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九選艾的小九老師。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調理現代常見腸胃疾病的要穴——上巨虛穴,也會告知大家此穴在艾灸調理中與之配伍的常見配穴組方,如果有腸胃病患的灸友可以學習一二。
上巨虛穴屬於足陽明胃經的腧穴,但其也是大腸經下合於胃經的下合穴。
關於合穴,可能一些初學中醫的灸友知之不多,在這裡教給大家一個口訣就是“合治內腑”,就是本經的合穴可以直接調理本經所屬臟腑的病患,比如這個上巨虛穴,是大腸經的下合穴,所以這個穴位可以直接治療大腸的病變和疾患,而此穴有屬於足陽明胃經,且兩經合於此穴,所以不僅對於大腸病變和疾患有效,亦能調理脾胃病患,所以這個穴位在日常的艾灸中也經常用到。
位置:
上巨虛位於小腿外側,足三里穴直下三寸,也就是犢鼻穴下6寸的位置,距離脛骨前脊外側一橫指處。
找此穴,我們可以先找到足三里穴,在足三里之下3寸做水平直線,再與脛骨前脊向外橫開一指(一般是中指)做垂直線,兩線交點即是該穴。當然我們找到這個交點以後,還需自己用手點按感受,方能準確定位本穴。
要點:
本穴可補可瀉,具體需要根據病情寒熱進行具體施以灸法,如果腸胃需要需要用艾灸施以補法,可以益胃健脾;如果大腸積熱或者積滯,我們可以施以瀉法,達到清熱利溼、通腑化滯的效果。
艾灸常用配穴組方:
1、小腹脹痛
上巨虛、天樞穴、足三里、公孫為主,可以調胃通腑,緩解腹脹腹痛。
2、便秘
該穴是治療便秘的必灸穴位,無論虛秘還是實秘皆可灸之,不同之處在於採取的補瀉手法不同。
上巨虛、天樞穴、支溝穴,本組配穴方可以通腑理腸,是便秘的主穴,如果是虛秘可以加上氣海穴,以溫補為主;如果是實秘可以已瀉法為主。如果出現便血可以加上瀉承山穴和曲池穴。
3、腸鳴
天樞穴、氣海穴、足三里、上巨虛,本組配穴方可以健脾補腸,治療脾虛性質的腸鳴,效果甚佳。
4、下肢痿痺
由於該穴為主下肢,所以艾灸本穴是可以治療下肢痿痺之症的,比如小腿無力、痠軟、脹痛等。一般會配以陽陵泉、懸鐘、承山穴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上巨虛穴在艾灸中的常用方法,在這裡再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本穴的主要性質。
此穴性主清下、功善清熱利溼,通腑化滯,調理腸胃,是大腸病、胃腑病和下肢病患的常用穴位,尤其擅長治療大腸腑病,經常與天樞穴相配,一上一下,相得益彰。