他對周恩來說:“我們兩個人將來還是要一起合作的,這次為了我們之間的友誼,一定要好好地幹一杯啊!”
周恩來笑著回答說:“中國此時正處於發展狀態,有不少經驗還需要向你們多加學習,這杯酒我一定喝!”他又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然後蘇聯的各個領導人又依次來向周恩來敬酒,周恩來只能不停地喝,他甚至都沒怎麼吃菜,但桌上的酒瓶已經空了不少……
周恩來雖然已經喝了不少酒,但還是思路清晰、神采飛揚,他又舉起酒杯對赫魯曉夫說:“醉翁之意不在酒,我們是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問題的,中國、朝鮮、越南一起出席這次國際會議,這件事本身就有不同尋常的意義,就是一種勝利。這次會議如果能解決某些問題,就會有更大的收效。我們是想經過努力,解決一些問題的!”
周恩來的講話贏得了一片掌聲,他說完以後,蘇聯的領導人又來向他敬酒,周恩來的臉色已經漸漸變得蒼白,他確實有些喝“高”了。
此次宴會的氣氛已經達到高潮,兩國的領導人都已經起身,互相親密地敬酒。周恩來也離開了座位,與蘇聯的領導人逐個碰杯,但當他走到馬林科夫、卡岡諾維奇時,身體突然搖晃了幾下,然後彎下腰,接著便吐了……
蘇聯領導人見到這一幕,馬上愣住了,不知該如何是好。張聞天趕緊跑過來將周恩來扶起,莫洛托夫也趕過來幫忙,他們一左一右扶著周恩來往外走。莫洛托夫一邊走一邊向周恩來道歉說:“這是我們的過錯,這是我們的過錯,沒有照顧好你,我們很不安,我們感到內疚 !”
回到住處以後,工作人員連忙請醫生給周恩來檢查,醫生檢查後說:“總理的身體沒什麼大問題,就是肝臟以前應該就有小毛病,加上最近工作壓力大,休息不好,剛剛猛地大量飲酒,這才導致嘔吐。”大家這才放心。
第二天周恩來一醒來,就趕緊問師哲,自己昨天有沒有酒後失言,當得到肯定的答覆以後,他才放下心來。
回國以後,周恩來主動向毛澤東進行了檢討,他說:“主席,我在宴會上喝多了,吐了。回來的日期也推遲了一天。在這樣的外交場合喝吐了,丟了醜,這是我的錯誤。”
毛澤東並沒有批評周恩來,而是笑著說:“喝酒的人喝醉了,這是常有的事,算不得丟醜。要是換成我,我不跟他們對酒,我跟他們比吃辣子,以己之長,攻彼之短。”
師哲知道周恩來主動向毛澤東檢討的事後,對他說:“總理,你就是太認真,多喝了點酒也要向中央檢討。都像您這樣的話,蘇聯那些‘酒桶’們就別幹事了,三天兩頭向中央作檢討去吧!”
但周恩來卻嚴肅地說:“那是他們,我們不同,還是要接受教訓!”
第三次醉酒:北京飯店歡迎志願軍凱旋迴國
在蘇聯醉酒以後,周恩來在以後的外事活動中非常注意。但在國內時,他腦子裡的那根弦就不會繃得很緊,喝興奮了的時候常有,便有了第三次的醉酒。
1958年秋天,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官兵在司令員楊勇上將和政委王平上將的率領下,撤出朝鮮,勝利歸來。周恩來非常高興,在北京飯店設宴歡迎志願軍總部的同志。
秘書知道周恩來今天肯定又要喝不少酒,為他的身體考慮,於是把他的酒換成了水。但宴會開始後,周恩來卻對秘書說:“今天我很高興,要動真格的,給我換酒,我要喝貴州茅臺!”
秘書勸周恩來說:“您的心意大家都知道了,都少喝幾杯吧!”
但周恩來卻堅持說:“沒關係,戰士們好不容易回來了,我一定要讓大家盡興!”
宴會開始以後,周恩來舉起酒杯對大家說:“志願軍將士們,從1950年出發前往朝鮮,到現在已經過去8年之久了,我早就想去戰場上和你們喝幾杯,鼓舞一下大家計程車氣,但是由於工作繁忙,也一直沒能抽出時間,這次終於等來了這個機會,你們一定不要攝氏度,痛痛快快地喝起來,藉此來慶祝抗美援朝的勝利!”
大家聽到這番話以後,都非常激動,楊勇、王平也都是善飲的猛將,他們興奮地陪周恩來喝了起來,宴會還沒開始多久,大家就都喝得紅光滿面、神采飛揚。
一位出席那場宴會的志願軍將領後來回憶說:“我太興奮了,平常我喝上一杯白酒就差不多醉了,可是那天我起碼喝了半斤!”
周恩來越喝越興奮,話也越來越多,秘書知道他已經喝多了,只好小聲向他提醒說:“喝不少了,該結束了,跳舞吧!”
周恩來同意了,他和文工團的女戰士連跳了兩聲舞,雖然跳舞時他已經站不穩了,但還是堅持著沒有摔倒。跳完以後,周恩來仍禮貌地對陪她跳舞的女戰士說:“謝謝你,小同志,你辛苦了!”
等周恩來跳完坐到椅子上後,酒勁馬上就上來了,他終於堅持不住,倒在椅子上睡了起來,工作人員連忙將他抬進了休息室。
周恩來在北京飯店裡足足睡了一夜才醒過來。事後他再次向毛澤東做了檢查,這次毛澤東沒有原諒周恩來,而是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因為他影響了工作。毛澤東還強調說,下次要是再耽誤工作,就一定要好好責罰了。
但這3次醉酒,不正說明了可親的周總理也是一個真性情的人嗎?
1974年12月26日,這天是毛澤東的生日,剛做完手術的周恩來不顧身邊人的勸阻,堅持喝下了一杯白酒為主席祝壽,這也是他一生中喝的最後一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