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日更計劃的第0147天。(鼓勵我的最好辦法,就是給我個關注;想要找我,私信“智慧家居”
如果覺得文章有用,請轉給需要的朋友吧,她們會感謝一個溫暖的你!)
這是一個新系列。
作為日更的我來說,每天找選題實在是痛苦。
而且很多時候找不到合適的選題,我就寫和智慧不相干的東西去了。
雖然說寫作是一個雅興,不必強求。
但是為了穩定的輸出智慧方面的東西。
就乾脆找一些知乎上比較多人關注的問題,直接做個365問好了。
這下365天的選題就解決了。
想一想我還真是機智呢。
今天的問題是:為什麼綠米的新品不支援米家了?
這是一個有點瑕疵的問題。
目前綠米的產品線分線上和線下的。
線上產品是D和E系列,基本上透過閘道器都可以掛到米家下面去。
出了新品也不存在不支援米家的情況。
比如這個可以把普通百葉智慧化的新奇玩意。
就是透過閘道器可以支援米家和homekit雙平臺的。
以下是我在問題下的原回答。
其實大部分的答主都扯遠了。
最開始綠米不和小米玩了,原因就一個,翅膀硬了,嫌錢少了。
綠米本來是做樓宇自動化的,被小米看上了拉到生態鏈裡來成為了智慧產品的代工廠。
這下綠米從ToB業務一下子變成了ToC業務。
背靠著小米這棵大樹,用經典的爆款打法。
綠米一下子就打開了局面,至少作為一個智慧家居廠商來說沒有生存之憂了。
然後就是一年年的推出新產品,一年年的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我記得在18年的時候,我準備買電動窗簾。
當時在TB搜到的排第一的產品就是aqara綠米,當時還不太清楚這個和小米是什麼關係。
但是衝著小米生態鏈的招牌就無腦入了。
事實證明,綠米在智慧家居的全線產品上確實做到了數一數二的地步,主要特點是全。
要說專精,做燈比不過易來,homekit產品線價效比比不過小燕。
但綠米最後還是靠著”全“這個優勢,自立門戶了。
開加盟性質的線下服務商,搞自己的aqara home app,甚至和米家一樣,拉攏一些第三方的智慧產品廠商。
連語音助手也自己搞了個”小喬“出來。
歸根到底,無非是因為,在過去的幾年裡,小米在智慧家居這一塊實在是不思進取。
甚至米家app業務都越來越被邊緣化了。
直到小米最近一年的手機業務乏力,華為讓出的市場份額,還沒捂熱就被榮耀拿回去了。
這樣一來,資本市場就不給好臉了。
小米迫切的需要改善現金流狀況,一來是給小米汽車輸血,二來是完善自家的生態。
畢竟,手機一旦乏力了,必須從其他地方找補回來。
米粉之所以是米粉,就在於小米從前除了手機,還會做很多感動人心的好產品。
數碼配件,大小家電,智慧家居,這些都是可以感動人心的。
結果現在呢?
數碼配件難以玩出新花樣,大小家電裡就是電視能打一點,智慧家居就更不用說了。
小米之家擺樣都屈指可數,一般也就是幾個小愛音箱。
從米家拋棄zigbee,全面使用藍芽mesh來拉低入門門檻的時候開始。
這個感動人心的根本邏輯就改變了。
藍芽mesh雖然從理論上來說,穩定性不比zigbee差。
但是藍芽mesh的穩定性需要大量的強電裝置去組網。
而典型的強電裝置就是開關和燈具。
但是燈具多了,藍芽mesh又有同步性的問題。
這一點,需要自己去對藍芽mesh的協議進行自定義開發。
比如易來是專門做智慧燈具的,同步性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所以易來會有自己的藍芽mesh閘道器來解決這個問題。
既然都用上專用網關了。
也就是說,小米為了拉低智慧家居的入門門檻而選擇藍芽mesh就是錯的。
藍芽mesh不做專門的最佳化,就是智慧家居里的玩具。
再加上米家裡的裝置多且雜,聯動動不動走雲端。
所以綠米不愛和米家玩了。
當然,順便玩玩還是可以的,比如現在的米家和homekit都可以用閘道器做橋接。
反正只要閘道器支援,就做雙平臺唄。
綠米作為一個主攻硬體的廠商,做自己的平臺還是有點有心無力。
主要是品牌和生態的問題。
看看zigbee還在和藍芽mesh這種技術層協議還在撕,就知道做平臺的難度了。
這下好了,國外搞了個matter的應用層協議。
大有要一統智慧家居的平臺之勢。
綠米作為最積極的一個,很顯然就是清楚的認識到,只要大家都用一個平臺。
那我就是最”全“的硬體提供商。
到時候智慧家居使用者基數起來了,我的東西夠全,那必然是賣的絕對值最多的。
不怕大家在matter下各品牌的裝置混用。
就怕大家不用。
總之綠米的思路就是,賣更多的貨,高中低端通吃。
寫到這裡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其實扯遠了,綠米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拋棄米家這棵大樹的。
也不存在不支援米家的說法。
等到matter塵埃落定了,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